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选手,各位教练,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的陈立杰,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发言。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ACM的比赛。不过我跟ACM之间的缘分,大概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我还依稀记得,在我初三的时候,晚上我的一个好朋友在用手机跟妹子聊天,而我在用手机看OI和A
阅读全文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的三个年轻人在开发UNIX操作系统之余,还在一台IBM7090计算机上写了个叫做“达尔文”的游戏,模拟生物的进化过程,参与者要自己撰写程序来和别人的程序争夺地盘并且争取消灭别 的程序。这个游戏也叫“磁芯大战”,被认为是计算机病毒的远祖。 和那个年代许...
阅读全文
摘要:下村努说:“我们认为那些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复杂,但是,事实上,那只说明我们还没有摸到合适的方式来理解它罢了。”他认为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对自己和对科学有足够信心的人才会这么说。作为顶尖级的计算物理学家和计算机安全专家,下村努有这种信心。 系出名门1964年,下村努出生于学者家庭,父亲下村脩因为在1...
阅读全文
摘要:关于凯文·米特尼克的电影有三部:1983年的《战争游戏》、2000年的《骇客追缉令》和2001年的纪录片《自由宕机时间》。第一部让414s成为了当年的大新闻;第二部展示了追捕这位“史上第一骇客”的戏剧性过程——当然,是从胜利者的角度;而第三部,则是凯文的支持者对《骇客追缉令》的反击。 ...
阅读全文
摘要:17岁的尼尔•帕特里克做为414s小组中最不怕抛投露面的人,登上了1983年9月5号的新闻周刊封面高中生的好奇心1982年8月,IBM发布了个人计算机;第二年,几个少年用它攻入了国家最高机密的实验室之...
阅读全文
摘要:写第一本书就建立了响亮名声的作者不少,一生主要花在一套书上的作者也不少,但是很少有人因为一套还没写完的书而获得大奖;而能因为一套没写完的书而获得计算机科学界最高奖图灵奖的,就只有一位。他是高德纳。 高纳德不...
阅读全文
摘要:“威廉”的昵称往往是“比尔”。比尔·盖茨是如此,比尔·乔伊也是如此。这位软硬都玩得转的全才原名叫威廉·尼尔森·乔伊,但是,这个名字的知名度远不如亲切的比尔·乔伊高。他曾经是SUN微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在长达21年的时间中一直担任该公司的首席科学官,直到2003年离开这家公司为止。 ...
阅读全文
摘要:一头疏于梳理的长发和一把肆意生长的大胡子,往往可能是人们对于理查德马修斯托曼的第一印象。这位马上就要过60岁生日的自由软件基金会主席不用手机、不买房、没有汽车,看起来像是个流浪汉,但是却是美国工程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得主,以及五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和两所大学的荣誉教授。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黑客...
阅读全文
摘要:全名为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的比尔盖茨是早期黑客中的异类。今天的他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被视为一代人的杰出榜样,信息时代的偶像,知识英雄的代表。如果计算能力免费1986年,沃兹在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作演讲时曾经提到他的行为准则:“我的生活法则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H=三个F的乘积...
阅读全文
摘要:很少有黑客像咔嚓船长那样高调。真正的黑客不怎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一般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看起来和真实世界有点格格不入。这不是装出来的——很少有装出来的黑客——而是他们的专注已经达到了心无旁骛的程度,没有办法为其他事情分心。也许身为最受推崇的虚拟人物之一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对此深有同感:“即...
阅读全文
摘要:上期说到的肯和丹尼斯在黑客文化中的高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们开发出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更在于他们行为所体现出的价值观:求知、探索,以及追求极致。这些是黑客精神的精髓——虽然黑客们贯彻这些精神时的方式并不总是合理合法的。当一个黑客仅仅是因为好奇而想搞清楚某个国家机密时,他的行为显然会触犯法律;而黑...
阅读全文
摘要:从那一场“黑客招聘会”说起2012年7月末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全球黑客大会,已经是这系列会议的第二十一次。除了惯常的Bug发表、技术展示之外,最近几年的黑客大会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像招聘会。IT业巨头们每年都会从黑客大会上招募些安全专家,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苹果公司在这次全球黑客大会上招募了Comex——...
阅读全文
摘要:达芬奇也是黑客? 虽然已经有了许多关于黑客的定义,从“计算机和网络的破坏者”这种过于负面的说法到“追求自由和知识的高智商高技术人士”这样的溢美之词都有,但是都显得有些空泛。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黑客”这个词并不一定和计算机有关。鲁班可以算是一个黑客;墨子、列昂纳多·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当然也算是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