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能源 適用法規,他們有案場、漁電共生、充電、售電、儲電等業務

三地能源-綠能整合服務商

(三陸開發有限公司於2022年更名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三陸開發有限公司於2022年更名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定位為綠能整合服務商,為北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證券交易所代碼:8927)旗下子公司,

主要負責太陽能光電、能源儲備 、綠電憑證、電動車充電方案等再生能源的投資開發、建置和運營維護,致力於潔淨能源產業之發展,以領先卓越的能源布局,提供全方位的綠能整合服務。

在全球永續發展與台灣能源轉型策略的潮流中,三地能源憑藉開發能力及專業團隊,布局腳步之快、版圖擴展之大引領各界爭相欲與其合作,以深耕台灣綠電市場為發展戰略,跨足光電創能、電動汽車充電、儲能、售電及綠電憑證,兼備電力的生產者與提供者優勢,可提供客戶一條龍的再生能源服務,加上精實的專業團隊及開發動能,實績遍佈全台。

列舉如下:

1. 太陽能光電-目前投產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地面型、漁電共生、屋頂型和頂棚型共四種型態,投入案場面積之大相當於760座國際足球場。

 

......................................................................................................................................................................................................

太陽光電相關法規

https://www.mrpv.org.tw/Article/PubArticle.aspx?type=setup_info&post_id=879

 

 

 

 

...............................................................................................................................................................................................................................................................

 

 

2. 電動車充電方案-2021年9月推出全新電動汽車MIT超快充服務品牌「TAIL特爾電力」,是全台第一個在高速公路及加油站建置雙規格超快充服務的充電營運商,近來連續啟用台北福林、嘉義民雄、屏東楓港、台東日盛超級充電站,環島充電網路已成形,預計每年度在交通要道及都會區設點並完達成每50公里間就有一站的目標。

 

...............................................................................................................................................................................................................................................................

 

電動車充電

 

設置收費電動車充電樁是否屬電業法定義售電行為

中華民國一○七年一月十日能電字第10703000170號函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6924
 
一、依據電業法規定,銷售電能係指售電業購買電能再透過電力網傳輸銷售予用戶,或再生能源發電業自行生產再生能源電能透過電力網或自設之線路傳輸銷售予用戶之行為。 
 二、有關充電樁,係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之場所,除提供電能補充之服務外,尚需停車場所及相關附屬設施與人力方得提供完整服務,與其他服務業提供用電,如餐飲店提供顧客使用手提電腦用電、超商提供手機充電等服務相同,爰電動車充電樁之經營係屬服務業範疇,並非電業法定義之售電行為。 
 

 

 

 

 

 

...............................................................................................................................................................................................................................................................

 

 

 

3. 能源儲備-已取得儲能案場245MWh併聯許可,是成為民間取得最多併聯容量的儲能調頻輔助服務運營商; 同時持續擴充建置容量,目標2023年第四季完成總建置達400M的規模。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核查準則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130090

 

 

 

 

......................................................................................................................................................................................................

 

4. 綠電憑證-而子公司三地怪獸電力於2021年已取得售電執照,可把電力賣給有需要綠電之用戶。 布局綠電市場有成,已站穩腳步的三地能源,目前正積極擴編團隊,誠摯邀請對綠能產業有熱情、有抱負的優秀人才,踴躍加入這個持續展現強勁成長動能、文化多元包容的團隊,共同為全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創辦故事 三地能源母集團為三地集團,其創辦人鍾嘉村董事長從事土地開發事業有成,以獨特眼光深謀遠慮,數十年前就開始造林並深感綠能和減碳將是未來趨勢。 大概在2018年左右,鍾嘉村董事長看見綠能市場與機制逐漸成熟,挾帶雄厚資源與縝密策略,帶領北基國際及透過三陸開發大刀闊斧擴充綠能版圖,積極部署從發電到售電、儲能、充電、用電的系統解決方案。為了更平易接觸市場,也讓大眾更瞭解集團於綠能產業的怖局,於2022年正式將三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配合政府政策與世界趨勢,用負責與專業的態度,為綠能產業貢獻心力。

 

......................................................................................................................................................................................................

國家能源憑證中心

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

https://www.trec.org.tw/page/zh-tw_Certificated%20Test%20Points

 

 

 

 

 

......................................................................................................................................................................................................

 

相關新聞報導 從地產大亨到能源大亨,鍾嘉村要讓北基華麗變身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1237 北基布局綠電 獲利添動能 https://ctee.com.tw/news/stocks/480975.html

 

參與台電AFC輔助服務,北基、瓦錫蘭簽署儲能系統合作協議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F%83%E8%88%87%E5%8F%B0%E9%9B%BBafc%E8%BC%94%E5%8A%A9%E6%9C%8D%E5%8B%99-%E5%8C%97%E5%9F%BA-%E7%93%A6%E9%8C%AB%E8%98%AD%E7%B0%BD%E7%BD%B2%E5%84%B2%E8%83%BD%E7%B3%BB%E7%B5%B1%E5%90%88%E4%BD%9C%E5%8D%94%E8%AD%B0-022650757.html

 

三地集團搶攻綠能 投資台南將軍七股漁電共生案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5060157.aspx

經營理念

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保護地球、永續發展、綠能減碳為核心價值和願景,擁有豐富的經驗與專業能源整合團隊,響應國際RE100再生能源倡議,領航台灣能源轉型。

