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式理想开始说起
从分式理想开始说起[1]
定义 1 数域 \(K\) 中的子集合 \(I \supsetneqq(0)\) 叫作是 \(K\) 中的分式理想, 如果存在 \(0 \neq\) \(\mu \in O_K\), 使得 \(\mu I\) 是 \(O_K\) 中的理想. 我们以 \(I(K)\) 表示 \(K\) 中全体分式理想所组成的集合.
例如, \(O_K\) 中每个理想均是分式理想 (取 \(\mu=1\) ). 有时为明确起见, 我们将 \(O_K\) 中理想称作是 \(K\) 的整理想. 又比如, 对于每个元素 \(0 \neq\) \(\alpha \in K,(\alpha)=\alpha O_K\) 是分式理想. 这是由于 \(\alpha\) 可以表为两个整数之商: \(\alpha=\beta / \gamma, \beta\), \(\gamma \in O_K, \gamma \neq 0\), 而 \(\gamma(\alpha)=(\beta)\) 为整理想.
如果对\(K\)是\(O_K\)的分式域这一性质不熟悉,可以这样来看:\(\forall \alpha \in K\),其都可以被表成\(O_K\)上一组整基的\(Q-\)线性组合,从而\(\alpha =\frac{\beta \in O_K}{\gamma \in \mathbb{Z}}\),由此可知\(K\subseteq O_K\)的分式域中,从而\(K=O_K\)的分式域。
我们把由一个元素 \(\alpha \in K-\{0\}\) 生成的分式理想 \((\alpha)=\alpha O_K\) 叫作主分式理想.
定义乘法
对于 \(K\) 中两个分式理想 \(A\) 和 \(B\), 定义
当 \(A\) 和 \(B\) 均为整理想时,这就是通常的理想乘积的定义. 而对于一般的情形,由于 \(A=\frac{1}{\alpha} A^{\prime}, B=\frac{1}{\beta} B^{\prime}\), 其中 \(\alpha, \beta \in O_K-\{0\}, A^{\prime}\) 和 \(B^{\prime}\) 为整理想, 从而 \(A B=\frac{1}{\alpha \beta} A^{\prime} B^{\prime}\),仍为分式理想。于是这样定义的乘法是分式理想集合上的一个封闭的运算。
分式理想群
定理 2 分式理想集合 \(I(K)\) 对于上面定义的乘积运算是自由 Abel 群. 并且每个分式理想 \(I\) 均可唯一地表示成两个互素的整理想的商: \(I=A / B=A B^{-1}\),其中 \(A, B \in I^{\circ}(K),(A, B)=1\). 从而 \(I\) 也可唯一地表示成 \(I=\mathfrak{p}_1^{a_1} \cdots \mathfrak{p}_r^{a_r}\), 其中 \(\mathfrak{p}_1, \cdots, \mathfrak{p}_r\) 是 \(O_K\) 中不同的素理想,而 \(a_i \in \mathbf{Z}-\{0\}\).
自由阿贝尔群是有基的阿贝尔群。对群中每个元素,总可以唯一表示为有限个基元素的整数系数组合。例如,2维整格形成了一个自由阿贝尔群,其中逐坐标加法是其运算,(1,0)、(0,1)两个点是基。不加限定的话可以是有限生成也可以是无限生成,关键是生成元之间是\(\mathbb{Z}-\)线性无关的————“自由”。也叫自由\(\mathbb{Z}-\)模。
在这个定理里显然所谓的基是指全体素理想,在乘法意义下构成该自由abel群的基。
证明:为证 \(I(K)\) 是群, 我们只需证每个分式理想 \(I\) 均可逆即可. 根据定义 \(I=\frac{1}{\mu} A\), 其中 \(\mu \in O_K-\{0\}, A \in I^{\circ}(K)(—指整理想集合)\). 由戴德金整环性质[2]知道存在 \(B \in I^{\circ}(K)\), 使得 \(A B=\) \((\alpha), \alpha \in O_K-\{0\}\). 于是 \(I B=\{\alpha / \mu\}\), 从而 \(I\left(\frac{\mu}{\alpha} B\right)=(1)=O_K\), 即分式理想 \(\frac{\mu}{\alpha} B\)是 \(I\) 的逆, 从而 \(I(K)\) 为群, 并且由乘法的定义式可知它是 Abel 群.
