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543》观后感

导师推荐我看电视剧《绝密 543》学学管理,断断续续看完后,过了一周,也就是今天,想起来要总结一下收获。目前脑子里还记得的,是经过了“一周时间”这个筛子筛出来的。

juzhao

呼应剧中司马副连长的口头禅“我要说三点”,我也说三点。

第一点:先有目标,再谈困难

先有目标,再谈困难,这种例子在剧情中出现了很多次,每次出现给我的启发还不大一样。

目标有没有

敌人知道地对空导弹部队在北京设防,就不来北京,改在南方活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指挥部提出派一个营出去机动作战。除了二营外的三个营,立刻提出了困难,只有二营主动请缨:在这等着敌机自投罗网不现实,不如出去试试。

这里我的感受是:将敌机打下来这个目标,只有二营有;其他营认为自己只负责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执行将敌机打下来的任务。在公司评价一个人,经常会被提及“主观能动性如何如何”,其实我比较反感这种意义不明确的专有名词,说的人和听的人可能对这个词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对“主观能动性好与不好”的理解是:心里有没有装着目标,有的话就会去思考如何达成目标,没有的话就等着别人思考好了,拆解成具体任务了去执行,心里装着目标就被称为主观能动性好。

目标量化值对不对

敌机上安装了检测雷达信号的装置,导弹部队一开雷达瞄准,敌人感知到就立刻转向逃跑了。面对这种打不着敌机的情况,这次几个营都有了要打下敌机的目标,想到了要缩短开雷达到发射导弹的时间,让敌人察觉了也来不及跑。但时间缩到多少,其他营都是拍脑袋 20 分钟、10 分钟,只有二营是经过计算的,得出只能有 8 秒。

目标 A (打下敌机),经过推理转化为目标 B(缩短开雷达到发射导弹的时间),目标 B 在定量化指标时就忘记了目标 A,不去思考量化的目标 B 能否支撑 A,这大概就是量化管理最经常犯的错。

第二点:胜利时保持头脑清醒

发射导弹的时机临近,通讯员请示指挥部是否发射,指挥部总指挥下达了发射后,旁边的参谋说了一句等一等,然后电话断了。到底打还是不打,战机稍纵即逝,营长简短的分析后立刻下令发射,最终击落敌机。当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营长变脸大声呵斥通讯员:“你说的等一等到底是怎么回事,立刻去给我弄清楚!”

在失败的刺激下,理性地看待自己,对自己进行保护,这算是一种应激性;但外界没有失败的刺激,却能突然理性,这种特质就很珍贵了,能让偶然的胜利变成必然。我认为团队中这样理性的人要有但不宜多,毕竟对于团队,感性的士气很重要。

第三点:懂得变通

二营营长肖占武不守规则,打破常规的例子很多,如:

  • 偷拍苏联专家的图纸
  • 打下敌机,趁苏联专家没到,把黑匣子拆下来藏起来
  • 伪造调令,接回引导技师罗鸣
  • ……

我自认为是一个听话,守规则的人,但这些年,也隐约地感觉不应该被规则束缚,现在守的规则是以前定出来,规则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现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一个打破规则得到好结果的人,可能是个看清了整个系统的人。

posted @ 2023-12-30 18:05  apolis  阅读(1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