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构造函数

explicit构造函数的作用
解析:
explicit构造函数是用来防止隐式转换的。请看下面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class Test1
{
public:
    Test1(int n)
    {
        num=n;
    }//普通构造函数
private:
    int num;
};
class Test2
{
public:
    explicit Test2(int n)
    {
        num=n;
    }//explicit(显式)构造函数
private:
    int num;
};
int main()
{
    Test1 t1=12;//隐式调用其构造函数,成功
    Test2 t2=12;//编译错误,不能隐式调用其构造函数
    Test2 t2(12);//显式调用成功
    return 0;
}
Test1的构造函数带一个int型的参数,代码23行会隐式转换成调用Test1的这个构造函数。而Test2的构造函数被声明为explicit(显式),这表示不能通过隐式转换来调用这个构造函数,因此代码24行会出现编译错误。
普通构造函数能够被隐式调用。而explicit构造函数只能被显式调用。
 

在C++里,有两种方法创建对象:

方法一:

ClassName object(param);

这样就声明了一个ClassName类型的object对象,C++会为它分配足够的存放对象所有成员的存储空间。

注意:为节省存储空间,C++创建对象时仅分配用于保存数据成员的空间,而类中定义的成员函数则被分配到存储空间中的一个公用区域,由该类的所有对象共享。

例如,我定义了一个这样的类:

class Rec
{
   public:
   Rec(int width,int height);
   ~Rec();
   int getArea();

   private:
   int Rwidth;
   int Rheight;
};

当你Rec myRec(5,5);这样创建一个myRec对象,然后打印出sizeof(myRec);的时候,会得到 8 这个结果。

因为myRec中有2个int类型的数据成员,一个int成员占4个字节,所以myRec对象占8个字节。

这种方法创建的对象,内存分配是分配到栈中的,由C++缺省创建和撤销,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注意:该方法创建的对象调用类方法时,必须用“.”,而不能用“->”.如myRec.getArea();

=============================================================================================

方法二:

ClassName *object=new ClassName(param);

delete object;

这种方法跟java有点类似,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在堆上分配内存来创建对象的(与上不同);不同的是,C++用new创建对象时返回的是一个对象指针,object指向一个ClassName的对象,C++分配给object的仅仅是存放指针值的空间。而且,用new 动态创建的对象必须用delete来撤销该对象。只有delete对象才会调用其析构函数。

注意:new创建的对象不是用“*”或“.”来访问该对象的成员函数的,而是用运算符“->”;

例如:Rec *rec=new Rec(3,4);

      rec->getArea();

      delete rec;

顺便提一下:

一般来说,编译器将内存分为三部分:静态存储区域、栈、堆。静态存储区主要保存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栈存储调用函数相关的变量、地址等,堆存储动态生成的变量。在c中是指由malloc,free运算产生释放的存储空间,在c++中就是指new和delete运算符作用的存储区域。

posted on 2015-07-05 17:36  Risel  阅读(15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