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题目

1、事件委托

事件委托就是利用事件冒泡,只指定一个事件处理程序,就可以管理某一类型的所有事件。

事件委托是利用事件的冒泡原理来实现的,何为事件冒泡呢?就是事件从最深的节点开始,然后逐步向上传播事件。

 

2、实现extend函数

 

3、为什么会有跨域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JavaScript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允许跨域调用其他页面的对象,即同源政策。

1995年,同源政策由 Netscape 公司引入浏览器。目前,所有浏览器都实行这个政策。

最初,它的含义是指,A网页设置的 Cookie,B网页不能打开,除非这两个网页"同源"。所谓"同源"指的是"三个相同"。

  (1)协议相同

  (2)域名相同

  (3)端口相同

同源策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防止恶意的网站盗取数据。

同源政策规定,AJAX请求只能发给同源的网址,否则就报错。

除了架设服务器代理(浏览器请求同源服务器,再由后者请求外部服务),有三种方法规避这个限制。

(1)JSONP

(2)WebSocket

(3)CORS

 

(1)JSONP是服务器与客户端跨源通信的常用方法。最大特点就是简单适用,老式浏览器全部支持,服务器改造非常小。
它的基本思想是,网页通过添加一个<script>元素,向服务器请求JSON数据,这种做法不受同源政策限制;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将数据放在一个指定名字的回调函数里传回来。

首先,网页动态插入<script>元素,由它向跨源网址发出请求。服务器收到这个请求以后,会将数据放在回调函数的参数位置返回。由于<script>元素请求的脚本,直接作为代码运行。

(2)WebSocket是一种通信协议,使用ws://(非加密)和wss://(加密)作为协议前缀。该协议不实行同源政策,只要服务器支持,就可以通过它进行跨源通信。

浏览器发出的WebSocket请求的头信息

GET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com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 x3JJHMbDL1EzLkh9GBhXDw==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Origin: http://example.com
有一个字段是Origin,表示该请求的请求源(origin),即发自哪个域名。
正是因为有了Origin这个字段,所以WebSocket才没有实行同源政策。因为服务器可以根据这个字段,判断是否许可本次通信。如果该域名在白名单内,服务器就会做出如下回应。

(3)CORS是跨源资源分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的缩写。它是W3C标准,是跨源AJAX请求的根本解决方法。相比JSONP只能发GET请求,CORS允许任何类型的请求。

定义:CORS其实出现时间不短了,它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跨域资源共享(CORS)是一种网络浏览器的技术规范,它为Web服务器定义了一种方式,允许网页从不同的域访问其资源。而这种访问是被同源策略所禁止的。CORS系统定义了一种浏览器和服务器交互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允许跨域请求。 它是一个妥协,有更大的灵活性,但比起简单地允许所有这些的要求来说更加安全。而W3C的官方文档目前还是工作草案,但是正在朝着W3C推荐的方向前进。

简言之,CORS就是为了让AJAX可以实现可控的跨域访问而生的。

4、jsonp原理、postMessage原理

jsonp原理:

ajax请求受同源策略影响,不允许进行跨域请求,而script标签src属性中的链接却可以访问跨域的js脚本,利用这个特性,服务端不再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而是返回一段调用某个函数的js代码,在src中进行了调用,这样实现了跨域。

postMessage原理:

跨文档消息传输window.postMessage:HTML5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一个全新的API:跨文档消息传输Cross Document Messaging。

Facebook已经使用了这个功能,用postMessage支持基于web的实时消息传递。

postMessage()方法允许来自不同源的脚本采用异步方式进行有限的通信,可以实现跨文本档、多窗口、跨域消息传递。

postMessage(data,origin)方法接受两个参数

 1.data:要传递的数据,html5规范中提到该参数可以是JavaScript的任意基本类型或可复制的对象,然而并不是所有浏览器都做到了这点儿,部分浏览器只能处理字符串参数,所以我们在传递参数的时候需要使用JSON.stringify()方法对对象参数序列化,在低版本IE中引用json2.js可以实现类似效果。

2.origin:字符串参数,指明目标窗口的源,协议+主机+端口号[+URL],URL会被忽略,所以可以不写,这个参数是为了安全考虑,postMessage()方法只会将message传递给指定窗口,当然如果愿意也可以建参数设置为"*",这样可以传递给任意窗口,如果要指定和当前窗口同源的话设置为"/"。

为了演示方便,我们将hosts改一下:127.0.0.1 crossDomain.com,现在访问域名crossDomain.com就等于访问127.0.0.1。

这里是http://localhost:9099/#/crossDomain,发消息方

<template>
  <div>
    <button @click="postMessage">给http://crossDomain.com:9099发消息</button>
    <iframe name="crossDomainIframe" src="http://crossdomain.com:9099"></ifram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ounted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e) => {
      // 这里一定要对来源做校验
      if (e.origin === 'http://crossdomain.com:9099') {
        // 来自http://crossdomain.com:9099的结果回复
        console.log(e.data)
      }
    })
  },
  methods: {
    // 向http://crossdomain.com:9099发消息
    postMessage () {
      const iframe = window.frames['crossDomainIframe']
      iframe.postMessage('我是[http://localhost:9099], 麻烦你查一下你那边有没有id为app的Dom', 'http://crossdomain.com:9099')
    }
  }
}
</script>

 

