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高等线性代数笔记2. 矩阵消元
2. 矩阵消元
只要矩阵是个好矩阵,消元法就能够奏效,这是解方程组的有效方法。
换句话说,用消元法可以知道什么矩阵是好矩阵,何时是好矩阵,何时有问题
这节课主要就是讲,用矩阵语言描述消元法,核心概念就是“矩阵变换”
这节课的例子,仍可看作\(Ax=b\)

- 矩阵消元
消元法的第一步
方程一乘以(-3)减去方程二,目的是为了消去x

这时考虑右侧向量是否应该也进行运算,在Matlab中,一般是先算左侧矩阵,再计算右侧向量。
在这里权当按照Matlab的方式计算,先只为右侧向量b留个位置,之后再加进去。
消元法的第二步
此时第二行,第一列为0,那么找第三行,第一列为0。此时矩阵\(A\)中已经满足第三行,第一列为0。
那么此时x(主元一)已经消去,只剩下y和z。 按照Matlab,就是进行迭代的计算。
把y看作主元二,重复计算来消元。
z自然就是主元三。

注意:主元不能为0,但如果0占据了主元的位置,那么用行交换试一下,找到合适的主元
此时快速的计算方式就是用到行列式等于主元之积,所以可以直接从矩阵\(U\)中看出,行列式的积为10。
- 
回代 此时要把右侧向量加进来考虑了,此时得到的矩阵就叫增广矩阵  此时, 方程一乘以(-3)减去方程二,右侧向量也进行同样的运算。 整个对增广矩阵进行消元的过程如下:  \(c\)对\(b\),同\(U\)对\(A\)一样。 把矩阵消元最后的结果写成方程组,矩阵\(U\)和\(c\)的含义,\(Ux=c\)即:  此时,可依次解出\(z=-2,y=1,x=2\)。 以上就是回代,它是反向求解方程的简单步骤。 
- 
讨论消元法失效的情况 
失效,指的是不能得到三个主元,
当有最后主元只能是0,不能再用行交换的方法找到合适主元的时候,此时消元法失效。
体现在例子中,就是第三个式子变为\(4y-4z=2\)

行交换可以解决主元为0的,为“暂时性失效”,但当底下的行中再也没有非0元素时,消元就彻底失效了
- 引入消元矩阵的概念
虽然以上一直在用矩阵,但之前的矩阵变换,即这些消元步骤都没有用矩阵表示,以下要引入消元矩阵的概念。
之前提到矩阵乘以向量的结果,是矩阵列的线性组合
下图是列计算

下图是行计算(对行进行组合)

回到例子的消元矩阵。
第一步:利用好单位矩阵的行变换,可以得到:

左侧的消元矩阵,记作\(E_{21}\),称为初等矩阵(倍加类型),21是因为它使得第二行第一列经过计算为0,即修正的是第二行第一列的位置。
第二步:利用好单位矩阵的行变换
同第一步,左乘\(E_{32}\),过程如下:

矩阵消元到这里结束,每一步用到一个初等矩阵。
总结这节课矩阵消元的所有步骤:

- 
置换矩阵 行交换:矩阵左乘*置换矩阵P  列交换:矩阵右乘置换矩阵P  再次强调,在矩阵乘法中不能交换顺序,必须保证矩阵乘法的顺序不变,即\(AB \neq BA\),“交换律”不成立 
- 
继续考虑矩 阵乘法 

考虑什么矩阵能够一次性从矩阵A得到矩阵U?
答:方法一:用“结合律”,矩阵\(E_{32}E_{21}\),因为\(E_{32}(E_{21}A)=U\)可以看作\((E_{32}E_{21})A=U\)
记住,增减括号是矩阵乘法的一项性质,对任意矩阵乘法均使用,也就是“结合律”
方法二:用“逆变换”
- 逆矩阵

假设原矩阵为\(E\),单位矩阵为\(I\),那么逆矩阵记作\(E^{-1}\),即\(E^{-1}E=I\)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