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会议投稿】洛阳学术会议(SMC-IoT 2025)

第四届传感、测量、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国际会议(SMC-IoT 2025)将于2025年11月28-30日在中国洛阳隆重举办。会议聚焦传感、测量、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等相关研究领域,特邀国内外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发表致辞与报告,共同探讨当下传感、测量、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行业前沿动态。
会议官网:ww.smc-iot.org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8-30日
会议地点:中国·洛阳
主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协办单位:洛阳理工学院、ESBK国际学术交流中心、AC学术平台
承办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工业互联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版检索:提交EI、Scopus数据库
官方邮箱:smciot@126.com

投稿链接:https://ocs.academicenter.com/main?short_name=SMC-IoT

征稿主题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领域:传感、测量、通信和物联网技术。
传感:机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声学传感器、生物传 感器、化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机器人传感器、其他传感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传感器校准、 纳米材料与传感器电气技术、传感器用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用聚合物材料。
测量:测量理论及其应用、数据采集、声学与超声波测量、基本物理 测量、电磁干扰测量、微波测量、噪声和振动的测量、无损检测、计算机测量技术、计算机在线测量、机械测量、纳米技术中的测量。
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物联网信息传 感技术、物联网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分析与处理、CPS技术与智能信息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窄带物联网(NB-IoT)、 智慧城市、物联网协同通信技术、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 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无线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通 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
主讲嘉宾
杨冬,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智能行业专网研究所所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期从事网络体系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体系及关建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应用在智能制造专网、高铁专网等领域。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Wiley)等期刊编委。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承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级青年人才、IEEE通信协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车辆通信网络,以及智能网络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先后参与了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加拿大自然与科学工程委员会基金重点项目。
刘方明教授,国家优青、万人青拔,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长期研究分布式系统与智算中心及其支撑的云计算与AI大模型等应用,承担国家实验室重大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带领团队依托国产自主可控算力打造330亿参数长窗口大模型和全生命周期工具集,成果应用于华为、百川、浪潮、工行、TCL等著名企业。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科学奖、华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代码上太空”赛道冠军奖,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宋晓娜,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河南省卓越青年创新研究群体、首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结题优秀)、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结题优秀)等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IEEE Trans.系列汇刊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热点论文2篇,在科学出版社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3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6件、授权软件著作权8件。

posted @ 2025-07-10 11:51  科研小谢  阅读(8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