主要商品 / 服務項目

綠能光電 / 漁電共生/ 電動汽車充電方案 / 能源儲備 / 再生能源憑證

「2016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以經濟部能源局推動之各項能源技 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成果為主,闡述我國能源政策目標與推動策略以及能源 產業技術發展之重要課題與展望。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130032

 

 

 

 

 

 

 

 

 

2016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

在擴大推廣再生能源方面,規劃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 20%,其中2025年之各類推廣目標裝置容量分別為太陽光電20GW、陸域 風力1,200MW、離岸風力

3,000MW、地熱能200MW、生質能813MW、水 力2,150MW及燃料電池60MW,總共27,423MW

 

「新及再生能源技術」,計分為八節,包括: (一) 太陽光電,含矽晶太陽電池、太陽光電模組、CIGS薄膜太陽電池、染 料敏化太陽電池、太陽光電系統等。 (二) 太陽熱能,含推廣大型太陽熱能系統/工業預熱之應用、太陽熱能產 品建物整合技術開發、推動建築整合之太陽熱能產品安裝、太陽能光 電及熱能複合系統產品(PVT)技術研究與檢測標準推動等。 (三) 風能,含大型風力機系統與元件技術、風能評估技術(如:風力發電 安全評估技術、大氣/波浪/海洋環流數值模擬技術、光達觀測與場址 校驗技術)、小型風力機技術、離岸運維整合決策技術(如:運維最佳 化與決策管理系統、風場運轉效能提升技術、提升國內運轉維修技 術)、離岸海事工程技術、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等。 (四) 生質能,在生質能料源技術部分含固態廢棄物衍生燃料、農林資材顆 粒燃料技術、生質物焙燒技術/生質煤炭、富油脂藻類養殖/採收技術 等;在生質物轉換技術部分含木質纖維素/生質醇類技術、厭氧發酵/ 光合作用產氫技術、生質柴油技術、裂解技術、氣化技術等;在生質 能利用技術則含定置型生質燃料熱電應用、運輸用生質燃料應用等。 (五) 地熱,含地熱概念模型建構及專家決策輔助系統、地熱流體監測技 術、低成本耐酸蝕材料、地熱儲集層模擬技術、地熱發電與多目標利 用技術等。 (六) 氫能源與燃料電池,含分離助效式天然氣重組產氫、氫燃料供應技 術、小型熱電共生系統、高功率定置型發電系統、高功率密度電池組 /元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等。 (七) 電網級儲能,含儲能電池系統(如:金屬空氣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氧 化還原液流電池儲電關鍵組件技術與系統)、儲能系統併聯管理技術 (如:電能管理控制技術、出力/負載預測技術、儲能併網轉換技術、 電池管理技術)等。 (八) 海洋能,含波浪發電、海洋溫差發電、海流發電、潮汐發電等。

 

 

電量單位換算的對照資料,列示如下:

WWatt,意指瓦特,簡寫成瓦,1W=1瓦。

KKilo,意指千,1K=1,000,1K=1千。

MMega,意指百萬,1M=1,000,000,1M=100萬。

GGiga,意指十億,1G=1,000,000,000,1G=10億。

1KW = 1千瓦 = 1,000W = 1

1MW = 100萬瓦 = 1K * 1KW = 1,000 * 1,000W = 1,000,000W = 1,000

1GW = 10億瓦 = 1M * 1KW =  1,000 * 1,000 * 1,000W = 1,000,000,000W = 1,000,000 = 100萬瓩

 

 

 

2020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open-energy/1558-2020-open-energy-review.html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則從2019年5.56%微降至2020年5.40%,其中風力與太陽光電占比達3%(能源局,2021b)。 然而,即便太陽光電成長20.72億度、風力發電成長3.97億度,再生能源總發電量仍減少1.28億度(能源局,2021a)。占比下滑的主因之一來自於慣常水力的發電量,受到降雨量不足、水情不佳影響,遽降了25.23億度,創2002年以來新低。此外,與能源局「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中2020年的電力結構規劃相比較,再生能源發電量較政策規劃值低了97.8億度,占比亦明顯未達政策規劃值的9%(能源局,2019:9)[2]。意味著未來五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年均成長幅度要提升至61.6%方能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發電量達到617億度的規劃值(能源局,2019:9;能源局,2021a)。
  • 太陽光電發展上,原訂「109年太陽光電6.5GW 達標計畫」至2020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需達6.5GW(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2019:5)。但根據能源統計月報,截至2020年止,累計裝置容量僅達5.82GW,未達預期目標(能源局,2020e)。不過目前規畫仍維持2025年太陽光電累積設置目標需達20GW,由於地面型光電開發壓力大,因此上調屋頂型目標至8GW,地面型為12GW(孫文臨,2021b)。
  • 風力發電量較2019年成長21%,發電量增加3.97億度電(能源局,2021a)。2020年陸域風機累積裝置容量為0.73 GW,距離《經濟部公告一百十四年再生能源推廣目標》訂定的2025年裝置容量目標1.2 GW,尚約有0.47 GW的差距(行政院,2019;能源局,2021e)。至於離岸風機的部分,裝置容量則與去年相同,為0.13GW,離訂定的2025裝置容量目標5.74GW尚有5.61GW的差距(ibid.)。2021-2025年預計會有更多離岸風場陸續上線,期望能填補此缺口。
  • 2020年度燃氣發電增加9.57%,相較之下再生能源與核能發電量都有所減少,再生能源發電量較去年減少1.27億度,核能發電量則減少8.83億度(能源局,2021a;能源局,2021b)。

 

 

 

 

 

 

 

 

 

posted @ 2022-04-04 12:44  vincent10222  阅读(8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