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第三次作业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computer-science-class1-2018 |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computer-science-class1-2018/homework/11907 |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案例分析> |
| 学号 | 20166924 |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我选择的第二类(csdn 牛客 微信公众号)



由于bug没找到
体验提要
牛客:是一个学习兼求职招聘的APP
优点:
- 提供免费试题、文章,在话题、帖子中有很多有很多人参与,能请其他牛友能帮忙解决一些问题。
- 求职招聘功能不错,有根据薪水岗位分类别,公司介绍也很详细。
缺点:
- 社区中的圈子和广场感觉功能差不多,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 在错题解析时下面会有该类型题目的关键字,但是点击没有转到搜索链接。
- 求职界面中没有搜索引擎,不方便查找。
改进意见:
- 在求职中可以加个搜索引擎,方便求职者通过地域、薪水、岗位、专业来进行定向求职
CSDN:是一个交流、学习技术的平台
优点:
- 许多程序设计中的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解答。
- 更新资源也快,有很多程序开发者在上面发表一些文章和大家交流学习。
缺点:
- 找一个问题,很多答案都是重复的,问转载者,详情无法解答。
改进意见:
减少雷同答案,加强审核标准,不要让盗版泛滥
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需要关注相关资源账号才能学习的软件
优点:
- 干货很多,没有太多类似广告的干扰
- 评论区中可以和其他人交流学习
缺点:
- 必须要找相关的账号
改进意见:
可以在微信搜索引擎中搞个各个类型公众号的排名(通过关注人数)
第二部分 分析(参考8.6节对工作的估计,和14.1节软件工程的质量)
使用此服务的所有功能,估计这个软件/网站/服务做到这个程度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团队人数6人左右,计算机大学毕业生,并有专业UI支持)。(必答)
六个人的支持下,使用此服务的所有功能,估计牛客做到这个程度大约需要一年时间,CSDN九个月,微信公众号一年。
分析这个软件目前的优劣(和类似软件相比),这个产品的质量在同类产品中估计名列第几?(必答)
我觉得:牛客在技术学习上可以排名第三,微信公众号第四、CSDN第五。
结论:经过这么多工作,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给这个软件下一个评价:
a) 非常不推荐
b) 不推荐
c) 一般
d) 好,不错
e) 非常推荐
牛客、微信公众号选d csdn选c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参考《构建之法》第8章功能的定位和优先级;第9章项目经理)
这个软件/网站/服务有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如果你是新上任的项目经理,如何提高从而在竞争中胜出?请针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思考
市场概况
首先市场有多大?
程序员,以及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
其次直接的用户有多少?潜在的用户又有多少?
程序员、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潜在用户一些业余爱好者或者工作相关的人
市场现状
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思否,知乎、博客园
上述产品的定位、优势与劣势在哪里?
思否:
定位:开发者提供纯粹、高质的技术交流平台以及最前沿的技术行业动态
优势:定位更准确,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劣势:信息太多,有点眼花缭乱,分类可以更细一点
知乎:
定位: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
优势:能得到很多优质的回答提供学习,涉及方面很广
劣势:功能有些重复,分类不够明确
博客园:
定位:一个面向开发者的知识分享社区
优势:可以在上面看到其他开发者的分享,学习新的知识
劣势:页面不够美观,信息重复比较多
上述产品之间呈现什么样的关系,哪些为竞品关系?以及竞争中的各方态势如何?
思否和博客园存在竞品关系,但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市场与产品生态
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人?典型用户是什么样的?学历,年龄,专业,爱好,收入,表面需求,潜在需求都是什么?
程序员、大四毕业生,对IT感兴趣的人
产品的用户群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否有利用其相互作用二次构成特定用户生态的可能性?
用户群体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可以通过一个功能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一对一互帮互助,或者单方面辅导。
你要在当前软件的基础上设计什么样的新功能?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你的创新在哪里?可以用NABCD分析。
牛客:
在求职中可以加个搜索引擎,方便求职者通过地域、薪水、岗位、专业来进行定向求职,这样可以增加招聘成功率。
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引擎中搞个各个类型公众号的排名(通过关注人数)这样用户就不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去获取公众号信息,增加公众号用户量。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可以招聘6个人,并且有4个月的时间,你认为应该如何配置角色(开发,测试,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发布软件的改进版本,并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请为你的团队设计16个周期每周的详细规划。
第1周:明确用户需求,制定详细计划;
第2周到第7周:完成开发并单元测试;
第7周到12周:对功能进行整合
第12周到15周:开放内测,修复bug;
第16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