这里是http://crossdomain.com:9099,接收消息方

<template>
  <div>
    我是http://crossdomain.com:9099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ounted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e) => {
      // 这里一定要对来源做校验
      if (e.origin === 'http://localhost:9099') {
        // http://localhost:9099发来的信息
        console.log(e.data)
        // e.source可以是回信的对象,其实就是http://localhost:9099窗口对象(window)的引用
        // e.origin可以作为targetOrigin
        e.source.postMessage(`我是[http://crossdomain.com:9099],我知道了兄弟,这就是你想知道的结果:${document.getElementById('app') ? '有id为app的Dom' : '没有id为app的Dom'}`, e.origin);
      }
    })
  }
}
</script>

有几个重要属性

  1. data:顾名思义,是传递来的message
  2. source:发送消息的窗口对象
  3. origin:发送消息窗口的源(协议+主机+端口号)

 

5、动画:setTimeout何时执行,requestAnimationFrame的优点

setTimeout()和setInterval()经常被用来处理延时和定时任务。setTimeout() 方法用于在指定的毫秒数后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而setInterval()则可以在每隔指定的毫秒数循环调用函数或表达式,直到clearInterval把它清除。

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函数十分类似,只不过前者执行一次,而后者可以执行多次,两个函数的参数也相同,第一个参数是要执行的code或句柄,第二个是延迟的毫秒数。

原因在于我们对JavaScript定时器存在一个误解,JavaScript其实是运行在单线程的环境中的,这就意味着定时器仅仅是计划代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执行,而具体执行时机是不能保证的,因为页面的生命周期中,不同时间可能有其他代码在控制JavaScript进程。在页面下载完成后代码的运行、事件处理程序、Ajax回调函数都是使用同样的线程,实际上浏览器负责进行排序,指派某段程序在某个时间点运行的优先级

我们可以可以把JavaScript想象成在时间线上运行。当页面载入的时候首先执行的是页面生命周期后面要用的方法和变量声明和数据处理,在这之后JavaScript进程将等待更多代码执行。当进程空闲的时候,下一段代码会被触发

除了主JavaScript进程外,还需要一个在进程下一次空闲时执行的代码队列。随着页面生命周期推移,代码会按照执行顺序添加入队列,例如当按钮被按下的时候他的事件处理程序会被添加到队列中,并在下一个可能时间内执行。在接到某个Ajax响应时,回调函数的代码会被添加到队列。JavaScript中没有任何代码是立即执行的,但一旦进程空闲则尽快执行。定时器对队列的工作方式是当特定时间过去后将代码插入,这并不意味着它会马上执行,只能表示它尽快执行。

通过requestAnimationFrame(),JS动画能够和CSS动画/变换或SVG SMIL动画同步发生。另外,如果在一个浏览器标签页里运行一个动画,当这个标签页不可见时,浏览器会暂停它,这会减少CPU,内存的压力,节省电池电量。

requestAnimationFrame: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 方法告诉浏览器您希望执行动画并请求浏览器在下一次重绘之前调用指定的函数来更新动画。该方法使用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回调函数会在浏览器重绘之前调用。

当你需要更新屏幕画面时就可以调用此方法。在浏览器下次重绘前执行回调函数。回调的次数通常是每秒60次,但大多数浏览器通常匹配 W3C 所建议的刷新频率。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allback);

callback一个指定函数的参数,该函数在下次重新绘制动画时调用。这个回调函数只有一个传参,DOMHighResTimeStamp,指示requestAnimationFrame() 开始触发回调函数的当前时间(performance.now() 返回的时间)。

返回值:

一个 long 整数,请求 ID ,是回调列表中唯一的标识。是个非零值,没别的意义。你可以传这个值给 window.cancelAnimationFrame() 以取消回调函数。

window.mozCancelAnimationFrame(requestID); 

通过requestAnimationFrame(),JS动画能够和CSS动画/变换或SVG SMIL动画同步发生。另外,如果在一个浏览器标签页里运行一个动画,当这个标签页不可见时,浏览器会暂停它,这会减少CPU,内存的压力,节省电池电量。

 

6、手写parseInt的实现:要求简单一些,把字符串型的数字转化为真正的数字即可,但不能使用JS原生的字符串转数字的API,比如Number()

function _parseInt(str, radix) {
       let strType = typeof str;
       let res = 0;
       if (strType !== 'string' && strType !== 'number') {
         return NaN;
       }

       str = String(str).trim().split('.')[0];
       let length = str.length;
       if (!length) {
         return NaN;
       }
       if (!radix) {
         radix = 10;
       }

       if (typeof radix !== 'number' || radix < 2 || radix > 36) {
         return NaN;
       }
       let tempStr = '';
       for (let i = 0; str.length; i++) {
         if (!isNaN(str[i] * 1)) {
           tempStr += String(str[i])
         } else {
           break;
         }
       }
       if (!tempStr || tempStr == '') {
         return NaN
       }
       
       for (let i = 0; i < tempStr.length; i++) {
           let arr = tempStr.split('').reverse().join('');
           res += Math.floor(arr[i]) * Math.pow(radix, i);
       }
       return res
     }

     let str = '123abc', str1 = '456', str2 = 'abc11', str3 = ''
     console.log(_parseInt(str, 10)); // 123
     console.log(_parseInt(str1, 10)); // 456
     console.log(_parseInt(str2, 10)); // NaN
     console.log(_parseInt(str3, 10)); // NaN

 

 

7、JS模块化的实践

https://www.aliyun.com/jiaocheng/810258.html

 

8、require.js的实现原理

 

9、promise的实现原理,进一步会问async、await是否使用过

 

posted on 2018-11-21 20:37  前端开发小柒  阅读(1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