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03-四谛归空-空宗哲学

这一课我们来讲空宗哲学。空宗哲学是佛教哲学四大哲学体系中的第二种,它本身是从佛教第二次大分裂中的划地部中产生的,空宗哲学的基本命题是:四谛归空。就是将佛教的全部真理,最终归结为空。

在方法论上,空宗哲学继承了“说一切有部”的分析方法,但是,他把构造世界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变成了感觉的四个要素,空宗哲学否定了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认识器官,比如说是眼睛,认识对象是你看到的东西,他既否认了这是眼睛的作用,他也否认了对象的存在,就是说他既否认了器官,他也否认了认识对象,他认为,这都是意识之能制造出来的名言。而这种名言概念,是世俗世界的成因和标志,是不真实的。而最终的空寂,就是苦集灭道,最终都会归结为“空”。可以说,这种世界观和对世界的认识论,是空宗哲学的核心。

空宗哲学是最系统地表达了佛教中,灰身灭志这一派的观念。跟说有部不一样,空宗哲学的书很少,空宗哲学在中国的代表作就是《成实论》,但是流传时间很短,可以说空宗哲学的留存时间,就是《成实论》从翻译出来到消亡的时间大概不到150年。究其核心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它的终极目标,和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太冲突了,为什么?它追求的四谛归空,这是一种绝对死亡,是灰身灭志,普通老百姓的观念里什么呢?灵魂是重生的,而且老百姓也期待重生。第二点,《成实论》在普通百姓中存在观念冲突,而且在知识分子中也没有生命力,小乘佛教在中国,他这种自度的利己主义,和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是相抵触的。儒家精神讲的是天下为公,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小乘的只顾自己自度,不顾天下苍生的理念,必然会收到中国读书人的鄙视的。所以说大乘佛教为什么在中国一出现,就和中国读书人一拍即合,在中国广泛流布,其核心原因是因为他跟儒家的这种内在精神相符。其实,这也是道教输给佛教的根本原因。

空宗哲学延用的是“说一切有部”的分析方法,把地水火风分解了,改变为感觉的色香味触,这样,他就把物质世界的构成基础,从物质元素,改变成了感觉元素,什么意思呢?世界不是由物质地水火风构成的了,而是变成了感觉元素——色香味触构成的了。这一点在哲学上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对世界的本初构成做出了原则性定义,世界不再是物质的,而是意识的造作,物质元素是不真实的,而感觉要素——色香味触被视为了真实。在西方哲学里这就叫主观唯心主义。但是,这种观念就是世界的构成,不是由物质地水火风构成,在中国文化里是缺乏相应的思想基础的,这也是诚实论为什么站不住的原因,因为我们中国文化所有能理解的概念呢,一般情况下说,都是从百家争鸣那个时代,就有渊源的思想和观念。比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而主观唯心主义这种东西,在中国没有相应的理论对照,所以说,它传到中国来我们很难理解,可以说到今天看《成实论》,也觉得相当难理解,但是,这一套就是所谓的感觉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在西方是一种相当被熟悉的思想体系,18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乔治伯克利,他就是近代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他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

所谓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应的是客观唯心主义,他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件事情做了根本性的否定,他指出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都是感觉,或者感觉复合构成的,这种感觉才是真实存在,才是世界的本源,这就《成实论》里提出来的完全一致,就是感觉才是最真实的,而这个感觉是什么呢?就是伯克利提出来的所谓的“灵”的概念,就是一种精神,伯克利他有一句最有名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表达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大家老搞混另一句话,所谓的“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表达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

后来在伯克利的基础上,维也纳学派的始祖马赫,他提出了一个进一步的概念,叫要素一元论,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混沌,他并不排斥物质的,他认为这里是混沌,有点像我们佛教说的胎藏说,而这个混沌就是原点。在这个世界的构成上,唯物主义坚持的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坚持的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其实,这两张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但我们特别爱争谁对谁错啊,但这确实是西方哲学家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讨论世界本源的构成,讨论谁对谁错,我们东方哲学家一般都不在这种问题上去浪费时间,我们直接就进入伦理学和社会学——比如说孔子。顺便说一下,后来美国加州为了纪念伯克利,就把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定名为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就是这么来的。而马赫主义就是我们说的要素一元论,这种思想影响了马克思,他是维也纳学派的,在马列主义里,提到过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个观念就是马赫主义的,其实这再次验证我们前面提到的,所谓唯物和唯心,她们其实没有根本的对错之分。

这里先简单对空宗哲学介绍一个概况。下一讲,介绍般若哲学。

posted @ 2021-10-19 23:50  尚拙  阅读(75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