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笔记

说明

课堂教的云里雾里,非常懵,其实线性代数的思路很简单
把细节忘了都行,把思路消化

矩阵就是向量的映射

矩阵就是向量的映射

矩阵就是向量的映射

也可以看做对空间的线性变换

类似f(g(x)),多个矩阵相继变换A(B(x))简写作ABx,即\(x \rightarrow_{B} \rightarrow_{A} = ABx\)

相似(一切的起始点)

同一个线性变换,在不同的基下,是相似的
即若\(PAP^{-1} = B\),A、B相似,这步看做 :
向量x首先经过基变换\(P^{-1}\)映射到某个基下,即\(P^{-1}x\)
然后在该基下做线性变换A,即\(AP^{-1}x\)
再变换回来,即\(PAP^{-1}x\)
这与直接对x做同一个变换B,是一样的

对于一个线性变换A,我们希望在某个基下简单的表示它

对角矩阵就是非常好的表示方法,简单,正交
那么,如何找到一个良好的基变换,把某个线性变换变成对角矩阵?
假设我们有变换B,我们希望求出它在某个基下的对角矩阵A
\(PAP^{-1} = B\)\(PA = BP\)
同时,A是一个对角矩阵

\[\left[ \begin{matrix} \lambda_1 & 0 & 0\\ 0 & \lambda_2 & 0 \\ 0 & 0 & \lambda_3 \end{matrix} \right] \]

把每一列单独拿出来看,我们就有

\(Bp_1 = \lambda_1 p_1\)
\(Bp_2 = \lambda_2 p_2\)
\(Bp_3 = \lambda_3 p_3\)

非常自然的,我们可以知道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源起
很明显,所有特征向量组合起来就是基变换 P
同时,由\(Ap = \lambda p\)可知,特征向量就是,该线性变换下,保持方向不变的向量
特征值就是该向量在该线性变换下的伸缩倍数
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相似对角化

那么,什么样的矩阵可以相似对角化

1.n阶矩阵A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
2.n阶矩阵A的每个r重特征值,恰好有r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关于特征向量的一些性质

所有特征向量的积 = 矩阵的行列式
所有特征向量的和 = 矩阵的迹(也就是对角线的元素的和)


一个常见的技巧
\(A^2 - 5A + 6E = 0\),证明A的特征值只能是2和3
\(Ax = \lambda x\),那么\(A^2x = A * Ax = \lambda Ax = \lambda^2x\)
\((A^2 - 5A + 6E)x = 0\)
\((\lambda^2 - 5\lambda + 6)x = 0\)


若A可逆,A的逆的特征值为A的特征值的倒数
令f(x)为x的一个一元多项式,那么f(\(\lambda\))是f(A)的一个特征值,并且x仍是f(\(\lambda\))的特征向量

线性变换

矩阵是映射,自然就有单射、满设、一一映射

这里只关心n阶方阵,一一映射的线性变换,自然可逆,也就是拥有逆变换(逆矩阵)

秩为r意味着把整个线性空间,映射到一个r维的线性空间

和正交基相关的一个trick

和傅里叶变换类似,利用正交基的性质可以快速求分量坐标
\(\beta = x_1 * \alpha_1 + x_2 * \alpha_2 ... + x_n + \alpha_n\)
\((\beta,\alpha_i) = (x_1 * \alpha_1 + x_2 * \alpha_2 ... + x_n + \alpha_n,\alpha_i)\)
\((\beta,\alpha_i) = x_i * (\alpha_i,\alpha_i)\)
\((\beta,\alpha_i) = x_i\)

施密特正交化

普适化的一个方法,可以对任何良定内积和范数的体系作用
\(\beta_1 = \alpha_1\)
\(\beta_2 = \alpha_2 - \frac{(\alpha_2,\beta_1)}{(\beta_1,\beta_1)} \beta_1\)

\(\beta_3 = \alpha_3 - \frac{(\alpha_3,\beta_1)}{(\beta_1,\beta_1)} \beta_1 - \frac{(\alpha_3,\beta_2)}{(\beta_2,\beta_2)} \beta_2\)

