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架构

背景和价值

MCP VS A2A

企业内部 Agent 通讯选择 A2A 还是 MCP,取决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对数据交互的要求以及 Agent 任务特性等。它们存在互补性,部分场景还可采用混合使用的方式。以下是具体的分析参考:

A2A(Agent-to-Agent Protocol)

能力

  • 服务发现
  • Agent之间的通讯协议:同步,异步(SSE)
  • 状态管理。 provider 任务完成情况管理
  • 鉴权管理
  • 更适合用于企业内 Agent 间直接协作与任务管理场景
  • 技术特性:它常基于 HTTP/HTTPS,以 JSON 等格式通过 RESTful API 开展同步或异步消息交互。兼容 OpenAPI 生态,支持 HTTP Basic Auth、API Key、OAuth 2.0 等契合企业环境的传统认证方式。并且可凭借 “Agent Card” 助力 Agent 进行能力发现,适宜多 Agent 明确分工共同完成复杂任务的状况。
  • 典型场景:在银行,客服智能体可借 A2A 协议串联通风控、工单系统,实现 “咨询 - 风险评估 - 工单生成” 的闭环流程。制造业企业也能利用 A2A 协议连接设计、生产、质检等不同环节的智能体,以此优化流程并预测产品缺陷。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 适合需借助外部工具或数据源拓展 LLM 上下文的 Agent 应用场景
  • 技术特性:聚焦于助力 LLM 标准化地获取外部数据、调用工具及处理动态提示词等。支持 STDIO、SSE 等多种数据传输机制,能基于 OAuth 2.0 落实细粒度跨域权限管理,像仅准许调用数据库查询接口等。不过其早期版本认证机制不够强,远程服务器暴露时需额外做安全配置。
  • 典型场景:智能客服 Agent 借 MCP 调用 CRM 系统获取客户历史记录,或类似 GitHub Copilot 的工具通过 MCP 连接本地 Git 工具,在代码生成后执行 “git add/commit/push” 流程等。

另外,Google 表明 A2A 与 MCP 具互补性,可按实际状况组合使用。例如让 MCP 负责工具和遗留系统集成,用 A2A 专注处理 Agent 间的任务通信与协作等。

image

image
image

写请求,可以用异步架构。
比如写内容,网关-》MQ。 MQ消费:智能体消费,写RAG (MQ在网关和Agent之间 -- )

CP场景,用同步,AP场景用异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MCP

大模型的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
是通用协议层的标准,定义了LLM与外部工具/数据源的通信格式,但不绑定任何特定模型或厂商,将复杂的函数调用抽象为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1. MCP Server、Tools定义给大模型 (比如有10个MCP Server,每个10个tools,一共100个tools给大模型)
    MCP建立在Function calling之上。 MCP需要Function calling支持。 MCP 是通用标准,不跟任何大模型厂商绑定。
  • 不同LLM 厂商的Function call 能力不同,接口,文档规范不同
  • 鉴权,安全边界(MCP server的业务边界)
    2。 LLM推理调用对应的MCP Server和对应的方法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参考资料

posted @ 2025-08-21 21:32  向着朝阳  阅读(1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