将公式 \(I=A /(\mu)\) 内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整理想 \(A\) 和 \((\mu)\) 的最大公因子,即可将分式理想 \(I\) 表成两个互素的整理想之商. 由素理想分解式[3]不难证明这种表达方式的唯一性,同时也得到定理中最后\(I\)的表达方式.
\(\square\)
留一个问题:证明过程中我们使用了\(I=\frac{1}{\mu} A\)和\(I=A /(\mu)\)两种形式,它们相等吗?怎么说明这件事?
定理 3 n次数域 \(K\) 中每个分式理想的加法群均是秩 \(n\) 的自由 Abel 群.
证明 我们先证这对整理想成立. 设 \(I\) 是 \(O_K\) 的 (整)理想, 则 \(I\) 的加法群是秩 \(n\) 自由 Abel 群 \(O_K\) 的子群. 由 Abel 群基本定理可知 \(I\) 的加法群是秩不大于 \(n\) 的自由 Abel 群.
实际上这是诺特模的性质:诺特环本身可视作诺特模,由诺特性质,其子模(即环的理想)仍是诺特模,故仍然是有限生成的,秩当然不大于n。
我们只需再证 \(I\) 的秩是 \(n\), 这只要在 \(I\) 中能找到 \(\mathbf{Z}\) - 线性无关的 \(n\) 个元素即可. 为此设 \(\left\{\omega_1, \cdots, \omega_n\right\}\) 是 \(O_K\) 的一组整基, 任取 \(0 \neq \alpha \in I\), 令 \(t=N_{K / \mathbf{Q}}(\alpha) \in \mathbf{Z}-\{0\}\), 则 \(t / \alpha \in K\). 但是 \(t / \alpha\) 是 \(\alpha\) 的一些共轭元素的乘积, 从而 \(t / \alpha\) 为整数,于是 \(t / \alpha \in O_K\), 因此 \(t=t / \alpha \cdot \alpha \in I\). 从而 \(t \omega_1, \cdots, t \omega_n\) 均属于 \(I\), 但是这 \(n\) 个数显然是 \(\mathbf{Z}\) - 线性无关的, 这就证明了加法群 \(I\) 是秩 \(n\) 的自由 Abel 群.
现在设 \(I\) 是分式理想,则 \(I=\frac{1}{\mu} A, \mu \in O_K-\{0\}, A\) 为整理想. 我们已经证明了 \(A=\mathbf{Z} \alph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alpha_n\), 于是 \(I=\mathbf{Z} \alpha_1 / \mu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alpha_n / \mu\), 即每个分式理想 \(I\) 的加法群均是秩 \(n\) 的自由 Abel 群.
理想范数
设 \(A\) 为数域 \(K\) 中的非零整理想,根据abel群性质可以取 \(O_K\) 的一组整基 \(\left\{\omega_1, \cdots, \omega_n\right\}\), 使得 \(O_K=\mathbf{Z}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omega_n, A=\mathbf{Z} \alpha_1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alpha_n \omega_n, \alpha_i \in \mathbf{Z}\),
不熟悉这个性质的话可以这样来看:选定O的整基后A中的每个元素一定可以展开成 $ \mathbf{Z}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omega_n $ 这个形式而 $ \mathbf{Z} \omega_1 $ 本身也是加法封闭结构,两者相交得到的结构一定也是加法封闭的并且 $ \subseteq \mathbf{Z} \omega_1 $ ,从而只能是 $ \mathbf{Z} \alpha_1 \omega_1 $ .
由此引入定义 4:理想\(A\)的范,记作\(N_K(A)=N_{K / \mathbf{Q}}(A)=\left|\alpha_1 \alpha_2 \cdots \alpha_n\right|\).
