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老雷锋
又是一年三月五日,全国各处又掀起新一轮的学雷锋热潮。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无论是社会上还是部队中,随处可见学习雷锋的活动。走出去做好事,抑或组织学习雷锋精神。这种学习的热潮引起了我对于学雷锋、学英模的一些思考。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精神的学习似乎有些疲软。现在很多小学生或更大些的青少年对于雷锋变得一知半解。据某报社记者于前几日在郑州的一次街头调查时发现,接受调查的100名小学生中,近五成学生不知道雷锋的故事,有些学生还以为记者在打听某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不认识他,你还是再问问别人吧。” 这样的结果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犹记得在我小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这首歌是人人传唱的。
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专题纪念日已经太多,孩子由于陌生而忘却其中的任何一个似乎都并非不可原谅的。真正不可原谅的是成年人———曾经鼓舞激励了几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什么竟然沦落为只有纪念日才呈现出来的“保留节目”?
其实雷锋精神没有变。但是宣传雷锋精神,让所有人都能够很好的理解雷锋精神的方法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了。有人戏称现在的学雷锋活动为“三月来四月走”。听到这样的讽刺难免让人感到尴尬。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学习雷锋的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雷锋精神单一化,简单化,学雷锋形式化造成了社会上对于“学习雷锋”这个口号的疲劳。
纪念日本身就是用来纪念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真正应该做的是交流学雷锋的心得,缅怀雷锋事迹,寄托无限哀思,唯独不应该只有此时才想起去“学雷锋”。
多少年来,学雷锋的口号响亮依旧,而雷锋精神的式微却令人无颜以对。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响亮的口号,而保护的口号越响亮,往往就越体现着我们正在失去竭力想要保护的内容,乃至面对“孩子不识雷锋”这样的尴尬,多数人都表现得难以置信。
学雷锋不需要太多响亮的口号,也不需要一年一度的“扎堆”学习。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能够体现于身边每一处细节,进而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学雷锋也不再是学雷锋日唯一的主题。那么我想,这才能更加接近雷锋真实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具说服力地引导孩子了解并接近雷锋精神那独具魅力的人文内核。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就不仅仅是这个名字的主人的精神,它应该是我们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代名词。诋毁雷锋精神其实是在破坏或者否定社会正常的道德精神准则。而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学老雷锋。雷锋精神在任何时期都有积极的意义。以雷锋精神作为我们道德品质和人生方向是任何时代的社会都需要倡导的。我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奋斗”,另一部分是“爱”。
“爱”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的部分。雷锋精神不求知恩图报,但是我们需要爱心,社会需要有爱的氛围。爱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怀有一颗爱心,爱这个社会,爱他人社会才会充满真情,人间才会充满真爱,雷锋精神才能永续。
怀有一颗爱心,并为所爱之社会之努力的奋斗。将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汗水付诸实践,雷锋精神就拥有了生命。人人为之努力雷锋精神才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