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早有耳闻,繁华富庶的国家,但只有真正经历过寒假七天的旅程,才对这个邻近的岛国有个真实的认识。
陆续写了很久,许多当时的深刻的感受早已淡忘了,只能用贫匮的词汇简要复述一下本次旅行。
Day 1
提早两个多月立项,一个月前办好签证,总算盼到了这次旅行,早上五点起床出发,在机场与 ps,yzy,qzz,文公,lfg 进行了集合。第一次出国,过海关的程序比想象中简单。三个小时抵达日本关西空港。落地后乘电车到达航站楼再进行入境审查,一点小插曲是入境卡填错了日期,在第一轮检查没被发现,但是第二轮过不了闸门。进入日本境内,在罗森进行了第一次消费,大家又去办理了 icoca 卡,乘京阪电车两小时到达京都駅,堂堂开启京都之旅。
首次乘日本公交车,和国内不同,后门上车前门下车,且下车时才需要付费,车内异常安静,没有视频外放也没有大声喧哗。很奇怪在京都并没有边走边看手机的情况,甚至公共交通上也很少见有人用手机,难道是物质与精神生活到达较高水平的返璞归真?
到达四条堀川,办理完入住后便徒步向八阪神社,沿路是一片繁华的步行街,日本的交通也很独特,人行道绿灯时汽车可以通过,但所有的车辆对礼让行人都做到了甚至矫枉过正的地步,提前十几米看到有行人过街的意图就会停下,且如果人不走就会一直等,与国内行人汽车的互相让路有很大的不同。
在一个居酒屋进行了晚餐,大家对烧鸟之类的都不太习惯,都没太吃饱,有人提议一会逛街还可以吃小吃,于是匆匆结束了晚餐。
步行街上没有喧哗的人群,来往的行人都只是窃窃私语。步行街尽头是一条潺潺的小河,朗月当空,涓涓细流,浩瀚夜空凝聚在晚风习习中,沿河两岸灯光璀璨,拐角是一条和风小巷,旁边是一处滑梯和跷跷板,童心未泯的我们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走到小巷尽头,再过桥就快到八阪神社了。

到达八阪神社,也是本次旅行第一个神社,因为已经是晚上,许多地方已经停止参观,显得萧条冷清。神社的景象和以前在番剧里看到的并无大异。我认为神社的精髓就在于鸟居,这种建筑给人以一种梦幻与浪漫的感受,一种超脱时间的不真实感。如果说繁华的步行街在中国也比比皆是,那鸟居才真正让人意识到身处异国。就像中亚地区的沙漠清真寺,欧洲小镇的装潢,中国的青墙红瓦,具有浓厚的本地风味。但受时间影响,体验不佳,八点多就回了酒店。一点小插曲是我的 icoca 卡不知是落在居酒屋了还是沿途路上了,回去滑梯那找也没看到,有些沮丧,硕妈最后将她的卡给了我,好像是因为苹果有自带的电子卡。

沿途的店铺早已关门,不知道是全日本还是京都特有的,店铺下班特别早,除了超市和饮食店还在营业,基本已没有商铺开门。qzz 和文公兴致勃勃地跑到马路对面,进行了初次“圣地巡礼”,不过我对千恋万花不甚了解,并未参与其中。回到酒店便开始打牌,结束第一天的行程。
Day 2
早上出发去岚山。听 pzy 说让我们去岚山给她返图,所以对岚山有个不错的印象。乘坐岚山特快三十分钟左右便能到达。出站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两边的小吃街与特产店,这与部分国内景区如出一辙,发现巴士要等很久,遂步行,没多久便看见天龙寺,从牌坊步入数十米才见寺门,旁边是一个小型神社,贩卖着各种纪念品。日本佛教本土化的体现和神社有很大相关,或许天照大御神和释迦牟尼的同时存在也能自圆其说。或许是司空见惯,我们并未进入到寺中,在门口打卡后便继续上行。
步入一片竹林,清幽静谧,绿荫遮蔽天日,竹竿层层叠叠,蒙成一片碧绿的罗幕。在文公的指导下,我,yzy 和 qzz 分别组成团子,雪乃和大老师进行了圣地巡礼,虽然拍出来效果不佳(指我张大了嘴巴显得特别唐),但也让我感受到一些经典复刻的乐趣,并且开始有圣地巡礼兴趣了。

穿过竹林小径,我们在一片蒲苇中休憩片刻,金黄的浪随风起伏。再往前,游人渐稀,走在石板路上,两旁都是朴素的独栋,偶尔能看到神社与神龛。
岚山是本次旅途中最有小镇特点的景区,平坦且矮小的独栋整齐地排布开来,田埂上的小路两旁是金黄的苇草。此处的屋顶与岭南地区的较像,但缺少瓦当,屋顶边缘部分是整齐的切割,墙面有木制的也有白墙,与南方的传统民居确实大不相同。往前是一个巨大的鸟居,在台阶下准备随机抓一个路人来帮忙拍照,碰到了一个加拿大的小姐姐和一个日本的小姐姐,一番交流后她蹦出一句 "What a nice trip!",我想,这些旅途中的邂逅,或许会改变某个人对一个不熟悉国家的印象吧,所以作为中国游客,我们也应该展现中国人的素质。

再向前到达爱宕念佛寺,里边石像星罗棋布,形态各异,颇为滑稽。但大家似乎并不太感兴趣,两位妹妹凭借小学生身份,可以免票,其它大朋友就坐在寺门前呆坐了。原路返回去吃午饭,路过清凉寺,清凉寺的规模略比天龙寺小,鲜有人来,我特别喜欢没人的优质景点。进寺门,向左是一个巨大的钟楼,浓厚的岁月气息扑面,中间的古寺两旁是点缀了花青色的立柱,更符合中国式寺庙的建筑。古寺左边是一口水井,被称为“神水”的井水用来洗脸据说有洗去厄运的功效。正值正午时分,蓝天下寺门黑色的屋檐显得肃穆庄严,与白云形成鲜明对比,微风拂面,悠然自适,如果有躺椅供享受阳光就再好不过了。短暂停留后,我们走回了小吃街,路上碰到了个鸟居挂件的扭蛋机,相继抽了六七发后,在一家咖啡厅中十几个人点了十几份咖喱饭,成功清空了店家的库存,不过味道倒是挺不错的,日本的咖喱饭我在本次旅行中吃了三次,感觉都还不错。

