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项目失败原因分析
> 就开源项目来讲,一般的思路都是:
> 1 确定项目部标
> 2 开发原型
> 3 等待其他人参与一起完善这个软件.
>
> 但是问题往往在第3步的时候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个:
> 1 参与者开始只是观望和跟风,真正能拿出时间来.保证每天花两小时在开源项目上的人并不多.
> 2 即使有这样的人,在开发原型的时候介入过少.造成对项目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分歧.成为了第3阶段的最大阻碍.
> 3 快速开发原型后,大量的思路需要整理成文档.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缺乏商业利益或者道德约束的团队很难在初学者身上找到推动力.
> 4 建立一种全开放,全参与的团队固然是好的想法.但是缺乏统一认识和行为约束的团队却因为太松散而无法组织出核心团队.
> 5 使用项目的用户的反馈机制,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等都是开源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
> 6 支持开源项目容易,能深入支持却很难.如果只是提供空间,场地等是很简单.但是如何深入支持开源项目本身呢?是技术支持?帮助进行推广?
> 7 开源项目中的基础部分如先提到的文档,规范,更新,客户服务,反馈机制等.由那些志愿者愿意做呢?而这些部分却是项目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
> 8 从统一存储,compass,ottertools,newedit,Python-QQ等项目都可以看到.到了项目后期只有发起人在不断努力推动这个软件,或者因为发起人的工作原因项目处于停顿状态.
> 9 我们都去开源了,谁来养活我们?真正的支持者在哪里?
开源本身的确是很困难的,开源的方式基本上是靠兴趣来维持,而且有同样兴趣的人也会因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会给开源造成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开源项目开始因为功能,宣传和预期都很难到位,因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是有困难的,我个人认为也并不适合采用商业项目的开发方式。就目前来说最可能的可能还是由数个核心人员推动的方式,而这些核心人员需要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否则项目能否成功就是个未知数。而目前的状况,让核心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开源开发的确是有困难的,兴趣一旦消失,项目可能就会停顿。在前期想让更多的人参数其实并不现实,可能会一直在讨论而拿不出任何东西,直到大家兴趣消失,项目可能都尚未开始。这样:核心人数-->开发原型-->开发框架-->他人扩展的方式可能会更方便一些。因此在前期核心人物需要搭建原型,并且为以后的扩展开发构建相应的框架和工具,并且需要积极补充文档。然后有可能他人参与提交功能扩展,由核心人员完善框架及核心的东西。这样的开源开发模式可能更适合。
> 1 确定项目部标
> 2 开发原型
> 3 等待其他人参与一起完善这个软件.
>
> 但是问题往往在第3步的时候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觉得原因有如下
> 1 参与者开始只是观望和跟风,真正能拿出时间来.保证每天花两小时在开源项目上的人并不多.
> 2 即使有这样的人,在开发原型的时候介入过少.造成对项目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分歧
> 3 快速开发原型后,大量的思路需要整理成文档.这个工作由谁来做呢?缺乏商业利益或者道德约束的团队很难在初学者身上找到推动力.
> 4 建立一种全开放,全参与的团队固然是好的想法.但是缺乏统一认识和行为约束的团队
> 5 使用项目的用户的反馈机制,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等都是开源项目需
> 6 支持开源项目容易,能深入支持却很难.如果只是提供空间,场地等是很简单.但是如何深入支持开源项目本身呢?是技术支持?帮助进行推广?
> 7 开源项目中的基础部分如先提到的文档,规范,更新,客户服务,反馈机制等.由那些志愿者愿意做呢?而这些部分却是项目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
> 8 从统一存储,compass,ottertools
> 9 我们都去开源了,谁来养活我们?真正的支持者在哪里?
开源本身的确是很困难的,开源的方式基本上是靠兴趣来维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