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此处下载代码

    系统大概的流程如下:从数据中心接收到数据包(1万~3万(个)/秒,使用WCF)可以被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每个应用场景的业务逻辑各不相同,而每个场景的接收数据包部分的代码是相同的,于是使用一个容器将所有的"应用场景的dll"通过反射加载,同时容器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并把他们分发给"应用场景的dll",接收数据的功能,自然被抽象成了Interface。透彻一点讲就是一个插件系统,只不过这个插件有点儿大而已,大到整个系统都是个插件。这个容器我们暂时叫他“引擎”,而这个"场景的dll"我们暂且叫他“规则”。

     我的理想做法是:每一个规则(一个或多个dll)都单独放在一个文件夹下面,并且有自己的配置文件。当引擎启动的时候,根据引擎的配置为每个规则创建一个新的AppDomain,并且还为该AppDomain设置配置文件,同时让这个新的AppDomain加载相对应的dll。引擎的CurrentDomain里面保存着每个规则的MarshalByRefObject,当引擎接收到数据的时候,就把这些数据根据一些条件分发到相对应的规则当中。俄,引擎看起来有点像一个IIS啊!!!

           

                    

    等等,这么美妙的想法,这么容易就可以实现?! 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哦 我忘记了那些规则的MarshalByRefObject每秒钟是否能承受1万~3万次的调用(这里的调用就是传递数据包)。

     [下午系统测试得时候,性能技术器显示每秒钟仅仅2千个左右的包被处理,剩下的都丢了。。。。。。疯狂的郁闷中]

 

     自从上次net技术大会回来,每天都挺忙,好多讲课还没来得及回味,看到老赵和eaglet都CodeTimer了,惭愧啊,不过刚好拿过来用吧。测试代码如下:

 1。FunA() FunB() FunC() FunD() 为测试代码,class RemoterProxy是为了创建远程对象更容易一些,不是Proxy模式哦。

Code

2。CodeTimer使用eaglet的,但是把IAction修改了。(我的机器是xp,vs2008)

Code

 3。ImplementA是模拟的"规则"

Code

 4。IInterface模拟的向规则传递数据时的接口

Code

 

测试结果如下:

 

 

当时考虑MarshalByRefObject的性能的时候,大概有三点

1。调用函数本身执行的时间,这里ImplementA的FunA函数的函数体是空的。故不考虑。

2。调用函数的时候,输入和输出参数序列化的时间,这里FunA输入和输出参数都是void,故不考虑。

3。方法跨域调用的时间----这个测试主要针对这个。

 

我非常奇怪的就是为何ImplementA和RemoterProxy的在Across AppDomain方式下调用方法的速度为何不同??

望各位大牛多多拍砖,望大牛们下载一下代码,给小的解答一下上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