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我见(3)-ZEN在产品上的延伸

ZEN

在WIKIPEDIA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禅,禅宗强调严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冥想实践,洞察到的事物性质,而这种洞察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表达,尤其是为了别人的利益。

因此,它不再强调对经典和学说的了解并且倾向于通过精神实践和与有成就的教师的互动来直接理解。

 

我尚不能用言语表达出对ZEN的理解,但是从一些由ZEN而来的产品,我们可以感受ZEN。

 

一、播客产品:得意忘形

                           1.1《得意忘形》标志:Zen Circle

《得意忘形》截止目前一共有53期,由主播张潇雨录制。

《得意忘形》节目简介:

《得意忘形》是一个主张追求个体自由与探寻真理的媒体计划。

我们见证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极大推动与助益,但也意识到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催生了消费文化、剥夺了个人价值、并窃取了大众时间。

带着对生命的有限性与无目的性的敬畏,我们试图为读者与听众提供更全面的觉察自我与认知世界的工具,以不断重建当下的方式穿越时间、抵达生活的本质。

 

关于节目内容给我的启发有如下两点分享:

1.非线性

生命不是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无序的过程,是向各个方向进化;

人的生活状态不是线性成长或失败,不是说这一年一定会比上一年发展的更好赚的更多,而是更像是在数次的尝试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点。

2.无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追求,放松自然的去做事;

达到无为的状态需要刻苦的练习;

无为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关于播客,同样推荐一个叫《翻转电台》的节目。

 

二、思维导图产品:XMind:ZEN

                     2.1XMind:ZEN图标

 

1.官网介绍:ZEN 模式让你专注于思维导图本身。在 ZEN 模式下,你可以集中火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和整理,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网站少数派对于这一产品的特点介绍:

Zen 模式

Zen 模式是该版本的一大特色,看名字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专注工作的全屏模式,启用后会隐藏软件的其他部分,只留下思维导图本身和右上角的三个按钮。

首先是一个计时器,表示你开启 Zen 模式的时间。

第二个是夜间模式,其实相当于是替换了一个暗色的模版,在晚上眼睛会舒服一些。替换之后除了颜色变化,字号也有所加大,我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加大的字号有时候会影响原有的布局,各位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最后一个按钮是退出。

Zen 模式隐藏了自定义选项,让用户只专注于内容而不是修改思维导图的样式。

 

3.以下是我利用XMind分析的其产品功能。

                                                                                   2.2 XMind产品功能分析

 

三、网站:回形针手册

         3.1回形针手册标志

 

网址:https://www.ipaperclip.net/

网站界面:

                                                                                              3.2回形针网站界面

 

视频介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0977820

网站问答摘录:


Q:回形针手册 (ipaperclip.net) 是什么?

A:回形针手册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当代生活百科全书,我们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设置了 1415 个条目,从海底输油管道到操场塑胶跑道,回形针手册希望涵盖你能看到的一切东西。像 WiKi 百科一样,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编辑任何一个条目,充实回形针手册的内容。

 

Q: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A:谁不想要一个可靠详实的当代生活百科全书呢?

另一方面,我们想和回形针的节目观众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个能真正留下来的作品。

 

我的感想:

关于ZEN,关于匠心。

以上列出的四样产品,在使用中会隐约感受到用心做事的真挚。一种当你心无旁骛的处于自己的ZONE之中时,所体现出的真挚。

ZEN是一种自我控制,一种洞察。

 

拿数据举例,我曾以为大数据就是每个人思想观点的集合,只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就如同指挥棒在手。

1.数据显示,网站上的衣着暴露的女性图片能为网站带来更多点击量,所以首先我们会想到增加此类图片,或者在体现形式上改为附带广告弹出还能再增加一笔广告金收入。

可是,当此类图片占据屏幕,充斥着广告,这样的形象损失是创立者愿意看到的吗?

数据体现表征行为,但把数据完全当成实施导向,则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数据验证我们的想法,但不能作为绝对指导。

假若这期间没有一个有控制力的人把控,则产品走向难以预估甚至造成的损失难以收场。

2.在数据验证我们的想法时,通过多次的迭代积累,我们或许可以做出一辆三轮车在最佳速度下的结构产品。

但是我们无法从数据或者成型的结构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四轮的汽车可以更快!迭代是积累更新,而创新可能导致牌局重洗。

倘若把控人没有洞察力,即使三轮车的结构已经达到最优解,也迟早会被四轮的汽车所超越甚至淘汰。

 

3.最后说一下“小罐茶”,这种较小的外形包装,较贵的价格,网上到处吐槽,私下又买了孝敬岳父的产品。

我要说的是其宣传手法。

在以前,宣传产品特点,靠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后来靠的是包装上的“驰名商标”,再后来有了“专利技术”、“特别添加”。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共享,酒要靠上了广告才可能有人说香;而“驰名商标”可能会出现在315晚会上;各项专利技术也会有专业大V做出使用测评。

之前的“噱头”,不太管用了。

 

你会发现更多的产品开始这样宣传:日式工艺、匠心独制、采用最古朴的方式花费很长的周期用心制作出了XX样的产品。

不能不承认这样的宣传是吸引人的,这样的产品我会觉得与以往的同类产品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产品是有心意的有精神的。

一款带来心灵上多么安宁又多么具有禅意的香氛,在制作时也少不了现代化的批量制造,批量灌注,批量打印禅意的标签。

尽管知道其生产方式与宣传手法不是一回事,但人们仍然很吃那一套“匠心”的宣传。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人们对“真挚”意识的觉醒,也可能是发现“真挚”的流逝之快,所以吃这一套=抓住流失前的幻象。 

 

这样的过程和状态同样体现在人身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加快到减弱,房价加高到更高,有人站在了风口,而有人站在了风口浪尖。

我见过毕业前就签了十多万年薪的同学,通过与他的交流,他传达着这样一种个人信念: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什么技术是掌握后可以一直通用的。人要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

我也见过同一岗位上有四年工作经历,都仍旧把活动办得一团糟的同事,即使他离职了,我相信他在深圳仍旧找得到月薪10K+的工作。可是我并不觉得这是好事情。

 

有时我们被他人欺骗,因为事情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有时我们被自我认知欺骗,因为个人发展不是自己想要的。在现在的社会,人们最容易被钱所欺骗。

有人说,甭管感情不感情,钱握在手里才是踏实才是真的。钱少于预期,你会觉得自我焦虑。而钱是否够多,在欲望面前钱没有尺度。

我认为先做事,做了事之后再获得相对可衡量价值的财富的过程才是较为良性的导向。

 

自我控制,洞察自己。可能ZEN也会慢慢成为人们想要抓住的幻象吧。

 

posted @ 2019-05-18 00:57  语白  阅读(6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