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桥梁模式是为了解决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好让他们都在自己的维度上有多维度地变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9-12 16:13 陶朱公Boy 阅读(22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每个业务都会需要鉴权、限流、权限校验等逻辑,如果每个业务都各自为战,自己造轮子实现一遍,会很蛋疼,完全可以抽出来,放到一个统一的地方去做。 如果业务量比较简单的话,这种方式前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比如淘宝、亚马逊打开一个页面可能会涉及到数百个微服务协同工作,如果每一个微服务都分配一个域名的话,一方面客户端代码会很难维护,涉及到数百个域名,另一方面是连接数的瓶颈,想象一下你打开一个APP,通过抓包发现涉及到了数百个远程调用,这在移动端下会显得非常低效。 每上线一个新的服务,都需要运维参与,申请域名、配置Nginx等,当上线、下线服务器时,同样也需要运维参与,另外采用域名这种方式,对于环境的隔离也不太友好,调用者需要自己根据域名自己进行判断。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后端每个微服务可能是由不同语言编写的、采用了不同的协议,比如HTTP、Dubbo、GRPC等,但是你不可能要求客户端去适配这么多种协议,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工作,项目会变的非常复杂且很难维护。 后期如果需要对微服务进行重构的话,也会变的非常麻烦,需要客户端配合你一起进行改造,比如商品服务,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9-12 11:51 陶朱公Boy 阅读(602)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