乘电车原路返回,下一个景点是清水寺。走了一段漫长的上坡路,清水寺宏伟的寺门出现在尽头。清水寺与之前去到的寺庙就大不相同了,更像是神社的风格,整体色调为红色,红木黑瓦白墙。但外形却是正常寺庙的外形,显得端庄大气。站在栏杆旁,可以俯瞰整个京都的景象:傍晚时分,晚霞已染红了半边天,林林总总的楼房鳞次栉比排列在天空下,再更远就是只能看出轮廓的青山了。京都真是座安静的城,我如是的想。


与文公,yzy 和 qzz一同进到清水寺里边,因为是依山而建的,属于人文建筑同时也是自然风景,庄严肃穆的清水寺在灿金的夕阳下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暗淡的夕阳下本该郁郁葱葱的松树只能看到黑色的轮廓,前边众多人排队的就是清水寺最著名的打卡点,经过漫长等待,终于有了好的时机进行巡礼了,qzz 和 yzy 饰演新一和小兰,详情见图。

可惜时候太晚,否则定能多些时间驻足,确实是在京都独有的风景。走下数十阶楼梯,我和 yzy 进行了 伪·你的名字 的打卡,之后天色便完全暗下来了,我们也不得不离开清水寺。走下来时的上坡路,进入一家餐厅,可能是景区餐饮的严重溢价,也可能是和牛特有的昂贵,一碗和牛乌冬竟要 4000 yen,不得不细细品尝。汤底很咸,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和牛口感确实不错,但味道也没吃出与正常牛肉的区别,面条也只是正常的乌冬面,不过正值除夕,异国的年夜饭吃得丰盛些也无可厚非,毕竟机会难得。怀着对价格的敬畏,我满怀感激吃完了这碗乌冬面。回酒店前去了附近的超市,购进了泡面和雪糕,哈根达斯在这里只需 12 人民币,让人经不住诱惑,日本的泡面比国内的小很多,很奇怪为什么日本的食物为啥都这么小份。回到酒店,在床上围坐着打牌,看春晚,吃泡面和雪糕,体验了一把在当地时间凌晨一点过春节,随后扛不住倒头就睡了。

Day 3
昨天熬夜导致今天睡久了些,十点半出发去京都駅,十多分钟到达伏见,出了 JR 门口就是伏见稻荷大社了,一个高大的鸟居旁边立着“伏见稻荷大社”的石碑。可能是春节缘故,中国游客密度特别大,来往游人说的都是中文。可怜的文公又想搞圣地巡礼,可惜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根本没有时机拍照,只能拍到一个个人头。再往前到了伏见稻荷大社的本殿,两边是两只狐狸的雕像,下面的石台刻着“奉献”,查资料可知稻荷是主管神米、日本米酒和昌盛繁荣之神,狐狸是稻荷在人间的化身,全日本还有九千多座稻荷神社。向上走就是千本鸟居了,所谓千本鸟居,就是无数鸟居矗立在山道旁的景观,一层层的鸟居构成了红色的隧道,看不见尽头。越走越深,小径旁有潺潺的溪水,像是从山顶流下来的。随着千本鸟居不断向山上走,碰到一处纪念品店,旁边挂着一串串狐狸形状的绘马,有趣的是,其中一个是日语写的解三角形题,被一位中国人解了出来,经过我们的计算发现这位中国人写错了,便好心的帮他改了过来。
继续上山,橘红色的鸟居仍是连绵不断,周遭的景象却是从幽深的森林变味了开阔的山中之景了,山路右边可以隐约窥见京都,远处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错综复杂的高架桥,天气很好,和煦的阳光,摇曳的树叶,模糊的阴影,山路两旁偶尔出现的神龛,更添神秘幽深的意味,据说晚上来稻荷会很恐怖,可能确实有些道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文公心心念念的打卡点,总设计师的领导下,唐图再放送。

