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异调兄从某个论坛转来一篇介绍电影《美丽心灵》及其主角
约翰·纳什——数学及经济学家——的文章后,这部电影就是我的
期待。对于数学和经济学我都一窍不通,所以对于影片中备受赞誉
的数学,我唯一的感觉是我没有被它们困扰。
![]() |
这部影片的重点不在于真正介绍纳什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
而是他的生活。二十岁的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二十一岁
发表博士论文,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地位。曾经被财富杂志评为最
耀眼的科学新星,称之为天才并不过分。事实上纳什也被诸如阿尔
伯特·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世界级大科学家看好,然而即将获
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纳什,却在三十岁的时候
不幸患上了妄想性精神病。
![]() |
不知道是为了让观众对纳什的幻觉有直接的体会还是什么原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纳什的幻觉是以非常正常的形式的表现出来
的。以至于我也随之迷失,甚至到影片进行到将纳什送入精神病院
我都在怀疑是不是政府的阴谋。因为纳什不仅仅在麻省理工教微积
分,而且同时他也在政府秘密部门担任密码分析的工作。或许正是
这样的工作带给了纳什不能承担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了他的妄想
性精神病。纳什在青年时代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在影片中纳
什甚至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就已经很可能是精神分裂了。因为他
幻觉出了一个朋友,一个个性、性格几乎和他完全相反的朋友。在
纳什的幻觉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大学的室友及其侄女、交给
他秘密任务的国防部官员威廉。
![]() |
这部名之为美丽心灵的影片,在我看来主要是指纳什的妻子或
者前妻——艾利西亚的心灵。艾利西亚是纳什的学生,麻省理工物
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中的一名。应该说是她主动选择了纳什,然而
婚后不久纳什就陷入了麻烦。在影片中纳什夫妻没有离婚,当然有
含蓄的暗示。但在真实的生活中,艾利西亚一直陪伴她的前夫纳什
三十多年没有再嫁,因为她知道她能够给纳什医院所不能给予的东
西。另外影片中还没有提到的是,她的儿子也曾经一度疯狂,不过
幸运的是,纳什的儿子恢复得比纳什快。可以想象在那些艰难的岁
月里,艾利西亚不知何以度日。然而在整部影片中,他们夫妻之间
的台词非常少,但是我总觉得很感人。这里面没有《泰坦尼克》式
的夸张。在影片中,借助纳什的朋友对艾利西亚的问候,艾利西亚
才略微表达了一下心声,非常平实和自然。古语云:慷慨赴死易,
从容就义难。更何况这是真实的美丽心灵。作为纳什本人对他“康
复”到可以去领1994年的诺贝尔奖归功于他的“妻子”艾利西亚无
私的爱,不过他对疯狂有不同的理解,在纳什本人所写的自传中他
这样写道:“……我不敢说数学和疯狂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毫无
疑问,伟大的数学家都有偏执的个性,或者精神错乱,或者精神分
裂。”或许真如一句俗话所言,“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纳什是幸运的,不仅有深爱着他的妻子,还有很多热心帮助他
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普林斯顿大学——纳什的母校——在纳什陷
入麻烦的时候,接纳了他。而他的同事和朋友不断的给他争取诺贝
尔奖,纳什获奖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他所奠定基础的博弈论早已
成为经济学界的主流。甚至纳什一个朋友这样说:“不给纳什诺贝
尔奖需要非凡的勇气”。精神病人,在当今社会一直处于边缘状态,
从某种角度上我一向觉得,人们惧怕精神病人甚于艾滋病人。纳什
是幸运的。由不得让人想到,如果纳什呆在我们这里,不知有哪所
大学原意给他提供避难所?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