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英秀玉

老是感觉自己快十六岁了,今天写文章一算发现到今天自己还没到 15 岁 5 个月。现在初中三年级,今年 6 月 15 号即将面临中考。不过对中考我实际是没什么兴趣的,从去年 9 月份 14 岁 11 个月时开始,到现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似乎是变了一个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思考起了种种的哲学问题,最近对于死亡的思考尤为的多,一开始想这些事情,认为是自己思想进步了,还小有成就感,没事也拿出来消遣消遣:跟同学讨论、自己有时也会静静的想,不过当我设立了生死领域之后,事情似乎开始向坏的一面发展了。

现在的我已经无心学习了,每天都沉浸在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各种思考当中。比如:我一定要死,那我现在为什么还要活着?我现在无论如何操心,我最终还是得死,我应该怎么办?我还不想死,但是终究我是会死的,我又该怎么办?

曾经我可以应付一下时常宽慰自己,自己还年轻,生命才过去了一小部分。不过我愈发的发现时间过得很快,比如你在上午的时候感觉下午还是未来还在想下午什么时候到下午会发生什么,但到晚上的时候发现一天已经过去了,依稀的还记得,自己早上还在想晚上什么时候会来。那么现在我们正值人生的早晨,感觉死亡离我们很远,但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过一些日子,当我们正值人生的垂垂暮年,在我们将死之际,是否还曾记得早上我们还说,离晚上还远着呢?我也尝试让我自己相信宗教,但是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我不可能相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经书里说的一切东西。我还尝试让自己相信生命本身很平凡,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这样的话,那现在死了,和一百年以后死,和一万年以后死,和永远不死那有什么区别?

而且,曾经向这些问题的频率很低,不过最近确实愈演愈烈了,而且随着我一个个应付自己的方式再仔细思考后都显得荒唐滑稽,我每次都会陷入无休止、无结果、令人崩溃的思考中去,每次思考的结果都是无答案的,但是正是因为没有答案,所以我自己感受到了万分的恐惧,我实在受不下去了,直到昨天我把事情坦诚告诉了我的一个同学,他是一个每天非常开朗天真的男孩子,原因是我害怕我跟别人讨论会是别人也进入这些非常恐怖的思考,所以选择了开朗的他,不过外表下的内在让我较为诧异,事情终于是看到了一点出路。

今天我又求助了一些同学,包括在课间大声的在教室里讲述我的各种思考和恐惧的对象,也引来的不少同学的倾听,最大的发现是有不少同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或者正在产生类似的思考,当然也有被我的一番讲述引发遐思的,对于这部分人我非常抱歉,我害怕把你们也卷入我这种无尽的、可怕的思考中去。但是有过类似的思考的同学情节都没有我那么严重,不过他们都给我提出了一些意见,我被推荐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一位女同学甚至随身带了这本书,于是就借给我读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观点和我已经思考过的东西是类似的,另外一些观点我并不是非常认同,我这个人思想比较具有顽固性,很难接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所以仅仅读了几页,就感觉它对我的问题帮助不大。不过我有了一个主意,既然读不下去别人的书,那不如写一本自己的书,既能缓解压力,又能有一些记录。

写些杂记离不开我的母校,撷秀园,雅文化,这是我们美丽的中学校园,在这里生活将近三年,有了很多进步和成长,学习了不少知识,收获了不少友谊,很多思想和世界观都在这里养成(比如上文提到的生死观),写这些杂记的动机也离不开在这里交到的朋友(包括但不限于上文以及所有杂记所提到的所有同学朋友),感恩尤佳,在面临中考,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之际,我决定将最近的思考写成几篇杂文杂记,取名为“撷英秀玉”,以母校为名,同时希望献给母校,作为纪念,也作为毕业赠礼。

2024 年 3 月 19 日,
写于家中。

posted @ 2024-03-19 19:02  abensyl  阅读(36)  评论(2)    收藏  举报
//雪花飘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