这里的视野比山路上要广阔太多了,整个京都一览无余,正值中午时分,碧空清,远山微,活力的城市,在眼前蔓延开来,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坐在板凳上,许久的步行让大家都有些疲劳,此刻时间仿佛静止,闭眼感受宁静的世界。
可能稻荷山并无山顶之说,往上构成了一个环路,最终会回到刚才休息的地方。再往上便是神社的公墓,两旁的密密麻麻树遮蔽了阳光,无怪有说法是晚上来会阴森恐怖。我们在许愿池旁比赛谁投的硬币最准,最终我有若干硬币掉在了地上,成为了最终输家。之后的路便是逐渐下山的路了,我们挑了一条与来时不同的路,游客罕至,偶尔能看到一两处山间小屋,越往下,道路越宽了,树木也少了,一处白墙上贴着一部十年前动漫的广告,名为《稻荷恋之歌》,是稻荷神和人间少女的故事。回到了本殿,大家又在纪念品店内逛了好一会,便沿着一条小吃街去找 ps 汇合,qzz 购买了一份章鱼小丸子并评价很好吃,于是我也去要了一份,感觉味道有点咸,口感还不错。ps 在一处餐馆大快朵颐了一番,我们几个听说有拉面能吃都跃跃欲试,但又听其他家长说这里的拉面不好吃,等到去东京能吃个够,我便选择了和 ps 相同的鳗鱼饭,蜜汁味在口腔蔓延,味甜却不算腻,与鳗鱼软糯的口感相得益彰,看了看邻桌 qzz 和 yzy 的拉面,感觉并没有那么不堪,qzz 评价是相当好吃,果然最想吃的总是吃不到的那个。后来发现家长们点的是中华拉面,也无怪他们觉得味道欠佳。
休整过后,大家准备继续乘 JR 去宇治。然而宇治到京都不过十几公里,比岗顶到二中的距离更近些,即使是去奈良也就三十多公里,但整趟旅程一直在坐电车让我不禁有种很远的错觉。宇治駅是没什么人的,下午三点的街道特别整洁安静,偶尔会有放学的高中生往 JR 的方向走,公路并没有京都那样宽敞,车也寥寥无几,与京都相比,更有世外桃源的风味。出车站一路向上走数百米,到达宇治桥,桥两旁的桥墩形似小南瓜,桥下的宇治河柔和地安静地流着,可惜当时并未看过京吹,否则肯定会拍很多照片的。宇治桥处右拐便是步行街,没有拥挤的人群,没有喧哗的游客,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天空洁净如洗,我们悠闲地漫步着,两旁有抹茶店,甜品店,宇治素来以抹茶闻名,这也让我们对晚餐颇为期待。沿着街道向前,尽头是一处公园,坐落在宇治河右岸,我们便跟随文公,来到一处长椅旁,进行京吹圣地巡礼,可惜旁边的樱花树并未盛开,不能欣赏到落英缤纷的绝景。
时候不早,大家加快了脚步前往平等院。所谓平等院,则是平安时代贵族的府邸,中有供奉阿弥陀佛的佛堂——凤凰台。平等院门口的导游指南竟配有简中繁中韩文日文四种文字版本,让我颇为意外。走进平等院,更像是步入一处中国园林,周遭是各种形状的奇树,中心是一片小湖,湖心矗立着凤凰堂,可惜在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关闭了,凤凰堂整体呈现红白灰三色,灰的是屋檐和周围的鹅卵石形成的湖岸,红的是涂满红色染料的支柱和横梁,白的是镶嵌其间的白墙,整体更符合古代中国贵族宅邸的建筑风格,毕竟平安时代日本还是借鉴中国文化较多。凤凰堂五点已经关门了,我们只能在湖边远眺凤凰城,一旁有一棵挺拔的松树,约有二十余米,湖中树影摇曳,与纯净蔚蓝的天色和雪白的云构成一幅灵动鲜艳的油画。即将关门,我们进了另一个展馆,欣赏了平等院的藏品,但在中国生活的我们对这些佛教艺术品早已拉高了预期,感觉看不出与中国本土的区别。最后大家在纪念品馆流连了一番,文公又买了若干明信片和文件夹,我觉得文件夹相当不错,便买了个不同颜色的。
离开平等院,又在来时的公路进行了巡礼,我们便逐渐原路返回。回到宇治川,已是五点,天色已暗淡下来,宇治公园几乎没有人了,我和 yzy 来到河边的一处长椅,静静地品味着河对面的风光。远处的橙红色的桥在一片墨绿色的森林前异常鲜明,桥下的河水汹涌,冲刷石头的声音即使在对岸也能听到。宇治是一座靠山的小镇,四面被重山包围,河水奔腾地向着重山之间而去,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偌大的公园游客却寥寥无几,聒噪的心境与宁静的自然接触后便一拍即合,郊区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靠在长椅上,悦耳的流水和鸟鸣声不绝耳畔,温和的风,古朴的石碑,安静的桥,郁郁葱葱的山,心灵与自然的共鸣让人不想起身。宇治之行也是本次日本我第二喜欢的行程,喜欢依山傍水的青瓦白墙,喜欢鸟啭与青松的交相辉映,更喜欢时而柔和时而澎湃的宇治河。

过了红木桥,天色已晚,我们走进宇治神社,傍晚的神社空无一人。我们也仅是在神社门口的鸟居,伴随着两旁的御神灯进行了巡礼。往宇治桥的方向走,两旁的独栋别墅灯火已经亮起,我们几个纷纷调侃要是能有这样的房子住就好了。yzy 又开始幻想自己是日本番剧男主,被我们无情揭穿。走回到宇治桥,刚好一旁有家回转寿司店,我们便进去了。我是第一次感受这种类似自助餐的形式,一碟碟寿司被陆续端上一条循环的运输带,大家围绕这条运输带,仅需拿下来即可享用。我先尝试了下宇治抹茶,确实香醇浓郁。我一上来先拿了两盘 640 日元的黑碟海鲜寿司,没有太多细细品味便吞进了肚子,鲜甜爽脆的海鲜风味在唇齿间轻快绽放,本来想再拿一盘,但即将超预算的理性又让我缩回了手。消费逐渐降级,尝试了每份数量更多的青瓜寿司,以及备受文公推荐的不知道叫什么的寿司,勉强是吃饱了。结算的时候是数盘子结算的,出了点小插曲,大概是有几碟算重了,不过店员也很快解决了,总体来说是在日本最愉快的一餐之一。
一出门,左侧是宇治桥,而过马路就是京阪电车,时候已晚,车站里几乎空无一人,恰好有车进站,比起来时满当当的列车,晚上七点的车厢只有我们几个,安静而整洁。回酒店的路上我们又去超市买了冰淇淋和泡面作宵夜。因为是京都的最后一晚,大家都感叹时间飞逝,日本之旅已经结束了一半,遂打牌至深夜。
Day 4
京都最后半日,在酒店吃完最后的早餐,大家一起散步,缓缓向二条城而去。不得不反复提及,京都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早上十点的街道行人稀少,偶尔走过两三个人,他们的聊天声也几乎听不见。行至二条城,城周围是高耸的围墙,京都毕竟是日本古都三大之一,相当于中国的西安,而二条城就是幕府将军的行辕。围墙四遭还有护城河,仅有正门前一条通道。步入正门,面前是青色的石板路和宏大的二之丸御殿,这座建筑就颇具我印象中日本古建筑的风格了,漆黑的屋檐,暗金的装潢,雪白的院墙,两旁墨绿的挺拔的松树映带左右,一切都显得庄严高贵,已能窥见几百年前此地门庭若市的情景。
步入殿中,需脱鞋,正值刚过春节的冷天,冰凉的木地板令我有些寒颤,走在上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官方导游手册上说这种声音是“黄莺般的叫声”,以防外人入侵,但我当时只觉得是建造缺陷。二之丸御殿按功能和主次分了若干个房间,包括黑书院,白书院,大概是接见客人所用,其间还有绣在墙上的中国式山水画,既具精美又具华贵。后来查资料才知二条城比皇居更为气派,原因是当时幕府将军的权力财富都远大于天皇,明政府就是称征夷大将军为日本国王的,这点确实和课本说的一样。思绪驰骋,想象大名和将军围席盘坐,接见使节,武士一旁披坚执锐的场景,而背景就是这处华丽的庭院。
终于能穿上温暖的鞋,我们在出口处集合,往二条城深处去。一路上是园林式的亭台水榭,中国人在日本看历史建筑总有一种在国外买 made in China 产品的错愕感,但有些说不出的不同,拍照给 AI,它能判断出这是一处日本风格的园林,令人惊讶。可能是冬日的缘由,寒冷的气温使草坪镀上了一层黄色,与郁郁葱葱的松树形成鲜明,恰逢阴天,刚才还有些小雨,青松包围之中的小潭倒映出暗淡的天空,水边一圈是棱角分明的灰石,构成一幅有些忧郁的水墨画。其间有各色的鸟在石子路间自由漫步,也不惧过往的游人,仿佛向我们宣誓主权。路的尽头是一处高台,没记错似乎叫天守阁遗址,登上高台,视野不算开阔,但也能将整个二条城尽收眼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放眼望去,整个庭院都是或黄或绿的松树,中间的宅邸的坐落其间,众星拱月,给人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可惜冬日除了松树的其他树全都掉光了叶子,据说二条城更是赏樱胜地,只叹来的不是时候,前些天在宇治也是如此。

