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 存储、中断和总线
存储系统的三个要求及其计算方式
- 低价格
- 大容量
- 高速度
上面三个属于三角关系,最多满足其中两个,最后一个没法完全满足。
比如,大容量,高速度的情况下,价格是不可能太低的
容量计算,把单个存储器看出长方形计算面积,l代表字数,w代表字长,M代表容量
所以可以得到:
M=l*w
如果是多个存储体,比如有m个,则得到
M=l*w*m
TA(存取时间,访问时间):CPU开始访问存储器直到数据可以被使用的时候的这段时间
Tm(存储周期):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要的全部时间,这其中包括数据传输的时间,存储器复位的时间,其他操作的时间
最短间隔:两个连续的存储周期之间的时间为最小间隔。比如一个存储周期为12s,那么从第一个开始到第二个开始(中间包含第一个完成和中间别的一些操作的时间,一般情况不会有其他操作时间,只有第一个开始到结束的时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12s的
存储周期一般情况下都是大于存取周期的,就算Tm>=TA
Bm(频宽,也就是数据传输的速率)
单个最大Bm = w/Tm
而如果有多个存储器则
多个最大Bm= m*w/Tm
频宽分为最大频宽和实际频宽
上面这种多个存储器计算公司计算的是并行存储系统的最大频宽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率是标量,只表示大小
并行主存系统的转移概率
并行主存系统分别有:多体多字,多体单字,单体多字这三种,而单体单字则不属于并行主存系统
-
例题

-
符号意义:
λ:转移概率
B:每个周期能访问到的平均字数
m:模的数量
- 公式

根据公式,把数据代入,得到结果如下
m = 16的时候
B = 3.96
m = 32的时候
B = 4
可以得出结论,当模增加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模对并行存储器的性能的提升会达到一个瓶颈,这时候再继续提升瓶颈,性价比会很低
什么是中断?--概念
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用户程序
中断的分类与分级
中断分级,处理优先级,从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
1. 机器校验中断
2. 访管中断
3. 程序性中断
4. 外部中断
5. IO中断
6. 重启中断
在上面分级中,2和3严格来讲属于同一级别中断
1. 机器校验中断:必须马上处理,否则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 访管中断:程序分为用户程序和管理程序。用户程序是目态的,管理程序是管态的。
用户程序权限收到限制,如果需要实现更高权限的功能,则必须让用户程序调度管理程序进行实现。
而用户程序调度管理程序来完成特定功能的过程叫做访管。如果这个过程发生故障,则被称为访管中断。
简单总结:访问管理程序也叫调用管理程序,在访问管理程序过程中发生故障叫做访管中断
3. 程序性中断:用户程序本身发生故障,比如代码错误导致程序挂掉
4. 外部中断:对于当前本机器来说,与其他机器交互或者与人交互,然后交互失败,叫做外部中断。比如人们输入密码登录账号,输入错误的密码导致登录失败
5. IO中断:也属于外部中断。比如协程操作,当程序异步完成处理某件事后,需要给主程序通知,方便释放对应的资源
6. 重启中断:点击关机按钮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重启中断。常规情况下,重启中断的优先级是最低的。特殊情况:cpu卡死停止运行的情况下,重启中断优先级会非常高
中断级屏蔽位计算题
程序运行示意图
总线
按功能:电源线、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状态线、备用线
按位置:芯片级、板级、系统级
按方向:单向传输、双向传输(半双向、全双向)
按用法: 专用、非专用
专用优点:单对单效率高,传输目标明确。缺点:实现复杂,线路杂多,成本高
非专用优点:实现成本低,线路单一,实现简单,挂在新设备简单,缺点:效率低,数据流通更慢,如果一处出现问题,可能其他设备也会被影响,控制起来更复杂
我们所讨论的计算机,主要是非专用方式实现
总线控制方式:集中式总线、分布式总线
我们讨论的主要是集中式总线
集中式总线确定设备优先级:串行链接、定时查询、独立请求
- 串行链接需要3根线
- 定时查询需要2+log₂N根线,其中N代表设备数量
- 独立查询需要2N+1根线,N代表设备
传输技术:同步、异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