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绿色化教学策略的初探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实践方式。它呼吁我们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健康环境的建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化学对于全球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一、绿色化学思想的理念
绿色化学思想即高质量应用化学原理,在推进化学产品设计工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有害物质“零排放”是其致力于追求的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立足于“真伪”视角来了解绿色化学,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与理解,促进其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有效规范自我。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绿色化学的定位,即“无害”“清洁”,在研究化学产品的过程中,运用化学知识展开一系列设计工作,降低甚至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障在经济层面以及及时方面均切实可行,使其在深刻理解、有效践行绿色化学理念的同时,能够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需要和谐共处的必要性,其环保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强。这是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绿色化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绿色化学即清洁化学,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没有毒害的物质,整个化学反应是在相对绿色、安全、环保的过程中实现的。立足于科学视角分析,绿色化学
强调凭借无毒无害的物质取代有害物质,全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符合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立足于环境视角分析,绿色化学强调全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污染;立足于经济视角分析,绿色化学强调生产工艺的更新,强调结构的有效改变,注重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关注绿色化学的真正落实。绿色化学理念一经提出就为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运用已有的技术手段探索找寻无毒无害的物质,保障整个生产过程及再回收过程不会产生毒害物,提高回收物再利用程度,既达到药品节约的目的,提高化学药品的使用效率,也降低生产污染。重点体现为下述几方面。

  1. 减少化学药品用量。
    降低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立足于节约药品、降低污染、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量等方面。这样做的优势是通过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品,朝着“零排”的目标努力,也是控制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的重要举措。
  2. 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是提高使用品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废渣排放。
  3. 化学药品再利用。
    化学药品再利用即在完成目标实验之后,所生成的物质或者催化剂还可以重复利用到下次化学实验过程中,通过溶解、分离、过滤、蒸发等一系列手段实现高质量回收。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节省化学药品的目的,还可以将化学反应导致的污染控制在更低的状态。
  4. 再生。
    再生即“变废为宝”的过程,采取一系列的手段,使废物转变为对人们有用的物质。这一过程也是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关键路径。
  5. 根本不用。
    “根本不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之举,将非绿色化工业产品、生活用品“拒之门外”,同时在具体的生产以及实验过程中,对不可替代、无法回收、不能再生、无法重复使用的原料说“不”。为了确保化学反应之后没有毒害物质产生,必须严格把握好“源头”,筛选无毒无害物质作为反应物。这是预防有害物质产生的关键之举,也是保障零排放、零污染目标高效达成的关键,更是绿色化学目标照进现实的体现。
    三、新课改理念下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高效挖掘教材当中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内容,是践行绿色化学理念的关键所在。例如,在“空气”教学时,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与空气相关的基础经验,该节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低。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为人们提供呼吸养分”,有的学生则说:“空气被污染了,晚上天空的星星不再闪闪发光,但是现在已经有所好转了,雾霾天气逐渐减少,空气中又能闻到花香、草香了”。学生积极讨论空气被污染的原因。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探讨污染空气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很容易想到“PM2.5”。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讨论PM2.5 带来的危害以及预防举措,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穹顶之下》,让学生感受雾霾带给人们的危害,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如此一来,学生对“空气”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绿色化学理念的高效渗透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化学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均有直接体现,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化学的助力。所以,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教学重点所在。例如,氨合成技术是化肥产业发展的支撑,该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新型药物的成功研制,助力人们更好地对抗疾病;合成纤维的出现,让服装产业更加丰富多彩等。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生活实际,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作用,让学生多关心国内外环境污染及治理方面的事例,增强其环保意识。比如生活中熟悉的“白色污染”,国家为了更好地应对白色污染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行“限塑令”,倡导人们外出购物时多用布袋、竹筐,尽量不用塑料袋,同时大力推进可降解新型塑料,有效对抗“白色污染”。
    (三)依托典型习题,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围绕绿色化学理念展开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学生对知识层面的掌握程度需要通过习题的方式来检验。教师可以依托典型习题,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其扎实掌握化学知识。例如,根据“废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回收废电池之后,工作人员会将氯化铵提取出来。”这一典型习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分析氯化铵的分子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等。这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牢牢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四)巧借常规化学实验,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虽然绿色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明显渗透,但化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此,需立足于更深更广的层面做好教材挖掘工作。化学作为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要牢牢把握好化学的基本特征,充分运用常规化学实验,找寻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的契机。对比高中化学,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并不多,同时实验操作难度系数较小,涉及的药品都是常规的,毒性并不大,但实验过程中还是不能完全规避污染物质的产生。身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倾注更多精力来研究这些内容,优化实验操作过程,从源头层面消除污染,为学生创造绿色化学环境,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绿色化学与零污染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时,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充满无限好奇,但较少思考实验原理。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这一现状,既要强调实践操作,还要稳抓理论基础。在开展“稀释浓硫酸”实验时,教师需要求学生必须规范化操作,在合规实验操作中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为何烧杯会发热,由此得出浓硫酸稀释过程属放热反应,如果加水,会令浓硫酸飞溅引发危险。学生往往追问道:“反应之后的溶液是否可直接倒入水槽当中?”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稀释后的硫酸溶液滴到纸上,会发现纸迅速变黑,这就表明浓硫酸的腐蚀性很强,不可随意乱丢化学试剂。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养成生活中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也深刻意识到化学实验应规范操作。只有规范操作、严谨认真,化学实验的成功率才可提高,才可以透过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在分析原理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五)巧妙设计化学作业,有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既要在课堂上有所体现,还要充分利用课后作业,从课内、课外以及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使其深刻感受到绿色化学的价值,增强其环保意识,使其为生态环保事业贡献力量。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化学作业时,需联系目标知识点,结合内容设计绿色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绿色化学理念解答问题,加深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及感悟。
    四、结语
    绿色化学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理念,它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友好态度,寻求减少化学反应和化学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教材渗透、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还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育方式是对传统化学教育的创新和完善,推动了化学教育向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21-23.
    [2]张敏.绿色化学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研究[J].数理化学习,2023(3):21-23.
    [3]张小香.核心素养导向下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8):72-74.
    [4]周建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2(7):22-23+64.
    [5]李志强.绿色化学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3):101-102
    [6]宋斌.初中化学绿色应用理念的多点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11):55-56.
    [7]李继艳.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化学绿色教学策略探讨[J].教改前沿,2023(6):92-94.
posted @ 2025-06-29 15:46  Yingyng2025  阅读(1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