时间不多,大家准备回去吃午饭后出发,酒店的自助餐,人意外的不少,我观察了下日本人吃自助餐,发现他们竟统一的用小碗装好了一碗碗食物,而且每碗的份量都很小,与我们用碟子的盆满钵满形成鲜明对比,我不禁再次疑惑日本人的饭量之小。
乘坐在京都最后一次公交,出发去京都駅,新干线的站台相对远了许多,在站台口还因为买票问题卡了一会,所幸及时解决了。站台上人山人海,来往游客也能经常听见中文,可能京都东京作为景点还是太热门了,中国人密度异常的高,而且整个京都大部分景区甚至店铺都有中文,换在国内可能英文都不一定有。养成了在火车上就想睡觉的坏习惯,一觉睡醒发现刚好到富士山下,因为列车靠窗的位置恰好不在富士山一边,我们几个都跑到了车门,一睹为快。天气很好,即使是远观富士山,其雪白的山巅在蓝天下显现出清晰有力的线条,不恰当的比喻,像一个撒着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我们不禁心生向往明天的富士山之行,提前预告,富士山是我本次旅行最喜欢的景点,没有之一,断层领先,我心目中来日本必去的地方。等看不见富士山后,我又继续回去睡觉了。
到达东京站,文公便迫不及待想要圣地巡礼,我寻思车站有啥巡的,原来是 gbc 的小孩姐在东京站迷路了。大家急着去到酒店,否决了文公的提案。出站后大家拖着行李箱走去地铁站,大概走了一千多米,不免有些心情烦躁,早有听说迷失东京说法,说实话一路上的十字路口之多确实让人头晕转向。依靠导航艰难找到地铁站,其实这也是本次日本行第一次坐地铁,酒店在浅草,但浅草站却不止一个,还是得依靠地图导航才能保证不出错。出了地铁又要走八百米,大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不过得知远处那栋高耸的大楼就是我们的酒店又加快了脚步。总算是到了酒店,这里的接待相比在京都专业很多,毕竟是东京,甚至接待人员都会说中文,酒店空间相比在京都也大了许多,一间房四张床的空间也让我们这些赌怪有了发挥空间。休整半小时,已到了五点,得知我们又要行走大约两公里去东京晴空塔,也就是天树,真是晴天霹雳,疯狂暴走的一天,不过抱着可以去那边吃拉面的想法,我又重新恢复了斗志。
冬天天黑的很快,才是五点多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我们先沿着一条小巷向前,人烟稀少,让我有些不安,穿过某条小路后总算是拐到了一条大路上。两旁貌似都是住宅区,也不乏餐厅、理发店和超市等店铺,途中经过一个拉面馆,特意用中文标记出了各式拉面,使我们本就渴望品尝美味的心更加躁动不安,各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晴空塔下吃到拉面。走到半程,是一座横跨江面的桥,天色已晚,半黑的阴暗的天空下是宽广的柔和的江水,江岸两旁的摩天大楼已少许亮起,我们不禁驻足,欣赏这与京都不同之景。过了桥,很快就是天树了,我也终于迎来了本次旅途第一次拉面,虽然之前在岚山吃过乌冬面,yzy 和 qzz 他们也在伏见稻荷先尝过了一次。我点了一份黑油拉面,可能是黑油的缘故,汤特别的咸,让我不太满意,我觉得拉面的精华应该是汤,黑油将浓郁汤底变得又咸又腻,总体评价是差强人意,不过面条本身风味还不错,ps 和文公选择的是正常的不加黑油的拉面,看他们风卷残云的样子就能看出应该好吃很多。吃饱喝足,进入天树下的商场,一间卖周边的商品店拖住了我们的脚步,大家各自在里面逛了半个多小时,纵然货架上的手办琳琅满目,但下方的价格标牌让我望而却步,遂跑路(单押上了-w-)。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们后面有计划去秋叶原,想着到时候再买也不迟。值得一提的是,文公看上了一个吹奏乐器的扭蛋,特别想要悠风号,然而抽了五六发都没出,获得了成吨圆号和萨克斯,直接带上痛苦面具,实属忍俊不禁。
虽已七点多,还没到天树关门的时候。天树好像有高度不同的两处可到达的观景台,我们这次去的应该是没那么高的那个。虽说并非最高,但也已经有 350 多米,整个东京尽收眼底,熠熠生辉。我对着百度地图仔细地比对着每处发光的部分,发现有一块市中心附近漆黑的一块,根据推测应该是皇居,本来想问文公原因的,但找了半天没看到其他人,只好作罢。可能是在广州这样鸟瞰全城的夜景并不少见,我并没有痴迷于观赏,而是继续探索这环形的观景台,这一观景区域共有三层,我在第二层又找到了消失的众人,大家在一处打卡点准备进行拍照,有工作人员免费帮拍,当然也有付费获得的专门拍摄的大照片,第一次人还未来齐,先用自己的手机拍了一次,第二次人到齐后,大家决定拍了一张付费的。