另一方面(范数的等价定义)
于是
理想范的基本性质
性质 5 设 \(A\) 和 \(B\) 是域 \(K\) 中的整理想, \(A=\mathfrak{p}_1^{e_1} \cdots \mathfrak{p}_r^{e_r}\), 其中 \(\mathfrak{p}_1, \cdots, \mathfrak{p}_r\) 是 \(O_K\) 中不同的素理想, \(e_i \geqslant 1\), 则:
(1) \(N_K(A)=N_K\left(\mathfrak{p}_1\right)^{e_1} \cdots N_K\left(\mathfrak{p}_r\right)^{e_r}\);
(2) \(N_K(A B)=N_K(A) N_K(B)\);
证明: 只需证明(1),由于理想 \(\mathfrak{p}_1^{e_1}, \cdots, \mathfrak{p}_r^{e_r}\) 是彼此互素的,根据中国剩余定理我们有 \(O_K / A \cong O_K / \mathfrak{p}_1^{e_1} \oplus \cdots \oplus O_K / \mathfrak{p}_r^{e_r}\), 于是
我们只需再证 \(N_K\left(\mathfrak{p}_i^{e_i}\right)=N_K\left(\mathfrak{p}_i\right)^{e_i}\) 即可. 为此, 对 \(O_K\) 中每个素理想 \(\mathfrak{p}_1,\mathfrak{p}_2,\cdot \cdot \cdot ,\mathfrak{p}_r\)我们证明一个更强的命题。
首先,注意到 \(k\left(\mathfrak{p}_1\right):=\mathcal{O}_K / \mathfrak{p}_1\) 是一个有限域, 因为 \(\mathfrak{p}_1 \subseteq \mathcal{O}_K\) 是极大理想. 我们Claim: \(\prod_{i=2}^r \mathfrak{p}_i / \prod_{i=1}^r \mathfrak{p}_i\) 是一个一维 \(k\left(\mathfrak{p}_1\right)\)-线性空间. 在这样的假设下,可以得到
下面证明Claim,因为 \(\prod_{i=1}^r \mathfrak{p}_i \neq \prod_{i=2}^r \mathfrak{p}_i\) , 可以取到 \(x \in \prod_{i=2}^r \mathfrak{p}_i\) 但 \(x \notin \prod_{i=1}^r \mathfrak{p}_i\). 那么我们有
而且因为由左边可知\((x)+\prod_{i=1}^r \mathfrak{p}_i\)作素理想分解是含有因子\(\prod_{i=2}^r \mathfrak{p}_i\)的,故\((x) \prod_{i=2}^r \mathfrak{p}_i^{-1}+\mathfrak{p}_1\)仍是整理想,从而\((x) \prod_{i=2}^r \mathfrak{p}_i^{-1}+\mathfrak{p}_1=A\),也即\((x)+\prod_{i=1}^r \mathfrak{p}_i=\prod_{i=2}^r \mathfrak{p}_i\)。
\(\square\)
如果到了最后一步还是不明白,可以这样来看:取 \(\alpha \in \mathfrak{p}^k-\mathfrak{p}^{k+1}\). 作映射
\[\begin{aligned} &\varphi: O_K \xrightarrow{\text { 同态 }} \alpha O_K \xrightarrow{\text { 嵌入 }}\left(\alpha O_K+\mathfrak{p}^{k+1}\right) \xrightarrow{\text { 商同态 }}\left(\alpha O_K+\mathfrak{p}^{k+1}\right) / \mathfrak{p}^{k+1}, \\ &\varphi(x)=\alpha x+\mathfrak{p}^{k+1}\left(x \in O_K\right) \end{aligned} \]
这显然是环的满同态. 由 \(\alpha\) 的取法可知 \((\alpha)=\mathfrak{p}^k A^{\prime},\left(A^{\prime}, \mathfrak{p}\right)=1\). 从而 \(\alpha O_K+\) \(\mathfrak{p}^{k+1}=\left(\mathfrak{p}^k A^{\prime}, \mathfrak{p}^{k+1}\right)=\mathfrak{p}^k\), (A+B=同时包含理想A和B的所有理想中的最小理想)即 \(\varphi\) 的象为 \(\mathfrak{p}^k / \mathfrak{p}^{k+1}\). 另一方面, 对于每个 \(x \in O_K\), 则
