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哲学

学习的哲学

1. 信息与资料的收集

1.1 先获取信息再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之前应该先收集信息,盲目收集的资料大部分是没有价值的,后续从中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如果在收集资料前先收集一些可靠的信息,之后的资料筛选就能轻松很多

1.2 资料的初步筛选

我们收集的信息说到底是别人的经验,根据信息收集来的资料虽然已经规避了最垃圾的那一部分但是也依然良莠不齐,因此根据信息收集来资料后我们需要逐一进行粗略的审查,分辨每一篇资料是否有价值,表达方式是否适于自己理解。

有价值的资料才值得保存学习,适合自己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资料学起来会更舒服更快。

1.3 资料贵精而不贵多

资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质量越高越好。

收集几百几千几万份有价值但不多的废话吹水资料,不如好好研学一套高质量的资料

2. 自我与他人

2.1 参考他人的经验

他人的经验是有价值的,他人踩过的坑,做过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用于参考,从而规避风险或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2 他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

但是他人的经验也只能用于参考,因为他人与你的三观不同、知识体系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

适合他的未必适合你,他觉得好的未必你觉得好,他觉得对的未必你觉得对。

因此他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来提高我们分析调查的效率,但最终的选择或是决定必须要自己思考自己判断。

3. 笔记的需要与否

3.1 笔记的意义

笔记的意义其实就是方便复习。

3.2 什么时候需要记笔记

只有当你在学习的东西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你觉得你当下一次记不住需要多来几次的时候的时候,你才需要记笔记。

其他时候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

3.3 笔记该怎样记

  1. 按需记录,你觉得哪里可能忘就记哪里,觉得应该没问题忘不了的东西就不用记
  2. 便于查找,当你真的忘了需要找的时候能快速找到,而不是在几千几万字里找不知道在哪的十几个字。
  3. 详细程度足够自己复习,当你忘了来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回忆起来学会,而不是一脸迷惑的发现太简略了你还是没懂。

4. 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需要与否

4.1 知识管理系统的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的意义就是整理知识。

4.2 什么时候需要知识管理系统

当你感觉你学的东西太乱,你学会了一堆东西但你甚至搞不清楚自己都学了啥,你觉得自己需要将知识分析整理成体系的时候,你需要知识管理系统。

其他时候你弄知识管理系统也是浪费时间。

4.3 知识管理系统该怎样构建

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参考你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你的知识体系,针对性的构建适合自己思维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系统。

这里以两种最广为人知的知识体系来举例,权供参考。

一种是知识之间互相紧密联系,联系成知识网络。
(举例:求极限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几种题型,每种题型有几种解题模板,分别用到哪几种技巧)
这种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就叫做知识网络,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是每个知识点单独存储,类似全是抽屉的柜子。在解决问题临时找需要的的知识来组合使用。这种知识体系对知识的使用会比上一种体系更灵活,但每一个知识都必须非常深入的理解其本质。
(举例:电风扇电路板断了,你思索了一下,用小号篆刻刀拧开了外壳,用电池灯泡做了个检测器测量线路线,然后用最小号钻头在断线的地方打孔,用导电的订书机钉用力塞进去把断的地方接起来了。)
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中可能有少数的这种人,他们的思路经常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甚至说离谱,但是确实能够解决问题,并且对于从未见过的问题他们总能从自身掌握的知识出发给出很多种似乎可行的处理思路。

如果你是第一种的话肯定首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个体系的搭建,那你需要用可以多文章相互链接以及文内链接的方式来组织网状结构,以此来整理你学到的东西。

如果你是第二种的话那其实体系管理什么的对你意义并不大,重点是给知识分类分组整理,以最适合你思维的排布知识抽屉的摆放顺序,方便取用就好。

5. 排布知识学习的顺序

5.1 基本理念

排布学习顺序的基本理念就是 该技术主要哲学->基础技能->基础理论知识->较深入的知识和技能

哲学应当是一切的开头,因为学习首重思维,思维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唯有哲学能改变思维,因此哲学应该放在首位。

其次是基础的技术和技能,先有基本的操作环境和实践能力,能够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思路的对错,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再之后是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是基础。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一味的乱学乱练胡乱实践的话,收益是很低的。尤其是当你的思路原本就有错时,即使你有重复练习1000次的毅力也只是把错误变成习惯记忆。当你的练习是有思考且思路正确时,练习才是最有意义的。

再之后,大体的技能就掌握了,至于太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所谓顺序了,先用哪个先学哪个就好。

5.2 依赖关系

在一些知识存在依赖关系时,按照依赖关系的路线从下往上学,毕竟只有掌握了被依赖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需要依赖其他知识的知识。

5.3 实践主义

在基础理论中已经大概的说过,在准备系统学习某个知识体系的时候建议先搭建基本的操作环境,掌握最最基本的实践技能(例如学编程先搭建好运行环境,学修电脑先备好改锥并学会拧螺丝),这样在学习中才能够方便的练习学到的知识或是验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是否正确。

一边学一边实践才能事半功倍。

6. 学与习、思与践

学习的过程大体上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学与习。

学就是学已有的东西,学习已有的参考,例如听课,看课,看书,看资料等,习就是对看到的东西加以分析、选择、理解和实践。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习分开为思考与实践两步,即先对看到的东西进行分析、选择、理解之后,再通过实践去检验正误、固化认知、升华能力

其中学是消耗精力占比最小的部分,可能只占10%-20%,而绝大部分精力都应消耗于思考与实践上,思考决定你能从看到的东西中获取多少有用的东西,而实践则负责最后的检验与固化,经过实践检验确定你获取的东西正确,通过实践熟悉你所得东西的应用(强化记忆)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精力消耗的至少50%以上都用于思考了,最后的实践仅仅消耗大约20%-30%的精力。

最终我们就得到了大概这样的一个学习流程:
首先,花费一点精力学习资料,然后集中大量精力进行思考,最后用少量精力进行检验与固化。

这便是一次有价值的学习

posted @ 2022-12-29 19:44  AirLongDian  阅读(4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