后又在纪念品店里随机游走了一会,大家兴尽而归。文公还是念念不忘他的悠风号,又去抽了一发,还是没出。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来尝试了一发,结果直接拿下了。文公面色大变,向我苦苦哀求,提出了用三个乐器交换我的悠风号的提议,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我换得了一个萨克斯,一个圆号和一个小号。因为一整天的长途跋涉,大家都有些疲惫,一些人已经打车回酒店了,我和几个走得动的(指除了 ps)决定原路返回,既有日本打车巨贵的原因,也有想多多感受这座城市氛围之故。不知道是我们这边地区的原因,还是整个东京均是如此,或者说在京都也是,九点整的时间街道上已寥无人烟,公路上也只有数辆小车,我们就在来时的人行道上散步而归,月光如水,晚风习习,漫步在来时的桥上,静静欣赏江边的树随风轻轻颤动的样子,仿佛是逃离车水马龙的世外桃源,让人忘却身处于亚洲最大都市。我本想大胆提出要去江边散步,片刻后又觉得有些异想天开,还是早日回酒店为好。沿途路过一家便利店,大家纷纷留步,我们总无法放弃任何去便利店的机会,对比景区和餐厅,价格还是太过亲民了,大家在里边购买了明天的早餐,因为明天疑似要五点起床,况且我们也没有在酒店的早餐券。之后逐渐回到浅草寺的酒店附近,游客和路人都逐渐多了起来,否决掉了我之前的猜想,大家也确实筋疲力尽了,为了准备次日的富士山之行,纷纷就寝。
Day 5
这是我整个日本行最喜欢的一天,没有之一。
早上五点不得不从困意中爬起,没时间泡面,而是吃了个面包后便匆匆完成了洗漱任务。至于起这么早的原因,是我们要赶 7:18 的巴士,而新宿站又是庞大的交通枢纽,加上取票等事项,必须预留充足的时间。简单集合后,我们一齐前去乘坐地铁。明明只是早上六点不到的时间,地铁不说人满为患,至少座位已经坐满,其中不乏 60 多岁身着西装的老人,不得不感叹日本的退休制度之夸张和这些上班族的辛苦。在新宿的地铁站看到了一连串的 Ave Mujika 广告,当然这时候它的风评还比较正常,被我们拍下发给了喜欢看木柜子乐队的 cyf。大家在偌大的新宿地铁站里逛了一圈,始终没有找到小红书上所谓的南出口,终于找到一处疑似南出口的地方,然而出去后的情景又与上面的不同,此时离发车时间只剩 20 分钟,情急之下打开谷歌地图,发现离目标的位置不算远,穿过几条小道,终于看到标志性的“新宿駅”绿色大字,我们一路狂奔上四楼,找到了巴士上车区域,在 7:15 成功登上巴士,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还好起床时间够早,否则必定错过上车时间了。
车上的情景没有什么印象,我只记得上了高速,感慨了一下日本公寓一层高度实在有些矮,便昏昏睡去,醒来时已能遥望富士山,我们去的时间山脚下还没有雪,天气极好,万里无云,碧空如洗。途径富士急乐园,我们来的还很早,并没有看到什么人。我们巴士的终点是河口湖,并没有上到富士山上,计划是我们几个壮丁骑自行车去 11km 外的山中湖,家长们带妹妹们在河口湖骑电动车,大家租的单车后,先在一旁的罗森便利店休息了下,这个罗森因为从远处看,视觉的偏差恰好能让富士山的雪层镶嵌到便利店的上方,成为了著名的打卡点,拍照的人排成了长队,但我们这几个都不喜欢拍人,都是拍风景的,也就没有参与其中。大家在便利店里补充了资源后便正式出发,富士山堂堂启动!
经过一段极长的下坡路,大家都感受到了骑车的爽快感,刚好路过来时的富士急乐园,纵使气温接近 0 度,和煦的阳光带来的暖意让我不觉得很冷,迎面的寒风舒适地拂过面颊,心旷神怡。路边的游客渐渐少了,事实证明像我们这样从河口湖一路骑到山中湖的人是不多的,文公作为领头羊,把我们领到了一条偏僻的小道上,经过一处铁轨,旁边明确写着禁止自行车通行,但向来无法无天的我们不约而同全部把车子扛了过去。过了这处铁轨,随后经过的小路就像是小镇里的街巷了,两旁是住宅的小独栋,错落有致,悦耳的鸟鸣声萦绕耳畔,和着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声音,让我忘却了脚下的疲惫,我不敢再大声喧哗,生怕打破了这可贵的宁静。天气尤为的好,明媚的阳光下,在这静谧的小镇和冷清的街道上,我们就这样继续向前。
然后除了开头那段下坡,后面都是上坡路了,我们终于意识到电动车的重要性。带着单车几乎全是副作用,要进行额外的做功,我们都汗流浃背。尽管是零度以下的天气,我还是逐渐脱去了身上的围巾与外套。文公体力尤为好,总是一马当先,而 ps 比较胖,平时也缺乏锻炼,故他总是在最后,我处于追逐文公,又领先其他人的阶段。
很长的上坡路后,弯路形成了半圆的形状,而半圆对着的是一片空旷的公园,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人,右手边有一处天文台,不得不说这里空气质量确实很适合观星。过了这处上坡路,两旁的建筑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树林,许多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只剩下松树还能在这寒冷的天气舒展那暗绿色的针叶,路两旁还有未融化的冰雪。从这里开始便一路上坡,大家都已经踩脚踏到双腿酸痛,只得纷纷下车推车而行,这也给了我们休息和欣赏景色的时间。两旁的树有十几米高,冬季特有的枯草平整的在树荫下铺开,与泥土的棕黄色融为一体,化为浑然天成的地毯。偶尔能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看到远处隐约可见的富士山,让我们又重新充满斗志,继续骑上单车,向山中湖进发。我时不时向文公询问还剩多远,下半身即将半身不遂,就在这一会骑车一会推车的轮换中,与山中湖的距离逐渐缩短。
距离目的地终于只剩 1km,胜利就在眼前!恰逢 7-11 便利店,我们决定在里面购买午餐。一些窘迫的事情是,我们几个将单车停在了便利店的汽车停车区,被某个老人骂了,同时也有两个自驾的日本小姐姐礼貌地让我们移开单车,因为挡住了她们停车,在尴尬中我们移开了单车,心想又为中国游客丢脸了。不过午饭的诱惑很快让我们把这些小事抛之脑后,我买了一个鸡肉三明治,大家在单车旁边开始了进食活动。
饱餐一顿,之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下坡路,直至最后 200m 我们都还没看到任何湖泊的影子,然而在下坡路的尽头,豁然开朗,一块巨大的洁净澄澈的蓝宝石坐落在周围的山岭中央,再远处就是巍峨端庄的富士山。我们喜不自禁,感叹没有白白骑这三个小时的车。然而加上我们预测回去的时间,只能在山中湖待半个多小时,否则我本想绕湖骑行一周的,而现在计划变更为到正对富士山的一边拍合照后返回。我们于是开始环湖骑行,这里充斥着说中文的游客,当然也有不少欧美人,反倒是说日语的很少。许多人来到了岸边,无论是在戏水,还是在拍照。这样平地自在的向前骑行,相对前些时候的爬坡,已是弥足珍贵,就这样什么都不去想的单纯的骑车,感受当下独一无二的体验,或许是以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复现的。老导游文公把我们带到了目标的平台,在这里能正对富士山拍照,我们也纷纷来到岸边。湖边是一排排金色的芦苇荡,微风拂过,金浪起起伏伏,雪白的天鹅穿梭期间,或矫首挺立,或低头戏羽,而身下的湖水是真正的清澈见底,湖底的鹅卵石甚至可以看清不同的颜色与轮廓,靠岸的湖水因为低温结成了稀碎的湖冰,与岸边构成了一道晶莹剔透的分界线。阳光下的山中湖水光潋滟,与晴朗的天空水天相接,富士山在湖天的交接之处,它的墨绿与湖与天的蔚蓝形成富有美感而又不违和的反差,而山顶的积雪与似有似无的白云连成一片,可谓东瀛之蓬莱。我们准备拍合照,yzy 用他高超的英语请了两个路人来拍照,正当我们积极讨论站位与拍摄角度时,帮忙拍照的人突然用带台湾腔的中文向我们询问,方才知原来都是中国人,不得不说台湾省过来的游客也挺多的。


