岚天逸见

大模型、智能体和MCP服务间的关系

大模型、智能体和MCP服务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具体如下:

大模型与智能体
大模型对智能体:一个大模型可以为多个智能体提供知识与推理支持。例如在一个综合智能办公系统中,大模型为负责文档处理的智能体、安排会议的智能体、分析数据的智能体等多个不同类型的智能体提供语言理解、知识生成等方面的基础能力。
智能体对大模型:多个智能体可以调用同一个大模型来获取相关能力。如在政务服务场景中,“工商登记智能体”“税务登记智能体”“社保登记智能体”等都可以调用大模型来解析申请材料和相关法规等。

大模型与MCP服务
大模型不直接与MCP服务通讯,它们之间必然存在Agent或其它形式的中间层。

智能体与MCP服务
智能体对MCP服务:智能体是MCP服务的客户端。一个智能体可以调用多个MCP服务来完成复杂任务。例如一个负责项目管理的智能体,可能会调用MCP服务来获取项目文档存储工具中的文件、使用任务管理工具来分配任务、通过沟通工具来发送通知等。
MCP服务对智能体:多个智能体可以使用同一个MCP服务。如在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办公环境中,销售智能体、客服智能体、市场智能体等都可能会使用同一个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MCP服务来获取客户信息等。

AI

如果将大模型比作人的大脑,那么Agent就是身体,而MCP服务就是四肢、五官和五脏六腑。
大模型作为“大脑”:负责核心的认知能力,比如理解用户需求(语言理解)、分析任务逻辑(推理)、判断下一步行动(决策),就像大脑主导思考和判断。
Agent作为“身体”:是整体的协调者,承接大脑的指令,统筹全身的行动——比如根据大脑的分析结果,决定动用哪些“器官”(工具),按什么顺序执行,就像身体协调四肢和内脏完成具体动作。
MCP作为“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则是具体的功能执行者。“四肢”对应可调用的工具(如代码生成器、数据库接口),负责“动手”完成任务;“五官”对应感知工具(如语音识别、数据采集接口),负责接收外部信息;“五脏六腑”对应基础服务(如存储、计算资源),负责支撑系统稳定运行。而MCP的标准化协议,就像身体里的“神经信号”,确保各器官与身体(Agent)、大脑(大模型)的沟通顺畅,动作协调一致。

三者的关系就像:大脑(大模型)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身体(Agent)协调“谁来做、按什么顺序做”,而四肢五官等(MCP服务)则具体执行“动作”,最终共同完成用户需求。这个比喻既体现了各自的功能,也突出了协同的重要性。

posted on 2025-11-06 14:07  岚天逸见  阅读(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