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 -- (1)快速排序(交换)
数据结构 -- (1)快速排序(交换)
快速排序是C.R.A.Hoare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划分交换排序。它采用了一种分治的策略,通常称其为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Method)。
--- cpp 1 !!!----
int QuickSort::partition(int a[],int p,int r) { int x = a[r]; //通常,拿最后一个值,作为预期的中间值a[r], 其他值与此值比较,大小分开 int middle = p; //记录“较小的一段数据”的最大下标。通常这个值在p和r的中间,故起名middle, for (int j = p ; j < r ; j++){ //遍历数组中的值 if (a[j] < x){ //将此值与“中间值”比较,计算出中间值在数组的第几个位置(middle) ---middle-- int temp = a[middle]; a[middle] = a[j]; a[j] = temp; middle++; //以上四句是将比a[r]小的依次从第一个排下去(middle++,下一个) } } int temp = a[r]; //得到中间值的位置后,与之前的位置坐交换(a[r]) a[r] = a[middle]; a[middle] = temp; return middle; //返回中间位置(middle) } void QuickSort::doQuickSort(int a[],int p,int r) { if (p<r){ int q=partition(a,p,r); //获取中间值,将数组一分为二,并分开递归 doQuickSort(a,p,q-1); doQuickSort(a,q+1,r); } }
测试
//-----QuickSort-------- QuickSort* qs = new QuickSort(); int array[]={0, -2, 11, -4, 13, -5, 14, -43, 17, 78, 90, 91, 92, 48}; qs->doQuickSort(array,0,13); for(int i = 0 ; i <= 13 ; i++) cout<<array[i]<<" "; cout<<endl;
----cpp 2!!!----
#pragma once #include <stdio.h>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QuickSort(void); ~QuickSort(void); public: void quickSort(int s[], int l, int r); void print(int arr[], int len); }; QuickSort::QuickSort(void) { } QuickSort::~QuickSort(void) { } void QuickSort::quickSort(int s[], int l, int r) { if (l < r) { //Swap(s[l], s[(l + r) / 2]); //将中间的这个数和第一个数交换 参见注1 int i = l, j = r, x = s[l]; while (i < j) { while(i < j && s[j] >= x)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 { j--; } std::cout << endl; if(i < j) s[i++] = s[j]; while(i < j && s[i] < x)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等于x的数 i++; if(i < j) s[j--] = s[i]; } s[i] = x; quickSort(s, l, i - 1); // 递归调用 quickSort(s, i + 1, r); } } void QuickSort::print(int arr[], int len) { for (int i=0; i<len; i++) cout << i << ":" << arr[i] << " "; cout << endl; }
调用: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QuickSort* qsort = new QuickSort(); int a[] = {10, 40, 30, 60, 90, 75, 70, 20, 50, 80}; int len=(sizeof(a)) / (sizeof(a[0])) ; qsort->print(a, len); qsort->quickSort( a, 0, 9); qsort->print(a, len); system("pause"); return 0; }
C C++内置快排的使用
头文件 #include<stdlib.h>
函数形式 qsort(s,n,sizeof(s[0]),cmp);
第一个参数s是参与排序的数组名(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开始排序的地址,因为可以写成&s[i]这样的表达式,这个问题下面有说明);
第二个参数n是参与排序的元素个数
第三个参数是单个元素的大小,必须 sizeof(s[0])这样的表达式
第四个参数cmp其实是个函数名字,它是为指导qsort如何进行排序而专门写的一个函数,我们称之为比较函数,其目的是为了告诉qsort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排序(降序?升序?或者按照某个关键字进行排序等)(Ps:写成cmp只是一个名字,可以随便怎么写),cmp这个函数有形参,和返回值(int型),但是在调用时却不需要给它传递实参进去,直接调用其名字即可,这个函数是专门为qsort开发的一种函数形式,这个函数的典型定义是:
int cmp(const void *a,const void *b);(名字a和b可以随便换)(其函数体详见后面),并且规定这个函数只能返回int型值。
int cmp(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 return(*(int *)a-*(int *)b); // 升序 /*这里的(int *)a定义了一个指向int型的指针,注意int *两边的括号不能少,然后(int *)a前面加上*就表示取其指向的值。这里返回的是*(int *)a-*(int *)b,两个数相减的顺序跟函数形参顺序一样这样就会将数组按升序排序,反之如果是return(*(int *)b-*(int *)a),就会将数组按降序排列*/ }
=============快排的小问题==========================
关于快排的一些小问题
1.快排的复杂度,当元素个数比较少时(10^2的数量级左右),快排的速度跟冒泡相比并没有快很多,还有如果要排序的元素大部分都已经是排好顺序了时,快排效率会下降,但是其最坏情况是N^2(当元素全部是已经排好的顺序时),一般情况(也即平均效率)是N*Log2(N),最好情况是N(当元素全部是逆序时),快排的特点是元素越乱排序速度越快,所以可以看出,虽然元素少时使用快排并没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快排的最坏情况跟冒泡、选择排序(冒泡、选择排序其复杂度不受元素顺序影响,永远为N^2)一样,所以快排永远是最快的。
2.快排是不稳定的,这里的稳定性是指对于相同元素的处理上,快排会打乱相同元素的先后顺序(原因就在于快排排序原理,其排序过程是不断把元素分组打乱进行的),当然如果单纯排序一列数字是没什么区别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列数字3,3,3,但是三个3是有区别的,我们标记为3a,3b,3c,快排后的结果不一定就是3a,3b,3c这样的排列,所以在某些特定场合我们要用结构体来使其稳定(No.5的例子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
3.快排的比较函数cmp的两个参数必须都是const void *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写a和b只是个人喜好,写成cmp也只是个人喜好.
4.快排qsort的第三个参数,sizeof,推荐是使用sizeof(s[0])这样,特别是对结构体,往往自己定义2*sizeof(int)这样的会出问题,用sizeof(s[0)既方便又保险
5.如果要对数组进行部分排序,比如对一个s[n]的数组,要对其从s[i]开始的m个元素进行排序,只需要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参数上进行一些修改:qsort(&s[i],m,sizeof(s[i]),cmp);
----end!!!----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