拍完照后就返程了,来时的上坡路全变成了下坡路,三个小时的艰难瞬间变成了一个小时的轻松。路过一个小型的神社,坐落在公路的旁边,门口有个多国语言的告示牌,大概是交代神社的信息,我们驻足此处,层层的鸟居尽头是一处神龛,在来往不绝的车流中格格不入,本想进去细细欣赏,但还是碍于时间不足而继续前进。

本以为长时间的下坡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放松,然而回程的路上意外的坎坷,qzz 在半途突然抽筋,我们等待了许久,最终决定兵分两路,留下 ps 和 qzz 在后面慢慢走,剩下几个先行一步,文公带领我们先骑到了一处名为金鸟居的鸟居,顾名思义,鸟居的材料是金属,金鸟居横跨公路,高足七八米,阳光下棱角分明。这附近意外的热闹,有许多小吃店铺和纪念品店,我们在此处休整了片刻,同时等后面的 ps 和 qzz 赶来。

所有人终于汇合后,我们继续原路返回,在一座桥边,ps 也抽筋了,看来三个小时的爬坡骑行对小腿肌肉真是有毁灭性的影响。大概是骑得快慢不同,我们最终兵分三路,文公和 lfg 早早地回到了出发地,qzz 和 ps 在后面追赶,而我和 yzy 卡在了中间。
在最后的一段上坡,我和 yzy 一直向上骑行了很久,却都没有看到 JR 河口湖駅的迹象,终于意识到不对的我们遂查看地图,原来是错过了来时某个路口,在 yzy 谷歌地图带领下,我们穿过各个小屋间的羊肠小道,最终回到了那个人山人海的河口湖站。
返程的 JR 要三点多才发车,而此时仅仅是下午两点,我爸和我妹他们买了几串烤和牛,说是味道很不错,我也尝了一串,和牛口感相当鲜嫩,不算辣的辣椒粉和鲜甜的酱油随着咀嚼而流露,吃完后仍唇齿留香。候车室还有扭蛋机,有一些似乎是富士山限定的扭蛋,文公受 mxt 所托,又对三丽鸥的扭蛋机出手了,本次本国旅游感觉扭得最多的就是他。登上 JR,疲惫的驱使下我靠着窗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横滨。很快到了新宿駅,已是五点多,因为晚上好像还有安排,我们在站台里与家长和妹妹们分别,离开了 JR 车站,去到隔壁一座商场里解决晚饭。最后是 lfg 和 yzy 选择吃台湾美食,剩下几个人去吃蛋包饭。qzz 因为喜欢 key 社,对夏洛特里的友利奈绪做蛋包饭剧情特别情有独钟,并询问能否自己涂番茄酱,被残忍拒绝。然而等到端上来时,却意外发现可乘之机,完成了作品。

