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建模基础
一. 界面认识
1.1 3D视图操作
- 旋转(长按鼠标滚轮)
- 缩放(鼠标滚轮)
- 平移(shift+鼠标滚轮)
1.2 视图操作
- 四视图



(特别注意:快捷键是要使用右边数字键盘的1、3、7;有的笔记本只有上面一排字母键的数字,可以通过如下设置修改输入)

- 视图模式
- X - Ray 透视模式
- 线框模式 / 实体模式(默认)

-
- Cavity 滤色显示

1.3 主界面
- 几个快捷键(先选中物体)
- 坐标(Grab/Move)归零:alt + G
- 旋转(Rotate)归零:alt + R
- 缩放(Scale)归零:alt + S


二. 基础操作
2.1 物体常用功能
- 命名
- 全选、删除、复制
- Grab抓取模式

- 游标:下一个物体的定位出生点,默认(0,0,0)
- 游标定位
- 目视定位:shift + 鼠标右键
- 吸附定位:(Tab进入编辑模式 - 点模式)‘网格’ - ‘吸附’ - ‘游标到选中项’


- 原点(轴心):物体的基准点

- 统计信息
- 视图窗口显示
- 右下角显示


2.2 面的基本操作
- “选择” 工具
- shift:加选
- ctrl:减选
- A:全选
- 面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四边面减少建模的bug)
- 选中物体,Tab进入编辑模式,3进入面编辑
- 4种操作手段:右侧工具栏、上方菜单栏、右键、快捷键(但非专业人士记不住)

-
- 1. 细分面
- (注意:单面细分后,线段也被细分了)
- 1. 细分面

-
- 2. 挤出面(快捷键:E)
- 挤出选区
- 挤出流形
- 2. 挤出面(快捷键:E)

-
- 3. 内插面(快捷键:I)
- 外插面
- 选择外侧
- 多个面的内插面操作
- 3. 内插面(快捷键:I)

-
- 4. 面的拆分与合并方法
- 2种不同的拆分方法:尖分面(从中心点)、面三角化(两两连接)
- 合并方法:融并面
- 4. 面的拆分与合并方法


-
- 5. 面的切割、切分

-
- 6. 面的法向
- 面的法向(小箭头)
- 面的朝向(红朝内、蓝朝外)
- 面的背面剔除(背面变透明)
- 面的法向翻转
- 沿法向挤出面
- 6. 面的法向



-
- 7. 填充面
- 填充(选中边线/点填充为面,快捷键:F)
- 栅格填充(必须是偶数边)
- 7. 填充面


-
- 8. 桥接面(选中2个面)

-
- 9. 间隔式弃选面
- 循环面:alt + 鼠标左键
- 并排面 :ctrl + alt + 鼠标左键

- 10. 塌陷面

2.3 边的基本操作
- 1. 原理同:面的基本操作
- ① 边的细分

-
-
② 边的删除
-
s
-
- ③ 循环边:alt + 鼠标左键
- 并排边 :ctrl + alt + 鼠标左键

-
- ④ 切变

-
- ⑤ 偏移边线并滑移

-
- ⑥ 法向收缩

-
- ⑦ 桥接循环边


- 2. 边的滑移

- 3. 边的倒角

- 4. 边的环切

2.4 点的基本操作
- 1. 点的移动
- 全局坐标系、法向坐标系
- 滑移
- (顶点吸附工具)



- 2. 合并点
- 到中心
- 按距离

- 3. 顶点倒角
- 平面内倒角可结合 loopTools 插件使用


- 4. 连接顶点
- 从顶点创建边/面
- 连接顶点路径(快捷键:J)

- 5. 删除顶点:会把相邻的边、面一起删除
- 6. 融并顶点
- 7. 衰减编辑

2.5 物体综合操作
- 多物体合并:ctrl + J
- Selected 选中的物体(橙红色)
- Active 最后一个选的为活动的物体(橙黄色),合并后的中心点在这
- 合并方向:Selected -> Active

- Y 拆分
- P 分离


三. 骨骼绑定
3.1 基础理论
3.2 以模型绑定为例
1. ctrl + J 绑定模型为整体
2. 创建骨架



(此处就可以利用一边创建 6.骨骼约束 - 反相动力学)
3. ctrl + P 建立四肢与身体的层级关系,并 shift + D 复制镜像

4. 骨骼绑定
5. 骨骼依次加权重(鼠标移动到相关位置按 L 键,选完了的可以按 H 键隐藏)
6. 骨骼约束:创建左右腿的控制骨和极骨,并添加骨骼约束(反向动力学)


(如遇骨骼位置有问题,可返回编辑模式 - 活动骨骼,调整至正确的位置)

7. 然后痛苦的开始慢慢K动画
四. 材质导出


附录. Blender 插件
1. Extra Objects
- 建模佬快乐插件工具








2. Bool Tool
- 布尔运算工具


3. MMD Tool
- 格式导入导出工具
技术参考:
未完待续...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