\[\begin{aligned} x \in \operatorname{Ker} \varphi & \Leftrightarrow(\alpha x) \subseteq \mathfrak{p}^{k+1} \Leftrightarrow \mathfrak{p}^{k+1} \mid(\alpha x)=\mathfrak{p}^k \cdot A^{\prime} \cdot(x) \\ & \Leftrightarrow \mathfrak{p} \mid(x) \Leftrightarrow x \in \mathfrak{p} \end{aligned} \]
这就表明 \(\operatorname{Ker} \varphi=\mathfrak{p}\). 因此由环的同构定理我们有环的同构 \(O_K / \mathfrak{p} \cong \mathfrak{p}^k / \mathfrak{p}^{k+1}(k \geqslant\) 1). 于是可知Claim是对的。
也可以直接从注记最后一步的结果出发得到我们想要的
\[\begin{aligned} N_K\left(\mathfrak{p}^r\right) & =\left|O_K / \mathfrak{p}^r\right|=\left|O_K / \mathfrak{p}\right| \cdot\left|\mathfrak{p} / \mathfrak{p}^2\right| \cdots\left|\mathfrak{p}^{r-1} / \mathfrak{p}^r\right| \\ & =\left|O_K / \mathfrak{p}\right|^r=N_K(\mathfrak{p})^r\end{aligned} \]
分式理想范
定义 6 \(K\) 中每个分式理想 \(I\) 均可表成两个整理想的商: \(I=A / B\). 令 \(N_K(I)=N_K(A) / N_K(B) \in \mathbf{Q}\). 由定理5知良定义,且立刻知道一下性质是成立的:
性质 7 设 \(A\) 和 \(B\) 是数域 \(K\) 的两个分式理想,则\(N_K(A B)=N_K(A) N_K(B)\);
理想类群
定义 8 \(I(K)\) 表示 \(O_K\) 的非零分式理想构成的乘法群. \(P(K)\) 表示所有主分式理想构成的 \(I(K)\) 的乘法子群. 商群 \(I(K) / P(K)\) 称为 \(K\) 的理想类群,记作 \(H(K)\).
定义 9 (类数)——\(|H(K)|\)
定义 10 (等价理想)如果两个非零理想 \(A\) 和 \(B\) 位于 \(H(K)=\) \(I(K) / P(K)\) 的同一个等价类里,我们说它们是等价的理想且记作 \(A \sim B\). 显然有
定理 11
证明:只需证反方向,取\(x \in A \subset O_K\),考虑\(x\)的因子分解\(x=p_1p_2\cdot \cdot \cdot p_n\),则\((x)=(p_1)(p_2)\cdot \cdot \cdot (p_n)\),由整环的性质[4],右边全是素理想,而\(A=P_1P_2\cdot \cdot \cdot P_m|(x)\).
理想类群有限定理
出于篇幅考虑,将跳过对闵可夫斯基定理的证明。
引理 12如果\(N_K(\mathfrak{a})=n\),那么\((n)\in \mathfrak{a}\).
直观:设一组整基\(\omega_1,\omega_2,\cdots ,\omega_n \ s.t.O_K=\left(\mathbf{Z}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omega_n\right)\)不妨设\(|\frac{O_K}{\mathfrak{a}}|=3\) 由于\(\mathfrak{a}=\left(\mathbf{Z} a_1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a_n \omega_n\right)\),不妨设\(\mathfrak{a}=\left(\mathbf{Z} 3 \omega_1 \oplus \cdots \oplus \mathbf{Z}  \omega_n\right)\).
考虑\(1=b_1\omega_1+b_2\omega_2+\cdots +b_n\omega_n,b_i\in \mathbb{Z}\),则\(3=3b_1\omega_1+3b_2\omega_2+\cdots +3b_n\omega_n\in \mathfrak{a} \square\)
因此\(\mathfrak{a}|(n)=P_1^{a_1}P_2^{a_2}\cdots P_r^{a_r}\Rightarrow \mathfrak{a}=P_1^{c_1}P_2^{c_2}\cdots P_3^{c_3},(0\leq c_i\leq a_i)\)
由此我们已经证明了
定理 13 \(K\)是一个代数数域。取\(n\)是一正整数,仅有有限个整理想\(A\in O_K\)满足\(N(A)=n\).