我也点了一份蛋包饭,感觉是裹上了一层蛋液的番茄酱焗饭,可能是骑行了一天的原因,味道很香,但我却没有像 ps 和文公一样风卷残云,慢慢地将其蚕食干净。分量意外的不小,吃完我已经完全饱腹。随后我们在楼下讨论下一步去哪里,结果 ps 当场以回去睡觉的理由回酒店,lfg 也紧随其后,于是 qzz,yzy,文公和我则决定去你的名字圣地巡礼。近七点的新宿站,展现出它作为交通枢纽本来的样子,滔滔不绝的人流从新宿駅涌出,来往的人流整齐地分为两半,左边和右边行进方向相反,而通过红绿灯时便会自然地形成交叉的你来我往的人流,一列往前,一列向后,井然有序。《东京不太热》里有歌词“人们总是漫无目的地走”,此刻的情景和天气之子里熙熙攘攘的街道如出一辙,街上的行人很少有相互聊天之举,只是忙碌地向前,显得有些压抑。我们向着须贺神社前进,经过歌舞伎汀一番街,渐渐地远离了闹市区。
迷失东京也是一种浪漫,在华灯初照的东京街道散步,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仅仅是感受异国他乡的氛围也已让我耳目一新。终于拐入一处小巷,我有些忐忑,这里完全是居民区了,两旁都是居民楼,路上没有任何人,有些畏惧几个中国人在这个时间跑到别人家门口会不会被赶走,不禁压低了说话音量。没走多久文公便找到了第一处打卡的路牌,再往前便是一处下坡,坡的尽头是一处十字路口,再往前就是数十级台阶,一座鸟居矗立在最上方,这下就算是我也能看出来是君名海报里的场景了。因为是晚上,所以整个神社只有我们四个,而且似乎旁边就是住宅。大家兴致勃勃地进行打卡的排练,决定选我和 yzy 作为三叶和泷,经过导演的指导,和 pyx 的后期加工,呈现了如图的效果。

文导继续指导我在十字路口进行巡礼,可惜没有示例的我实在有些难以想象动作,最终版本还是有些唐模唐样。

之后是回去坐地铁,我们步行到了四谷三丁目站,然而刚进站后,yzy 突然发觉自己的水杯落在了须贺神社,但发现同站不能进出,于是决定先坐车到四谷站,再由文公陪同走回须贺神社,我和 qzz 就在四谷站等他们。东京的地铁系统相当繁杂,有许多站外换乘,也有许多四五条线在同一站的情况,我在地图软件上仔细研究了一会,我们现在处于丸之内线,应该再四谷站换到 JB-中央.总武线,坐到秋叶原再换筑波快线到浅草。于是我领着三只小猪前去换乘,到了秋葉原,要换乘的筑波快线在中央改札,需要走出站外,而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 BA 海报,我也因此对明天的秋葉原之旅异常期待,从地铁已经可见一斑。回到浅草的酒店,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再无心思打牌。
Day 6
一早起来,享用日本的泡面,太小了根本吃不饱。大家在楼下集合,前往隔壁的浅草寺。浅草寺的正大门名为雷门,挂着一个巨大的红彤彤的写有“雷门”二字的灯笼,周围是熙熙攘攘向前涌的人流。再向前,是数条并列向前的街道,名为仲见世商店街,两边是各种纪念品商店,也不乏贩卖小吃的商铺。穿过这条商业街是宝藏门,比起雷门,这里更像一座寺庙的正门,风格和伏见稻荷类似,横梁和立柱涂满了鲜艳的大红色,而空隙处以白色填充,再之上是青灰色的瓦拼成的屋顶,配色比伏见稻荷的要更暗一些,也增添了古朴的气质。进了门,两边是抽签的地方,我和 qzz 都跃跃欲试,qzz 似乎是抽中了小吉,可以将签带走,而抽到了凶签的我则要将签纸绑在某个架子上,以逢凶化吉。在人山人海中挤入正殿,内供奉着观音像。在一旁的神社中,我和 qzz 分别“请”来了御守,据科普,似乎购买御守不能称为购买,而是一种请求护佑的方式,御守必须随身携带,还有满一年要归还至请来的神社之类的规则,虽然有些不敬,但我仍认为归还这一规则有些促进消费的意思。


其他人还在逛商业街,我和 qzz 则到了一旁的浅草神社参观,神社本身并不大,坐落于本堂右侧的一处空地,也并没有看出什么特色,我们随后在宝藏门与 ps 他们会合,陪他们抽了签,也差不多快到了午饭时间。在商业街的一处拉面馆解决了午餐问题,这家店好像自称什么东京唯一的牛骨汤拉面,可能是没有黑油的原因,我认为味道比先前晴空塔下那家要好多了。

吃饱喝足后我们决定先去天气之子的圣地巡礼。坐地铁至银座,正午的阳光让人切实感到温暖,宽敞的街道上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两边有许多奢侈品店,我们拐入一家书店,几个人买到了日本原产的斑马和百乐笔,翻了翻日本的书,看不懂是自然,而顺序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仿佛回到中国古代,更具有冲击性。离开商业街部分,再走几分钟便是我们要去的天气之子取景地——朝日稻荷神社。我们乘电梯来到一栋写字楼的顶层,正如电影里那样,从暴露在大楼外侧的楼梯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坐落在楼顶的小小神社。实话说与想象相距甚远,顶楼的空间也太过狭窄,但它作为高楼林立中的鲜艳的一抹红色,也因此显得格格不入却美好,恰好天色灰暗了下来,符合原作,不过要是真的有电影中那么宽敞的神社就好了,文艺感会很强。

