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笔记——[大一秋]遗传学
第一章 遗传学导论
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
正向遗传学
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是由表型到基因,也即执果索因。发现了一个感兴趣的表型变化,而希望找到导致它发生的基因,就是正向遗传学的路线。
-
路线:
- 起点:一个未知的、有趣的生物体表型变化(例如:果蝇的眼睛颜色从红色变成了白色,小鼠的体型异常肥胖,植物长得特别矮小等);
- 过程:不知道是哪个基因导致了这种变化,需要通过遗传学实验方法“定位”并“克隆”出这个负责的基因;
- 终点:找到导致该表型的特定基因及其 DNA 序列。
-
主要用途:发现新基因、新通路。
-
经典研究方法:
- 诱变:产生大量具有随机突变的个体;
- 筛选:从这些突变个体中筛选出感兴趣的表型突变体(比如,专门挑出所有白眼的果蝇);
- 基因定位:通过遗传杂交、连锁分析等方法,将这个表型与基因组上的特定位置联系起来,最终像地图测绘一样,找到对应的基因。
-
优缺点:
- 优点:没有预先假设,能发现全新的、意料之外的重要基因(无偏见的,unbiased)。是发现生物学通路的强大工具;
- 缺点:过程耗时费力,尤其是在没有参考基因组的生物中,基因定位和克隆非常困难。
反向遗传学
反向遗传学(Reversed Genetics)是由基因到表型,也即由因导果。发现了一个功能未知的特定基因,而希望了解它的功能,就是反向遗传学的路线。
-
路线:
- 起点:一个已知的基因序列(例如通过基因组测序得到某基因 DNA 序列,但尚不知道其功能);
- 过程:主动地、有针对性地破坏(敲除)或改变这个特定基因;
- 终点:观察生物体会出现什么表型变化,从而推断出该基因的功能。
-
主要用途:验证基因功能;研究已知基因的机制。
-
现代研究方法:
- 基因敲除:利用同源重组、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精确地让目标基因失活;
- 基因敲低(Knockdown):利用 RNAi 等技术,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 转基因/过表达:将目标基因额外导入生物体,观察其过度表达的效果。
-
优缺点:
- 优点:目标明确,效率高,随着 CRISPR 等技术的成熟,反向遗传学变得非常快捷和精准,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主力方法;
- 缺点:需要有已知的基因序列作为起点;可能会错过基因功能冗余(一个基因失效,另一个基因补偿其功能,导致没有明显表型)的情况。
二者在科学研究中的关系
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相辅相成,并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闭环:
- 发现阶段:通常先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从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如疾病、发育缺陷)出发,筛选并找到一个或多个关键基因;
- 验证与深化阶段:找到这些候选基因后,再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如 CRISPR 敲除),在另一种生物或细胞模型中验证该基因是否真的能导致相同的表型,并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一种用于解析基因组变异与生物表型关联的分析方法,在人类疾病机制、微生物表型研究中广泛应用。该方法不预先假设特定基因,通过大规模样本测序(通常使用基因分型芯片)获取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数据,结合统计学手段筛选与目标表型显著关联的遗传位点。
GWAS 是现代大规模、高通量的正向遗传学分析方法的一个典型代表。
GWAS 本身属于正向生物学的方法,同时 GWAS 也可以为后续反向生物学研究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关注点。先 GWAS 然后再进行反向生物学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模式。
模式生物
“Living things, though infinitely varied when viewed from the outside, are fundamentally similar inside.”
模式生物的要求
- Well known genetic background;
- Relatively short life cycle: for data collection over generations;
- One mating produces large number of offspring: to get much genetic information;
- The organism is easy to handle: mouse vs. elephant;
- There must be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the individuals among the population: for the study of traits inheritance.