让我们叙述一个闵可夫斯基的结果
定理 14 \(K=Q(\theta)\),其中 $ \theta $ 有 $ r $ 个实嵌入和 $ s $ 对复嵌入, $ n = r+2s $ . \(C\) 是 \(H(K)\) 的一个理想类。则 \(C\) 中必定包含一个非零整理想 \(B\) 满足
任取理想类\(C\in H(K)\),则可由定理14确定其含有一个范数被一个常数控制住的理想\(B\)可以作为其代表元,这个理想\(B\)的范数选择只有有限种可能,由定理13,范数的选取固定后,理想\(B\)的可能也只有有限多种。所以代表元选取的可能也只有有限多种。因此我们证明了
定理 15 (类数有限定理) \(H(K)\)是一个有限数。
下面介绍一个计算\(K=Q(\theta)\)类数和类群的有效算法
算法 16 :
步骤1: 决定\(n=|K:Q|,r,s,d(K),M_K\)
步骤2: 决定所有素数\(p \ s.t. p\leq M_K\)
步骤3: 完成上一步得到的所有素数在\(O_K\)中的素理想分解
步骤4: 上一步得到的素理想作为整理想共同生成了\(H(K)\),剔除不必要的,保留\(H(K)\)的生成元。
整理想一定可以分解为素理想的乘积,定理14所得到的整理想代表元一定可以归结为步骤三所得素理想的乘积。
步骤5: 输出\(H(K)\).
例 17  \(K=\mathbb{Q}(\sqrt{-19})\) , \(h(K)=1\).
解:
\(p \leq M_K\) 有 \(p=2\) 和 3 . 由于
主理想 \(\langle 2\rangle\) 和 \(\langle 3\rangle\) 都是 \(O_K\) 中的素理想,生成的均为主分式理想. 所以 \(h(K)=h(\mathbb{Q}(\sqrt{-19}))=1\). 因此整数环 \(\mathbb{Z}+\mathbb{Z}\left(\frac{1+\sqrt{-19}}{2}\right)\) 是主理想整环和唯一因子分解整环.
例 18  \(K=\mathbb{Q}(\sqrt{23})\) , \(h(K)=1\).
解:
\(p \leq M_K\) 有 \(p=2,3,5\), 和 7 . 因为
\(\langle 3\rangle\) 是 \(O_K\) 中的素理想. 因为
\(\langle 5\rangle\) 也是 \(O_K\) 的素理想. 因为
\(\langle 2\rangle\) 在 \(O_K\) 中分歧. 也即
素理想 \(\langle 2,1+\sqrt{23}\rangle\) 是主理想因为
最后,因为
\(\langle 7\rangle\) 在 \(O_K\) 中分裂. 也即
素理想 \(\langle 7,3+\sqrt{23}\rangle\) 是主理想因为
类似的, \(\langle 7,3-\sqrt{23}\rangle=\langle 4+\sqrt{23}\rangle\).
因此
练习题 19 令 \(K\) 是一个代数数域 , \(O_K\) 是\(K\)的整数环. 令 \(I\) 为 \(O_K\) 的整理想 \(s.t.\) \(N(I)=|N_{K/\mathbb{Q}}(a)|\) 对某个 \(a \in I\) 成立\(\Leftrightarrow\) \(I=\langle a\rangle\).
从右推左可以视为理想范数这个名称的一个解释————当I为主理想时,其理想范数就是通常定义的\(K\)上元素的范数,所以理想范数可以视为范数的一种推广。左边推至右边是简单的,右边推至左边可能需要查一查,因为有一些通常教科书上会介绍的性质这篇文章并没有提及。
从左推至右可以从\(a\in I\)出发,利用戴德金整环理想的分解性质之类的然后再继续分析
注记 20 在上面的证明过程中我们是如何看出来有些理想是主理想的呢?拿$\langle 2,1+\sqrt{23}\rangle $ 为例,借助练习题19只需找到 \(\alpha \in P\) 使得 \(|N(\alpha)|=N(P)=2\), 或者等价地说, \(N(\alpha)= \pm 2\). 因为 \(\alpha\) 是 \(\mathbb{Q}(\sqrt{23})\) 中的整数我们有 \(\alpha=x+y \sqrt{23}(x, y \in \mathbb{Z})\) 所以我们希望去解方程 \(x^2-23 y^2= \pm 2\). 这样的方程实际上有一般的解法,我们以后可能会介绍. 然而, 在这里 \(x=5, y=1\) 显然是一个解。作为验证:\(\alpha=5+\sqrt{23}=(2) 2+(1)(1+\sqrt{23}) \in P\).因此 \(P=\langle\alpha\rangle=\) \(\langle 5+\sqrt{23}\rangle\).