正交矩阵

\(A^T A = E\),则称A为正交矩阵
显然\(A^{-1} = A^T\),且\(A{*}\)也是正交矩阵,且行列式为1或者-1
若A、B都是正交矩阵,那么\(AB\)也是正交矩阵
A是正交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的行或者列向量是一组标准正交基

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考虑\(Ax = 0\)
显然,解是一个线性空间,问题是怎么求出这个解的一组线性无关的基础解系

\[\left\{ \begin{aligned} x_1 +x_2 -2x_3 -x_4 = 0 \\ 3x_1- x_2 -4x_3 +5x_4 = 0 \\ 2x_1 + 4x_2 -5x_3- 6x_4 = 0 \end{aligned} \right. \]

化作阶梯形

\[\left[ \begin{matrix} 1 & 0 & -\frac{3}{2} & 1 \\ 0 & 1 & ​-\frac{1}{2} & -2 \\ 0 & 0 & 0 & 0 \end{matrix} \right] \]

那么有

\[\left\{ \begin{aligned} x_1 = \frac{3}{2}x_3 - x_4 \\ x_2 = \frac{1}{2}x_3 + 2 x_4 \end{aligned} \right. \]

任意取\((x_1,x_2) = (1,0)\),可得\((\frac{3}{2},\frac{1}{2},1,0)\)
任意取\((x_1,x_2) = (0,0)\),可得\((-1,2,0,1)\)
那么,这两个基础解任意组合即可以,组合出所有的解


对于\(Ax = b\),求出\(Ax = 0\)的基础解系,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特解就可以

二次型

二次型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
对于给定的二次型\(f(x_1,...,x_n) = x^TAx\),确定一个可逆线性变换\(x = Cy\),把二次型化为标准型
即,\(f(x_1,...,x_n) = x^TAx = (Cy)^TA(Cy) = y^T(C^TAC)y = y^TC^TACy\)
其中\(C^TAT\)是对角矩阵


\(C^TAT = B\),记A、B合同,合同是一个等价关系


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相似对角化,且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
此外,\(Q^TAQ = Q^{-1}AQ = diag(\lambda_1,...,\lambda_2)\)
根据这个定理,很容易求出Q,就是正交变换法,其中正交矩阵就是一个旋转变换,不改变向量的范数、夹角、内积
注意,正交变换法需要使得特征向量形成一组单位正交基


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型不是唯一的,但是合同变换不会改变对角矩阵的秩,同时:其中正负平方项的项数是固定的
其中二次型的规范型,就是\(x_1^2 + x_2^2 - x_3^2\)这样,规范型是唯一的(很显然,没啥用)


正定,负定,欠定
若对于任意的x,使得\(x^TAx > 0\),那么称A是正定矩阵,可逆线性变换不改变正定性
注意如何判断正定和负定矩阵


应用1:判断二次曲面的类型
\(x_1^2 - 2x_2^2 + 10x_3^2 + 28x_1x_2 + 20x_1x_3 - 8x_2x_3 -26x_1 +32x_2 + 28x_3 = 38\)
化为对角矩阵:\(y_1^2+ 2y_2^2 -2y_3^2 - \frac{2}{3}y_1 + \frac{4}{3}y_2 - \frac{16}{3}y_3 = \frac{38}{9}\)
再配方得\((y_1 - \frac{1}{3})+2(y_2 + \frac{1}{3})-2(y_3 + \frac{4}{3}) = 1\)
然后按标准检索就可以发现:该曲面为单叶双曲面


应用2:求函数的极值
就是利用矩阵的正定性,来判断最值和极值

数值算法

正交基

正交基有很多良好的性质,可以采用施密特正交化把一个普通基变成正交基

LU分解

对矩阵做LU分解之后,可以很容易的做其他各种计算,同时运算量基本相同
LU分解的一个升级版是LUP分解,其中P是一个置换

Jacobi方法

求解实对称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算法

QR分解

求对称和非对称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算法

反幂法

posted @ 2021-09-25 23:06  XDU18清欢  阅读(47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