经典模式生物和非经典/新兴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可以按照研究历史、普及程度和特性等方面划分为“经典模式生物”和“非经典/新兴模式生物”。
经典模式生物
-
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 研究历史长:已被科学家使用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有极其深厚的知识积累;
- 研究工具成熟:拥有完善的遗传操作工具(如基因敲除、转基因技术)、丰富的突变体库和详细的基因组注释;
- 生物学特性突出:通常生命周期短、易于实验室培养、遗传背景清晰、繁殖能力强;
- 解决过重大科学问题:许多诺贝尔奖的成果都源于对这些生物的研究。
-
常见经典模式生物:
-
大肠杆菌 与 λ 噬菌体
- 特点:原核生物与病毒的代表;
- 贡献: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石,帮助我们理解了 DNA 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调控等基本生命过程。
-
酿酒酵母
- 特点:单细胞真核生物;
- 贡献:揭示了真核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蛋白分泌等机制,是研究真核细胞基本功能的理想模型。
-
秀丽隐杆线虫
- 特点:多细胞真核生物,身体透明,细胞数量固定(雌雄同体成虫 \(959\) 个,雄成虫 \(1031\) 个),发育过程完全清楚;
- 贡献:首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多细胞生物,在细胞凋亡、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领域贡献巨大。
-
黑腹果蝇
- 特点:繁殖快,染色体巨大;
- 贡献:建立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揭示了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机制(如 Hox 基因),并在行为学、免疫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
非洲爪蟾
- 特点:是发育生物学中最经典的模型之一,卵子体积大、数量多,且在体外受精和发育,便于进行胚胎操作和显微注射;
- 贡献: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活化石”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了受精、细胞分裂、胚胎诱导和体轴建立、背腹轴决定等最基本的发育生物学事件,许多调控早期发育的关键信号通路都是在爪蟾中首次被阐明的。
-
小家鼠
- 特点:在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上与人类高度相似;
- 贡献:是研究人类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药物测试最主要的哺乳动物模型,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
拟南芥
- 特点:生命周期短,基因组小;
- 贡献:作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核心模型,揭示了植物开花、抗病、激素信号传导等机制。
-
斑马鱼
- 特点:胚胎透明,体外受精和发育,便于实时观察;
- 贡献:在脊椎动物发育、遗传学、毒理学和疾病模型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合大规模遗传筛选。
-
海胆
- 特点: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代表,也是发育生物学中历史最悠久的模型之一,配子容易大量获取,胚胎透明且同步发育;
- 贡献:是揭示受精机制的先驱模型,人类通过海胆实验首次发现了精卵识别过程;对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早期胚胎分裂和细胞命运决定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
水稻
- 特点:粮食作物的模式代表,基因组相对较小,遗传转化技术成熟,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 贡献:不仅是植物基础生物学(如光合作用、开花机制、激素信号)的研究模型,更是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业科学的直接研究对象,其基因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全球粮食安全。
-
食蟹猴
- 特点:属于非人灵长类,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经典实验动物之一,在遗传、生理、大脑结构和认知行为上与人类高度相似;
- 贡献:在高级脑功能(如认知、决策)、神经精神疾病、传染病(如艾滋病)、生殖生理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是不可替代的模型,填补了啮齿类模型与人类临床研究之间的鸿沟。
-
非经典/新兴模式生物
这类生物是相对“经典”而言的,它们之所以被选中,通常是为了解决经典模型无法回答的、与特殊生命现象相关的科学问题。。它们往往具有一些特殊或极端的生物学特性。
-
选择非经典模型生物的原因:
- 研究特殊的生命现象:如长寿、再生、极端环境适应、特殊的社会行为等;
- 填补进化树上的空白: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演化的全貌;
- 技术进步的推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普及,使得研究任何生物都成为可能。
-
代表性的非经典/新兴模式生物:
-
水熊虫
- 特殊能力:拥有惊人的抗逆性,能耐受极端干燥、高低温、高辐射和真空;
- 研究问题:生命体的耐受极限是什么?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能否应用于人类?
-
涡虫
- 特殊能力: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被切成多段后,每一段都能再生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 研究问题: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是什么?这对理解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有何启示?
-
裸鼹鼠
- 特殊能力:极其长寿(寿命是同等大小啮齿类的十倍以上),对癌症有极强的抵抗力,能耐受低氧环境,具有类似昆虫的社会结构;
- 研究问题:其抗癌、抗衰老的机制是什么?能否为人类医学提供新策略?
-
章鱼及其他头足类动物
- 特殊能力: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惊人的学习、记忆和伪装能力;
- 研究问题:复杂认知能力的演化路径是否唯一?其“分布式”的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
三刺鱼
- 特殊能力:生活在海水和淡水中的种群在短期内(如几十年内)就能演化出显著的形态和行为差异;
- 研究问题:物种是如何快速形成的?自然选择的遗传基础是什么?
-
树鼩
- 特殊之处: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地位介于灵长类和啮齿类之间;近年来基因组学研究表明它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小鼠更近;体型小,繁殖周期短,代谢率高;已在乙型肝炎、抑郁症、代谢性疾病等研究中显示出独特优势;
- 研究方向:成为新一代的潜力生物医学模型,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
-
蜥蜴
- 特殊能力:许多蜥蜴能够断尾再生,壁虎可以飞檐走壁,安乐蜥进化与适应能力很强;
- 研究方向:脊椎动物器官再生;适应性辐射和物种快速形成;生物粘附机制。
-
非经典/新兴模式生物拓展了生物学边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凭借其独特优势,为我们攻克再生医学、人类疾病机制和生命演化等前沿课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利器。
育种
图示现代农业育种典型方法

-
O. alta 即 Oryza alta,是异源四倍体高秆野生稻。
-
O. rufipogon 即 Oryza rufipogon,中文名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近缘祖先。
-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简称 MAS,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基于分子遗传标记(可标记 DNA、RNA、蛋白质等)检测技术,对目标基因型进行直接筛选的现代育种手段。
-
Genotyping 即基因分型,即对生物个体的基因型鉴定。
-
Rational Design Breeding,即合理设计育种,是通过 MAS 筛选出与目标优良性状紧密关联的基因,并将优良基因聚合在一起,定向改良物种多种复杂性状的育种方法。该技术突破传统育种中多性状拮抗的瓶颈,可精准改良多个目标性状;但需依赖高密度分子标记和复杂遗传背景解析,对科研机构的技术积累要求较高。
-
endogenous,内源的;calli,愈伤组织(callus 的复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