例 21
解:
\(p \leq M_K\) 有 \(p=2\) 和 \(3\) . 因为
我们有
其中
这些素理想的范数为
按照算法的步骤,接下来我们要从这些素理想里面筛出理想类群的生成元,并由此洞悉理想类群的群结构。
显然 \(2-\sqrt{-14} \in P\) 同时 \(2-\sqrt{-14} \in P_1\). 因此 \(\langle 2-\sqrt{-14}\rangle \subseteq P\) 且 \(\langle 2-\) \(\sqrt{-14}\rangle \subseteq P_1\). 因此 \(P \mid\langle 2-\sqrt{-14}\rangle\) 且 \(P_1 \mid\langle 2-\sqrt{-14}\rangle\). 因为 \(P\) 和 \(P_1\) 是不同的素理想, 我们有 \(P P_1 \mid\langle 2-\sqrt{-14}\rangle\). 因此存在一个整理想 \(B\) 使得
取范数我们得到
所以 \(N(B)=3\). 因此 \(B=P_1\) 或者 \(P_2\).
这是因为每个理想都可以拆成素理想乘积,而每个素理想的范数都是素数的方幂(取决于其剩余类域次数),每个素数在扩大的整数环里生成的分解也只会生成有限个素理想。所以对于一个整理想,将其范数素因子分解后就可以看出这个整理想可能的组分情况。
如果 \(B=P_2\) 那么
也就是说 \(\langle 3\rangle \mid\langle 2-\sqrt{-14}\rangle\),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B=P_1\) 且
因此([P]符号表示P所在的分式理想等价类,1代表全体主分式理想构成的类)
因为 \([P]^2=\left[P^2\right]=1\) 我们推出 \([P]=\left[P_1\right]^2\) 和 \(\left[P_1\right]^4=1\). 同样的, \(\left[P_1\right]\left[P_2\right]=\) \(\left[P_1 P_2\right]=1=\left[P_1\right]^4\) 所以 \(\left[P_2\right]=\left[P_1\right]^3\). 因此 \(1,\left[P_1\right],\left[P_1\right]^2\), 和 \(\left[P_1\right]^3\) 生成了整个理想类群. 我们证明这四个理想类是不同的. 仅需证明 \(\left[P_1\right]^2 \neq 1\). 假设 \(\left[P_1\right]^2=1\). 那么 \([P]=1\) 也就是说 \(P=\langle 2, \sqrt{-14}\rangle\) 是主分式理想, 而 \(P\) 本身是整理想,所以可设 \(P=\langle x+y \sqrt{-14}\rangle\), 其中 \(x, y \in \mathbb{Z}\). 那么取范数得
方程无整数解. 这就证明了 \(H(\mathbb{Q}(\sqrt{-14}))\) 是一个由 \(P_1\) 所在的分式理想类生成的四阶循环群。
注记 22 在决定代数数域 \(K=\mathbb{Q}(\theta)\) 的理想类群结构时,去计算 \(N(k+\theta)\) 对于 \(k=0,1,2, \ldots\) 的值,记作 \(N_k\) 然后保留那些素因子分解中的 \(p \leq M_K\) 的 \(N_k\) ,分析式子 $ N(k+\theta) = N_k $ 可以得到理想类群代表元间的关系从而给出理想类群的结构。在下一个例子中我们会使用这种办法。
例 23
解:
\(p \leq M_K\) 有 \(p=2,3,5\), 和 \(7\) . 因为
我们有
其中
是不同的素理想.因此
接下来我们计算 \(N(k+\sqrt{-65})\) \(k=0,1,2\cdots\) 仅保留那些值可以拆分为2,3,5的方幂的式子,这些式子是有用的。一直计算直到我们找到足够多的值以确定 \(\left[P_1\right],\left[Q_1\right],\left[Q_2\right]\), 和\(\left[P_2\right]\) 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有用的值为
同时我们有
所以
假设 \(Q_2 \mid\langle 4+\sqrt{-65}\rangle\); 那么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Q_2 \nmid\langle 4+\sqrt{-65}\rangle\). 设 \(r\) 是唯一的整数使得
