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自己吧”——记2020BUAA软工团队介绍和采访

写在前面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0春季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罗杰 任建)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团队作业-团队介绍和采访

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

我们是 BUAA软软软件工程小队 ,简称 软软软,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博客的 TITLE 是 HARD_CORE_SE,指的是 “硬核的软件工程” ,软软软其实是希望我们遇到硬核的软件工程也可以 化硬为软,直面困难,在我们的眼里没有 硬核 二字,一切困难在团队面前都是纸老虎!
虽然我们都没有大型的工程经验,是一直拼装起来的军队,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团队的配合一定能够在软件工程这门课中发挥出色,不只是取得成绩,而且能做出像样的、能流传的、实用的项目出来。

团队成员

姓名 有图有真相 个人介绍 初步定位
CookieLau 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写过C/C++主要是算法学习和编译器设计, 学习过Ruby并用其搭建过的购物网站,会一些Python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还有爬虫,Java停留在面向对象课程中没有开发过大型项目。这是第一次开发团队项目,希望能做出能留存下来的东西。 开发、测试
冯mh 会写C/C++,知道皮毛的Java和Python,开发经验不多,只局限在大大小小的课程中。喜欢融洽、相互激励、点子碰撞的团队气氛。被push一定会好好干活!希望能和大家共同进步。 开发
王fuji 相对来说,比较熟悉C/C++,Java和Python等只知皮毛,没有大型项目的开发经验,所接触过的基本都是课程中的编程开发作业。对即将展开的团队项目充满期待,也十分忐忑,希望和大家一起加油,搞出点样子来!!! 开发or测试orPM
Dz 比较熟练的编程语言有Java和C++,写过的代码能算得上项目的也就只有上学期的编译器,大数据出租车轨迹分析,ruby的电子商务网站和数据库的课程设计,没有进行过太多的课外拓展,能力水平并不高,但是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希望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本课程中共同努力,有所收获。 开发or测试
杨jc 主要写过C和java的代码,python在上学期的机器学习等课程里也接触过一些。没有什么开发项目和团队合作的的经验,还经常写bug,但愿意学习。希望能在这学期通过和各位组员的合作,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测试或开发
刘zh 马马虎虎熬过了在6系的两年半课程,C,java写得比较多,也写过一些python,C++的小程序。最近在弄一个web开发,会一些vue的框架。工程经验比较少,还是个ddl玩家,不过被push时效率也算高。希望楼上各位大佬多多指教,大家合作愉快,学习到新的知识! 测试或者PM

团队采访

因同时联系到了两个团队,所以做了两次的采访。

采访对象1

第一个采访的是北航红太阳团队的李D学长,李D学长在团队中担任的是前端的角色。
北航红太阳团队开发的是 北航社团 小程序和网页端,为北航的众多社团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具体表现在社团人员的组织管理,社团活动的消息发布等,软件最终有60余个社团加入,用户给出了一致好评。

项目截图:

采访内容1

  1. 当时的项目有多少用户,给用户多少价值? 现在还有人用吗?

    李D:我们在beta阶段发布后通过社联进行了硬性推广,截止6.17号67个社团入驻,50个社团使用过网页端进行社团信息编辑,社团自主发布16条新闻和12个活动,总数看起来不多,但也要考虑beta阶段发布之时已接近学期末,不在社团的活跃时间段内,如果是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使用价值就会因为百团之类的活动比较高吧。现在服务器已经停机了所以不能使用了。

  2. 这个项目能否给我们团队继续开发,源代码/文档还有么?
    1. 看到项目的Github上说代码已经转移到Gitlab了,请问这点是作何考虑呢?

    李D:你们要的全部都有,文档很完整,学习一下前后端框架就很容易看得懂了。那时候的Gitlab是少昂自己的Gitlab,好处是网速快点。Github是为了制定计划安排和issue。

  3. 项目开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1. 看到学长团队的分工中没有测试,那么在实际的项目中测试是什么模式呢?

