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系统熵转移的思考

  一个系统中熵值总是增大的,也就是混乱度不断会增加,使系统稳定的方法就是要提供让其把熵外放的手段。比如引入外部的负熵来平衡系统内部的熵,比如人吃饭,增加能量,能量可以用来提供肉体活动的各种要求,保持身体系统的平衡,从而继续生存,因为引入负熵,自然就要求要从外界中提取出负熵来,结果就是外界会有相应的正熵出现,比如吃猪肉,一定是建立在要杀一头猪的前提之下的,人类的生存活动,是不断吸入负熵平衡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正熵转移到了外界。

  用一张纸,就要外界砍伐木头,吃一口饭就要外界进行生产消耗,总体上来说,人类生存必须建立在对外界的破坏的前提上,这种破坏不进行转移与平衡,就会导致自身的系统紊乱。既然引入了负熵,那人为什么还有生老病死呢?因为熵的增长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系统视角,熵都会增加,比如人在进食时,可以解决能量问题,但有可能食物有问题,导致了其它问题发生,指望从系统的所有视角去解决熵值增长问题是不现实的,最现实的办法是针对最常见的视角进行引入负熵的控制,而且这个视角还不能太多了,太多了就没办法解决了。所谓是药三分毒,虽有毒性,但它能解决病,视角有轻重缓急之别,按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忽略微小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最见效率的做法。

  从中医角度来看,熵的增大是导致系统失衡,解决的办法就是恢复原来的平衡或重新建立一个平衡,如果是经脉不通,就想办法让经脉通了,有时候这样办法并不能完全治到根本,于是医家又衍生出来了很多种彻底解决疾病的办法。中医的解决办法,往往是有效的,但有时人不知其根本时,很容易做出只针对表面现象做文章的事,比如手上长个东西,就只在手上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最初级的治疗手段,目前大部分医师,恐怕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最典型的是,一块骨头受过伤,然后生长了,结果发现这很难治了或是下断语就无法治了,实际上早在古代就有了干脆把骨头重新弄碎,然后用药与柳枝配成一些东西,重新接骨的手段,这种就是打破平衡,重新建立平衡的手段。

  系统的平衡有很多种,无论是病态还是健康态都是只要呈现出来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平衡,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阴阳一定要相等,病态的人,一样可以长寿,带个瘤子一样可以活几十年,关键问题在于它稳定不稳定,会不会进入恶化状态,而并且是它是不是最完美的状态。有时候因为条件所限,调节身体机能达到完美状态是很困难,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其稳定,而不让其变动。就像有一样企业一样,明知道有问题,但问题只要是稳定的,保持赢利的,在没有十足的把握或是理论前提下,进行贸然的革命与改变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转回软件开发上,有一个著名的定律是, 当你写好了一个东西,只要它是稳定的,能不动它就尽量别动它,除非需要优化,否则不要轻易去优化它,否则只会导致不稳定性增长,项目周期不断拖长。

  在软件开发中,引入负熵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debug,对系统内部进行修正,从而不断使其稳定,大多数情况下,软件首先是稳定可用,其次才是性能优越,其实做所有的事都是这样的,先解决了,再考虑能不能进一步优化,哪怕有可能有一个捷径,但那个捷径只要风险或不稳定性过高,就不应该去考虑,然后这其中又有取舍,归根结底,又回归到了“真实的需求”问题。

 

posted @ 2010-01-03 15:03  一根神棍研古今  阅读(8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