(这个记号的意思是\(Q_1^r\)整除但\(Q_1^{r+1}\)不整除)
那么
\(B\) 是 \(O_K\) 的整理想满足 \(Q_1 \nmid B\) 且 \(Q_2 \nmid B\). 因为 \(Q_1 \nmid B\) , \(Q_2 \nmid B\) 所以 \(N(B)\) 不是 3 的方幂. 取范数后我们得到
所以 \(r=4\) 且 \(N(B)=1\). 因此 \(B=\langle 1\rangle\) 且
也就是说
现在,从 \(\left[Q_1\right]\left[Q_2\right]=1=\left[Q_1\right]^4\)我们推得
下一个有用的值为
我们有
属于 \(P_1, P_2\) 实际上是不需要验证的,而且我们知道 \(5+\sqrt{-65}\) 一定至少属于 \(Q_1, Q_2\) 其中之一。原因很简单,可以这是想想为什么。
所以
因此
这个式子不是碰巧凑出来的,\(B\) 也不是碰巧为主理想的,实际上当写出这个式子的时候,我们心中已经知道 \(B\) 要么是 \(Q_1\) 的方幂,要么是主理想。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这个算法的有效性了——————因为每当我们计算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式子就会得到形如 \(P_1^r Q_2^s Q_2^k P_2^t = 1\) 的一个式子,积累的足够多就可以把代表元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来。
对于正整数 \(r, s, t\) 和一个满足 \(P_1 \nmid B, Q_2 \nmid B, P_2 \nmid B\) 的整理想 \(B\) 成立。接下来证明 \(Q_1 \nmid B\). 假设 \(Q_1 \mid B\). 那么
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 \(Q_1 \nmid B\). 由于 \(Q_1 \nmid B\) 且 \(Q_2 \nmid B\) 。 \(B\) 的范数不可能为3的方幂. 取范数我们得到
所以 \(r=1, t=1, s=2, N(B)=1\) 因此 \([B]=1\)
因此
因此
因此所有的理想类的代表元在下面所列的集合中
我们证明所有上述理想所决定的理想类是不同的,首先证明
是不同的. 因为 \(\left[Q_1\right]^4=1\) 仅需证明 \(\left[Q_1\right]^2 \neq 1\). 如果 \(\left[Q_1\right]^2=1\) 即 \(Q_1^2\) 是主理想, 设
取范数得到
所以 \(x= \pm 3, y=0\). 那么
因此 \(Q_1=Q_2\), 与 \(Q_1\) 和 \(Q_2\) 是不同的素理想矛盾。因此 \(H=\left\{1,\left[Q_1\right],\left[Q_1\right]^2,\left[Q_1\right]^3\right\}\) 是 \(G=\) \(H(\mathbb{Q}(\sqrt{-65}))\) 的四阶子群, 由拉格朗日定理, \(4||G \mid\). 如果 \(|G|<8\) 那么 \(|G|=4\) 进而 \(G=H\). 因此 \(\left[P_1\right]=1,\left[Q_1\right],\left[Q_1\right]^2\), 或者 \(\left[Q_1\right]^3\). 而 \(\left[P_1\right] \neq 1\) 因为 \(2 \neq x^2+65 y^2\) 对正整数 \(x\) 和 \(y\).(练习题 19) 因此 \(\operatorname{ord}\left[P_1\right]=2\). 因为 \(\operatorname{ord}\left[Q_1\right]=\operatorname{ord}\left[Q_1\right]^3=4\) 所以 \(\left[P_1\right]=\left[Q_1\right]^2\). 因此 \(\left[P_1 Q_1^2\right]=1\) 所以 \(P Q_1^2=\langle x+y \sqrt{-65}\rangle\) 对于正整数 \(x\) 和 \(y\) . 那么取范数得
无解. 这就证明了
其中
因此
这篇文章先写到这里。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