    李D:PM有责任心、做好时间安排并且会催人很重要(芬姐牛逼,你们可以看看alpha和beta阶段开始的计划文档和总结文档真的tql)。其他的话,先列好所有要做的事,想清楚优先级再开始做吧,想做的永远比能做的多最后总是会砍掉一些的hhh。
    测试就是谁写的代码谁写测试呗(前端PM帮着测,后端一个人专门做一下压力测试),每个阶段的总结里统计工作量的时候有每个人干的活的细则,里面可以看到测试工作是谁做的。一般一边开发也会一边找Bug一边改,不会堆到最后才一起改Bug的,最后的测试基本上就是回归测试保证合在一起没什么问题

    1. 学长当年采访学长长的时候得到的建议是“不要低估工作量”,在学长的实际开发经历中对句话的体会如何?

    李D:做好计划的话按时做其实还好,每个阶段开始前列好要做的所有事然后按时完成就不至于低估吧。我是写前端的,我个人觉得微信那个框架熟悉以后写的挺快的,写的页面是挺多的,但是熟悉以后工作量也不算特别大吧。后端rails的学习成本比较高,也是上手以后就量大不难。网页端雨飞还学了一手react,然后全栈开发,他应该是真实的觉得工作量很大。有什么体会的话大概是学框架的时候PM盯紧了,前端学个两三天?后端两周?别学习就划了一个月然后没时间开发就好吧

  4. 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什么建议?

    李D:找个你们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做吧,尽量让自己做的事比较有成就感,别自己都觉得这东西做出来就交个作业没人会用那就真的没什么开发动力了。我们那时候提出这个项目以后都挺积极的,后面还有社联主席主动加入我们帮我们对接落地,也收到了不少反馈。
    其他的话,可以在第二个阶段里进行一下前后端人员流动,互相带一下,让想体验全栈的同学体验一下。

采访对象2

第二个采访的对象是北航葫芦娃的马HX学长,马学长在团队中是四娃,项目中负责的是开发的工作。
北航葫芦娃团队开发的是 Visual Pytorch ,有点类似AutoML的初级版本,通过拖拽配置神经网络层构建自定义的神经网络,对于深度学习小白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不需要面对代码一头雾水,拖拽互动的方式得到了测试的同学的一致好评。

项目截图:

采访内容2

  1. 当时的项目有多少用户,给用户多少价值? 现在还有人用吗?

    马HX:注册用户有100多个,每天访问有200次左右。现在服务器到期了都下线了,不能继续使用了,但是在Github上有完整的代码,可以在本地部署使用。

  2. 这个项目能否给我们团队继续开发,源代码/文档还有么?

    马HX:可以继续开发,在Github上有完整的代码和文档,都进行了分支的管理。

  3. 项目开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1. 看到学长团队里面有两个PM,在评论中也回复了是主和副的关系,那么在后续的开发中两个PM的角色您如何评价呢?

    马HX:选择两位PM主要是觉得PM作为主要把控项目方向和进度的人,我们都担心一人无法考虑的十分周全。而我们人手又比较多,于是选择两位PM,一位作为主要PM,另一位作为副PM,一方面和PM共同商讨,另一方面协助完成测试的一些工作。

    1. 请教一下学长的学长给的“对进度的控制”的建议你们做到了吗?是如何做到的?

    马HX:进度的控制这个东西主要看你们pm负不负责,pm要是对整个产品的技术有比较多的了解,花时间越多就越能控制进度

  4. 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什么建议?

    马HX:

    1. 团结协作,是团队工程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2. 例会是按时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保障
    3. 开发阶段可以且需要同时跟进单元测试
    4. 前端的开发比预想中的更花时间
    5. 通过用户反馈提高项目用户体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6. 服务器的安全性能十分重要

采访共计耗时:1小时

posted @ 2020-03-21 23:19  BUAA软软软件工程小队  阅读(584)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