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界面就是最好的界面【转】

用户体验系列:没有界面就是最好的界面【转】
2009-04-20 11:34
摘自:http://hi.baidu.com/inetpm/blog/item/03e19c7ff6557d0028388adf.html

用户体验的极致就是,不需要学习就可以直接使用,电脑明显不在其列。
按下电源开关,屏幕亮起来。一手握鼠标,一手放在键盘上,鼠标指针在屏幕上从一个图标滑到另一个。我们每天都在这么做。
鼠标是一种很怪异的东西。我们在一个水平面上移动鼠标,指针却在另一个垂直平面上移动。还有比这更不合理的事情吗?
我们和其他东西交互的途径都叫界面。用键盘鼠标来操作电脑,键盘鼠标和电脑上显示出来的东西是界面;写字时,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纸张的质感和味道,也是界面。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一个回应,我们需要界面。
第一个商业软件程序员、“人性设计”的倡导者阿兰·库珀说,最好的界面是人们已经熟悉到几乎遗忘了的界面。界面需要学习才会适应,会给用户增加负担。对大 多数用户来说,最终的用户界面就是没有界面,例如语音,我们不会意识到和别人说话时的界面问题。我们写字,手指的每一个动作马上会得到反馈,看起来像是想 法直接流泻到了纸上一样。能想象写下几个字母,然后字母们在纸上啪嗒一声变成一个汉字吗?
我们能够举出许多好界面的例子,显然电脑的界面不在此列,甚至可以说是很差。如果一个原始人穿越到了现代,一定会认为我们都是巫师——我们做出奇怪的手 势,面前的镜子上就会出现神秘的符号和画面。这不自然。当有人要买一个钻头的时候,实际上他想要的是一个洞。现在,我们却在学习如何使用钻头这种新工具上 花了太多的时间。
上世纪80年代,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媒体实验室,致力于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特别是和电脑交互的方式。1995年,他把写给《连 线》杂志的专栏文章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做《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谈到界面问题。他建议人们转移注意力,把电脑的发展方向转移到创建更好的界面 上去。
虽然随后的互联网泡沫让这本书很快过时,幸好,许多企业已开始把精力投入到研究更自然的界面当中。iPhone采用的多重触摸技术,让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操 作从单纯的指指点点转向一个更自然的方向。微软的“Surface”电脑试图把屏幕和桌子合二为一,当人们在其上比比划划时,它会给我们合适的反应。电影 《007之量子危机》中,邦德在总部使用的那部超酷的大触摸屏电脑,就是基于“Surface”而设计的。现在微软在筛选人们最常用的手势,以便让电脑通 过这些通用的手势得知人们的意图。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迈出了新一步。他们最近开发出一种叫做“第六感”的交互设备,这个可以戴在头上的小东西,像小号矿灯。这套小东西用一个摄像头“看 到”你所看到的东西,并且自动在互联网上查找,然后将相关的结果用投影机投射到你眼前的任何平面上。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第六感”会在你眼前显示网上 对这本书的评价;当你想知道时间时,只需要做一个手势,“第六感”就会在你的手腕上投射出一块表,告诉你现在的准确时间。如果你不想看,它也可以通过耳塞 告诉你。
“第六感”和微软的“Surface”比起来,就像是手机和固定电话一样。戴上“第六感”,互联网就成了每个人都可以随身携带的庞大资料库。
而且最好的是,它“没有”界面。

posted on 2011-06-24 18:09  麦爸Simon  阅读(2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