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和尚

 

      鲁智深,水浒传中的一个金典人物,智真长老为其说偈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曾经倒拔垂杨柳,世人兼知。鲁智深这个人,胸怀侠义,保善除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曾经因为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又在金翠莲丈夫赵员外的推介下,到五台山开始当和尚。只是虽然做了和尚,但依旧不改喝酒吃肉的习惯。因为这个,众小和尚不能容,然后打架,常打架,然后又在方丈的推荐下去了其它寺庙,……,又加入了梁山泊,又随宋江四处征讨,最后来到了杭州六和寺出家。某一天,鲁智深似乎听到屋外有千军万马的厮杀声,本能的赶到外面,一看,原来是潮信,这时,鲁智深突然醒悟,领悟,想到智真长老的偈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然后端坐圆寂了。

 

      鲁智深为什么醒悟,又领悟到了什么呢?涨潮声和兵马厮杀声,可能有点相似,但要让常人听到涨潮声应该不会想到兵马厮杀,自己却想到了呢!是不是因为自己内心有“杀心”,所以才容易联想到厮杀呢。水对人人都是公平的,上善若水,厮杀却是邪恶的、有如魔鬼,两者相差这么大,不应该联系到一起啊,自己却把他们联系起来了,是不是自己内心真的有“杀心”,有一种“魔”呢!自己以前所谓的保善除恶,是真的在做善事吗,还是自己内心有魔所以会有杀人呢!以前自己做的侠义是一直想做的善事吗,又应该怎么为善呢,应该怎么做和尚呢!

 

      众小和尚每天都念经吃斋,不知道他们可知道为什么和尚要念经,为什么和尚要吃斋!方丈可以容忍鲁智深喝酒吃肉,却依然认为他是一个会有灵光的和尚,和尚的本质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和尚”,把这两个字拆出来,和平的和,高尚的尚。那如果撇开世人的理解,“和尚”这个称呼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可贵的称呼了。

 

      顺从自然,听从天命!

 

 

描述鲁智深的诗句: 

    智真长老为鲁智深说偈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
    临别时智真长老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再返五台山临别时智真长老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圆寂前自写一篇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咖,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大惠禅师火化鲁智深时,道了几句法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posted on 2015-02-22 18:02  Waaaaaall-E  阅读(35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