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认知能力_1---记对反思的感悟

作为一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我的技术能力谈不上多高;但是在公司能够有余力应付工作还是可以的。所以在工作上我并没有太多的很多技术人员都有的技术焦虑。(为了避免误会认为可以满足于现状,在此说明,学习不能断。)但是我在工作生活中依然备受很多困扰;性格内向,语言组织能力差,不善言辞;遇到需要与不熟识的人交流、或者需要当众发言、或进行汇报的场合内心焦虑,思维混乱;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奋力让我逃离这种场景。

在我初高中时代,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学习的约束;我能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学习;我通过努力学习逃避各种让自己不适的社交场合。上大学后一切时间都可由自我支配;此时又拿到了人生第一台手机和电脑;我把情绪宣泄在了小说、游戏当中;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时光。大学毕业后我找了一份售前技术支持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平安城市、智慧社区、雪亮工程这些项目的市场调研、需求对接,方案与标书的编写以及一些投标等售前工作。希望能通过工作强逼自己能够适应和他人的正常沟通交流;让自己直面自己最不想接触的事情,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是的,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即使到现在我依然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稳定立足的基本能力。

售前技术支持的工作并没有给我的面对的问题带来改善;反而因为每天都要和人对接让自己陷入巨大的痛苦当中,脑海中充斥着焦虑和烦躁。这种痛苦焦虑让我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而且再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其他大多数人在社交中都是相对开放的,我这种人就变得格外显眼,就好像鹤群里立着的一只鸡,那么显得格格不入。并且由于大脑被焦虑和恐慌占据;对于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做得不够好。
当时的领导也是一位PUA高手(现在想想他的行为着实有些可恨可笑,步入职场第一的面对的领导真的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领导;另外,这里没有批判的意思,虽然我很讨厌他,但是我明白,对于一些人来说他可能是好领导,但是对我则是毒药);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焦虑和不安。我知道自己是时候需要跳出去了;通过工作逼自己陷入如此难过的境地 显然是我的决策有问题。
于是我开始准备找下一份能够没有那么多交际场合的工作。恰好我上学时对MCU编程很感兴趣;虽然基础很差,但我想我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发展。于是我边工作边重新拿起书本学习;就这样学习了几个月,有了一点基础的时候(点个LED、写个Helloword从串口输出还是没问题的)我开始尝试找工作;这个时候我在售前这份岗位已经呆了14个月了。当我决定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当时心情真的是美好极了;觉得突然之间正片天地都开阔了起来;未来好像也不那么可怕(后来我的经历证明,当时的这种感觉多少沾点愚蠢了了)。