之后我们便产生了分歧,我和 qzz 决定去秋叶原,而 ps 和文公他们决定先去东大再去秋叶原,现在来看这是我本次日本行唯一错误的决定。乘地铁到秋叶原后,可能是出口不对,我们走进了一处商场,却没有看到什么二次元相关内容,对着地图漫游了一阵,最后竟跟着别人去到某处大楼内的肛肠科医院,我们刚走出电梯便难掩尴尬,又转身等电梯下楼,十分窘迫。

兜兜转转,总算从一处小巷子拐入了萌相关区域。可能之前期望放太高了,虽然也不算小,但我总觉得没有想象中大,街区两旁的大楼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广告标牌,
光彩夺目又让人眼花缭乱。在一处大楼排队的人已从电梯入口排到了大街,据 qzz 所说,这栋大楼正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大名鼎鼎的无限电会馆,里面正是各种贩卖手办周边的店。一共似乎有八九层,其中第四层是有名的 amiami。东西确有很多,也很丰富,但我却大失所望,一是我心心念念的 miku 并无太多相关周边,而主展台也都是人气动画作品,比如咒术回战和推子,虽然绝大部分我也都看过,但里面的角色都不太感冒,也有一些二次元偶像相关内容,完全与我混的圈子不重合;二是溢价实在严重,虽然我也早知道手办是富哥的玩具罢了,但是对于某些想要的手办看到价格后没法下决心拿下,还是相当痛苦,于是全程变成了欣赏而非挑选的过程,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女生喜欢逛街试衣服但又不买的原因。随后我和 qzz 又去了隔壁 amiami 的专卖店,依旧一筹莫展,等到文公他们从东大回来,我仍然一无所获,反而是 ps 最后比我还先结了账,最终我帮 35 买了一个 1500 yen 的萌王的眼罩,自己啥也没买,真是应了“不买立省 100%” 的真谛。
现在想来,其实这里本来就是欣赏大于购物的地方,如果把买东西作为目标,自然十分痛苦,但若是当做一个二次元博物馆,似乎就释然了。
此时已经到了晚上六点多,qzz 还想继续逛,我和同样啥也没买的文公则决定两个人去吃晚饭,其他几个人也各自两两组队分开,然而附近的餐馆全部爆满,我们只得回酒店附近另寻出路,离开时我花了 500 yen 抽了一个 v 家的扭蛋,没有抽出 miku 但是出了 rin,也还算能接受,这也是我来秋葉原唯一为自己的消费了。在地铁站文公买了一个冰淇淋和一个蛋糕,他们几个都特别推荐自动贩卖机的冰淇淋,说很好吃,但在地铁上吃好像影响不好,之前在京都公交车上说话稍微大了点就被京都老头吼了句“无路赛”,让我不太敢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一路上因为在秋葉原的无功而返而有些沮丧,回到浅草站,我们来到一家类似吉野家的快餐店,吃了一份咖喱牛肉饭,只花了 800 yen 左右,瞬间感到刚才不买手办的正确性。逛了一天我也早已饥肠辘辘,大快朵颐了一番,这种快餐店份量不小又价格实惠,应该是平时上班族喜欢来的地方。回酒店的路上看到有几个外国人组织的街头演出,背景音乐是千本樱,看着他们载歌载舞的样子,我有些释然,静静地看了很久,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不一样的国家了,有些不舍是自然,更希望在最后的时间不要留下太多遗憾,毕竟下次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他们拉路人进来跳舞,我本来也想加入的,但最后还是止步于想想了。

八点快到九点的时候我们回到了酒店,lfg 似乎一路从秋叶原走了回来,实在是铁人。我们最后进行了牌佬们的对决,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就寝,日本之行也已接近尾声。
Day 7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离别之日,阴雨绵绵的早晨,酒店醒来已经 9 点多,qzz 本来说早上要去东大,最后去了浅叶神社。ps 和文公去到昨天浅草寺商业街买了狐狸面具。而我在酒店一直睡到准备去机场。早餐吃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似乎又是泡面,又似乎是面包。我心中自然是万般不舍,其实我无论是去哪玩都有一样的不舍的心情的,但是这充满了幸福与遗憾的 6 天半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忘怀,一是第一次的出国长时间深度游,二是第一次与这么多同学一块,还是在春节的时候在异国旅游,更是难得,三是我那段时间处于一个过渡期,noip 的失利宣告我的 oi 生涯进入死缓,而省选仍未结束,又给我一些藕断丝连的希望,让我又没法心无旁骛的投入文化课,仿佛还未下最终判决的囚犯,回到广州也正是逃离现实的结束。
洗漱完,在酒店楼下集合。大家打车去机场快线的地铁站,结果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定错了位置。冒着针织般的雨丝,十数人狼狈地穿梭在东京上午的繁忙的马路上,给这伤感气氛添了几分趣味。跑到了正确的地铁站,上了前往成田机场的列车,没有位置,不得不站一个小时,我望着窗外的阴霾天空,看着风景从车水马龙到乡间的芦苇遍野,偶尔看看地图,还有多久到机场。抵达机场后,在过海关前最后抽了好几次扭蛋。之后就是漫长的候机环节,买了麦当劳作为午餐,大家去免税店买了些抹茶饼干之类的,硕爸更是购入了高达,我独自坐在椅子上刷着手机,回顾着照片。
登机后,我从第一天开始回顾这次日本之旅,尝试回想每个细节。飞机起飞时,我看到地勤人员向我们挥手告别,held-back tears in my red-rimmed eyes.

飞机上,看了言叶之庭,于是最后就用万叶集的这首诗做结吧。
鳴神の少し響みて,刺し曇り,雨も降らぬか,君を留めむ。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君在此。
鳴神の少し響みて,降らずとも,吾は留まらむ,妹し留めば。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即使天无雨,我亦留此地。
The End.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