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k频段
mtk频段
=============
 
4G: td-lte 移动, fdd_lte 联通,电信 FDD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同时实现接收和传送 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全双工通信技术的一种,与TDD相对应。FDD采用两个独立的信道分别进行向下传送和向上传送信息的技术。 为了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在两个信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 TD-LTE是3G标准,FDD-LTE是一种4G标准 TD-LTE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分时长期演进) TDD即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频分双工相对应。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技术。两者从编解码、帧格式、空口、信令,到网络架构,都不一样。 2种不同的4g制式 移动只拿到了 TD-LTE牌照,联通和电信TD-LTE和FDD-LTE都有牌照。 在速度方面,TD-LTE的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分别为100Mbps和50Mbps,而FDD-LTE的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分别为150Mbps和40Mbps,在速度上两者相差不大。 TD-LTE是时分多址的LTE,FDD-LTE是频分多址的LTE。简单的说,时分就是不同的用户占用不同的时间,而频分是不同的用户占用不同的频率。 TD-LTE的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分别为100Mbps和50Mbps,而FDD-LTE的下行速率和上行速率分别为150Mbps和40Mbps,所以在速度上两者相差不大。 TD- LTE是我国自主研发的4G标准,是由TD-SCDMA(3G网络)发展而来。 LTE FDD是现在国际上主流的,使用最广泛的4G网络。 TD- LTE由于采用上行和下行分时,所以上行和下行的时间差导致他信息传输的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他的理论下载峰值为100Mbps,相比FDD的150Mbps来说,慢了不少。当然TD- LTE的基站信号覆盖半径也比LTE FDD小一点。 LTE FDD也并非都是优点。FDD制式必须要找对称分开的上行、下行频段,也就是说它必须浪费更多的频段资源。那中国联通的FDD网为例,工信部给他发的频段牌照为,上行1755~1765MHz和下行1850~1860MHz(2×10M),实际联通只得到了上下各10M的频段,但是加上当中的保护频段,一共占用了1755~1860MHz也就是105MHz的频段。这就导致了频段资源利用率低,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目前,频率资源本身就紧张,能找到对称的上行和下行频段就尤其难。频率除了用在手机上网通讯上,像广播,军事,甚至无线路由器等民用领域也广泛使用。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频率频段的稀缺会日益严重。 FDD-LTE: 1)你点击微信,手机通过上行通道发送一个请求。 2)微信服务器通过下行通道,把你最新的未读消息传到你的手机上。 它们分属2个通道,一个管上行,一个管下行。 因为是不同的频率,所以信号互不干扰。 TD-LTE: 一个频率即负责上传,又负责下载,它是分时发送的,所以被称为时分双工 3G: CDMA2000, WCDMA, TD-SCDMA 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 -- 电信 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 是一个3G移动通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MT-2000标准认可的无线电接口,也是2G CDMAOne标准的延伸。 根本的信令标准是IS-2000。 CDMA2000与另一个3G标准WCDMA不兼容。 WCDMA 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常简写为W-CDMA) --联通 WCDMA主要起源于欧洲和日本的早期第三代无线研究活动 TD-SCDMA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2G: GSM、CDMA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 CDMA 1x 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ps) 中国移动使用的GSM(2G)/TD-SCDMA(3G)/TD-LTE(4G)这3模; 中国联通使用的是GSM(2G)/WCDMA(3G)/TD-LTE(4G)/FDD-LTE(4G); 中国电信使用的是CDMA1X(2G)/EVDO(3G)/TD-LTE(4G)/FDD-LTE(4G)。 2G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 GSM1800:1800MHz GSM1900:1900MHz 最初国家分配给模拟移动通信网的频段为[885-905,930-950],共20M; 移动GSM900频段为[905-909,950-954],共4M;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1805-1815],共10M;(14M+20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954-960],共6M;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1840-1850,共10M;(16M) ps: 后来模拟撤网,移动"理所当然"地将原模拟网的20M频率资源转为GSM900频率,这样移动GSM共使用频率资源34M,联通使用了16M。 中国电信CDMA1x网络频段上行为821~825MHz,下行为866~870MHz 3G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2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15MHz×2 中国移动TD-SCDMA分配的频率是1800~1900MHz以及2110~2025MHz,共35MHz。 4G 备注: Band1: 1920-1980/2110-2170(欧洲,中国联通WCDMA在此频段内) Band2: 1850–1910/1930–1990(美国) Band3: 1710-1785/1805-1880(欧洲,中国联通/电信FDD LTE在此频段内) Band4: 1710-1755/2110-2155(美国FDD LTE) 综上:若是支持Band1、Band3的FDD LTE手机,可以在美国正常使用4G网络(美国AT&T,T-Mobile,Ultra.me等) Band5: 824-849/869-894(美国,中国电信CDMA在此频段内) Band7: 2500-2570/2620-2690 Band8: 880-915/925-960(GSM900) Band12: 698-716/728-746 另:T-Mobile的频谱 Band5 850M:GSM/GPRS/EDGE,2G频率,2013年年底开始升级为LTE Band2 1900M:GSM/GPRS/EDGE/UMTS/HSPA+,2G主要频率,部分地区提供3G服务,2013年年底开始升级为LTE Band4 1700/2100M AWS:UMTS/DC-HSPA+/LTE,主要频率 Band12 700M:建设为LTE,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升级改造的地区: Anaheim, CA Ann Arbor, MI Atlanta, GA Austin, TX Baltimore, MD Boston, MA Cambridge, MA Chicago, IL Dallas, TX Denver, CO Detroit, MI Fort Worth, TX Fresno, CA Ft. Lauderdale, FL Houston, TX Kansas City, KS Las Vegas, NV Los Angeles, CA Mesa, AZ Miami, FL Minneapolis, MN Modesto, CA New York, NY Newark, NJ Oakland, CA Orlando, FL Philadelphia, PA Phoenix, AZ Providence, RI Reno, NV Richmond, VA Sacramento, CA San Antonio, TX San Diego, CA San Francisco, CA Seattle, WA Silicon Valley, CA Springfield, MA Stockton, CA Tampa, FL Tucson, AZ Virginia Beach, VA Warren, MI Washington, D.C. B34:2010-2025(TD A频段) B38:2570-2620(TD D频段) B39:1880-1920(TD F频段) B40:2300-2400(TD E频段) B41:2496-2690(TD) 1980-2010/2170-2200:用于卫星通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