好了,说了那么多着实有些跑题;本来我今天是想分享一下读书的感悟;所以开篇想介绍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本有关认知的书的。没想到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而且还没说完。后续的经历留待以后再回忆;这里就先转入正题吧。
我一直有一个优点(至少我自己这么认为);我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成世界上已知的能做到的任何事情。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平和开放、温暖阳光的人。我的途径是读书;我买了很多有关沟通、成长、逻辑能力提升、心理学、国学、成功学、心灵鸡汤方面的书(很多在吃灰);相信总有一本书能改变自己。有时也会被书中的观点触动,有所感悟;但是多年的读书的结果却让我很失望;我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这里说没有太大改变是因为我确实改变了一点点,但我认为这是我受到环境影响 做出的自适应调整,而且在这里工作我们领导对我很好,所以对比以前稍微开放了一点,但我这个人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变化。
直到无意间邂逅《认知觉醒》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没有改变。以前读的那些书他们很多都是对的,自己也确实可以通过以前读的那些书做出改变。问题是出在了自己的认知局限上;以为看到了,感受到了自己就能改变;殊不知,只有实践才能让自己发生改变。我读完了整本书;记得的内容没记住多少,我总结了四条(不是按照我读书感悟的顺序,而是我认为我想要改变应该如何行事的先后顺序),这里记录一下用以市场提醒自己: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不单单是从书中感悟到的,书中也没有这个观点,我是从一个哲学博主在此听到了这句熟悉的话;这是正式我读认知觉醒的这段时间;在此听到这句话让我有了新的感悟;顿觉其中道理的深刻。)
2、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内观自身,可得圆满。
3、吾日三省吾身
4、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改变自身的唯一标准
今天想在这篇博客中说的的是第三点---“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反思,这是因为我刚读完关于反思的章节;迫不及待的想要写出来。
什么是反思;我的理解是对问题的觉知;是对我们面对问题时自身身体、思维状态的觉知;以及对自己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的觉知。并将自己的觉知作为自己思考的材料;去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应对问题的方法和行动。反思后在遇到同样的场景时必须要让自己的行动践行反思的结果;否则反思无效。
这里举一个我在学车时的例子(和书中作者举得一个作者开车的例子很像);当时并没有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所以对自己当时的做法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我在刚开始学车时;身体绷的很紧,练习倒库、半坡启停、加减档、直线行驶等动作时时都是憋着一口气;行车动作完成后才开始重新呼吸;身体僵硬不协调;情绪紧张,练车时频频出错,总是做不好。教练也看出我的问题来了,让我别紧张。但那是我只是知道自己很紧张;告诉自己要放松下来;但是由于思考不清晰,只是有个放松的概念,所以明知道要放松身体就是不听指令。直到考试的时候;科三这种细节满满的科目挂科;我才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好(我开始学车前就认为学车很简单;即使我挂了一次科三,我现在依然觉得学车很简单)。
然后我就开始思考自己练车时的状态;觉察到自己练车时身体绷紧,身体绷紧会让身体不协调,进一步加深紧张情绪,我只需要解决身体绷紧这个问题,面临考试这点紧张反而并不重要,因为我每次考试都会紧张,但并没有影响过我的成绩。觉察到这一点后,我特意找教练帮我练一次科三;这一次我走的很慢;细心感受自己身体状态;一旦身体不自主的绷紧就马上让自己的身体松弛下来;练了一圈,效果很好;基本没有出啥大错,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能通过考试了,甚至不需要在练习;我也确实没再继续练习(信心满满);只是在考前模拟时练了几圈;依然是保持灵敏的觉察,当察觉到身体绷紧时让自己身体放松下来;跑了三圈;只有一次变道打灯失误。考试时我也保持着这种觉察,一次考过。
现在想来;当时自己自己做的就是反思;通过反思找到解决方案,并把解决方案应用到实践当中,让自己有了真实的改变。当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毕竟很多事情没有像练车这么简单(确实很简单啊);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明白了怎么解决就去实践;一开始的实践可能会困难,因为要打破自己的习惯以及约束自己的下意识反应,但保持练习,总能突破困境,让自己彻底改变,毕竟就像我前面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做成世界上已知的能够做到的任何事情。
这里再说一下反思的几个要点:
1、问题必须要清晰,不能模糊不行;不能脑子里感觉是这么回事了就不再思考,这是你脑海当中的只是一个概念,就像我开车时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一样,只是知道不紧张,但并不清楚紧张的多个成因以及解决方案,所以要把问题明确;这里给出一个书中提到的标准:要能够以清晰简单的描述说出来或写出来才能说是清除的认识到了问题
2、反思有结果之后一定要进行实践;脑海中的道理不是道理;只是你能用于吃牛皮的话题
3、反思无需强求;不是每天必须反思,而是遇到问题,特别是让自己感觉有问题的点的时候进行反思,有条件要记得将自己要反思的点写下来,在一天中自己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进行反思
4、感悟同样是一个反思的好途径;当你见到新的观点时并感觉很有道理时,说明了这个点触动了你;你可能自己自己就在用这个道理或者说是这个道理能够解释一些你经历过的事,这个时候进行反思,并把道理用于后续实践将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方式。
好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写读书感悟的实践;语言组织以及逻辑可能有些混乱,重点不清晰;但我认为自己已经把要表达的重点表达了出来;这对当前的我来说就足够了(我现在学会了不苛待自己),毕竟这次读书感悟也是我的一次实践,我接受自己一开始的不足,因为我知道以后我会慢慢变好。在此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

posted @ 2025-04-04 17:32  神圣魔王  阅读(6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