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以及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
  1. 为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间提供逻辑通信服务,在传输层之上,基于网络层服务。

  2. 传输层VS网络层:网络层为不同主机间的交互提供逻辑通信服务。

  • 由于每台主机上可能存在着多个进程,为此进程应实现多路复用/分用。如果某层的一个协议对应直接上层的多个协议/实体,则需要复用/分用

     

     

    image-20210505235939425

     

  1. 复用和分用技术:

    • 复用:应用层所有的应用进程都可以通过传输层再传输到网络层(收拢)

    • 分用:传输层从网络层收到数据后交付到指明的应用进程(分发)

4.传输层的两个协议:

  • TCP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

    • 可靠

    • 面向连接

    • 时延大

    • 适用于大文件

  • UDP协议: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 不可靠

    • 无连接

    • 时延小

    • 适用于小文件

  1. 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 端口(逻辑/软件端口):传输层的SAP(服务访问点),可以唯一标识主机中的应用进程。端口号无本地意义,不同主机的端口号可以相同。

    • 端口号长度:16bit ,能表示65536个不同的端口号。

    • 端口号按范围划分:

      • 服务端使用的端口号:

        (1)熟知端口号:0~1023 ,给TCP/IP最重要的一些应用程序,让所有用户知道

         

        image-20210506113522174

        *在网络中要识别一个主机上的一个应用进程,则需要使用到套接字

        (2)等级端口号: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

      • 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仅在客户进程运行时才动态选择的端口号,有主机为其分配。49152~65535

  2. 套接字(主机IP地址+端口号)

    • 在网络中采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套接字组合来识别端点,套接字唯一标识一台主机和该主机上的进程。

  3. TCP流量控制

    • 使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流量控制

      *通信过程中,接收方根据自己接收缓存的大小,在返回接收信息给发送方的同时返回窗口字段,已告知发送方发送多大的报文段。发送窗口大小却决于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的最小值。

  1.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特点:

    *基于Internet IP协议

    • 提供复用/分用

    • 简单的错误校验

*无连接

*常用于流媒体应用

-容忍丢失

-速率敏感

  1. 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

 

 

posted @ 2021-05-06 17:49  安妍  阅读(64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