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需要根据后台的内容改造C端前台的时候

一、首先要对生产课程和提供服务的各个系统都要了然于胸,对于后台系统的工作方式也要了然于胸,

    至于是否要将细节了解清楚,根据时间情况来确定

二、当知道了后台系统都能够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其细节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改造阶段了

三、步骤:

      【1】产出信息或功能架构

             原则_1    明确要对什么做划分   

             原则_2   使用业务和学员两把显微镜去看旧有的功能点,不要轻易相信现在的假象     

             原则_3   先认为一切都是能够使用一套规则的,实在不行再退步求分离

             ①   要对什么信息或者功能做架构呢?这个不同的产品一定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来想:要对什么做划分?要对什么做分类?知道了哪些结构之后就可以将网站支撑起来了

                   比如:确定了要对【主线课程】与【课程服务】做架构;【主线课程】要描述清楚其层级结构,【课程服务】要描述清楚商品级别的服务和班内服务

             ②   上一步确定了必要的架构之后, 需要知道为了搭建这个架构,都有哪些分散的功能点,所以就去收集功能点,收集功能点的时候一定是会有一些分类,不同类型的商品,来自不同生产

                   平台的商品,具有不同服务类型的商品等等,开始的时候这些分散的功能会有各种相互交叉的分类,但是不要被这些分类给左右,你知道继续列功能点,虽然不被分类左右,但是你必须

                   这些功能点不同维度的分类,不论是记在脑子里还是写下来,因为这会为重新分类提供更多地信息

             ③   功能点列出来之后,还不能进行架构的重新划分,为什么?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功能点都是旧有平台里的功能点,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功能这么设置合理不合理?

                   比如:7E中商品的层级那么多是合理的吗?如果不合理,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程生产系统中的讲义那么挂载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因为你可能只是像这样:层级太多,但是不同商品层级有各不一样,我改不了;表面上看挂载在章节内部的讲义和资源是有道理的,道理是:你看有的讲义要针对

                   章吧,有的讲义要针对小节吧,所以这个没办法,就还像原来这样就好了

                   但是这就错了,因为你之所以这么去回答,因为你太表面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你的基础是【我不知道课程的内容,我不知道课程实际是不是应该这样设计,所以我认为那些老师比我内行,

                   他们那么设计是合理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你的基础也是是【老师内行人,他们能在任意一个级别上挂讲义也是合理的】

 

                   如果你认为【老师是内行,我只要照做】,那么你就永远成不了内行。你的态度应该是【老师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创建课程,因为如果他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网站这么混乱】,你的任务应该是逐

                   一的去打开各种典型的课,打开讲义,看看典型商品的层级结构;你要像一个内行和学员角度去看:”这个商品为什么分这么多层级?这一级是有必要的吗?为什么别的商品都是现有班,再分科目,、

                   这个商品却先分科目在分班“,"奥,讲义里面全原来全是题啊,并不是像原来想的那样讲义都是知识啊!原来讲义是不可能挂载到各个层级的,只需要挂载第一级就好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靠,商品太多了,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看一遍,可定不能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商品的层级结构,所以我想应该设计一个松散的,自由度非常高的设计方案

                   那么恭喜你,你又采坑了:一个产品你的规则越清楚,越简单,约统一,用户的认知感就会越强,如果这里、那里都不一样,就越不好,除非你把这个产品拆成不同的产品

                   基于这个原则,你应该先去找是否能够统一的可能性,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的想方案,不断的去问各个老师,如果顺利,你会发现其实真的大家都能够统一起来;那么那个问题怎么办?

                   商品太多,不能全部看完,很简单找出典型的商品,确保你找的这些商品能够代表大部分的商品,这个找项目部要一下,十分简单;好了又解决了

 

                   经过这样拿着显微镜去观察一遍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下一步

 

              ④  将每个功能点的实际内容整理出来观察,得到这个功能点的内容和本质

              ⑤  在检查一遍各个功能点是否枚举清楚,是否枚举完毕 ,然后对各个功能点重新进行拆分与合并

                   原则1  功能点越固定越好,越松散就越差,下面这些都不行

                            这个需要老师自己去定义;这个老师自己随意发;这个这样也行,那样也行,适用的情况越多越好

                            尤其是最后那个:这个既可以挂载资料,也可以挂载讲义,也可以挂载习题,也可以挂载文章,好的,我就设计一个富文本就好

                            这就又采坑了,因为会发现从实际的业务上讲,从实际的内容上讲,根部就不能挂载文章,所以最后结论是:你就直接定义好,只能挂载知识点和习题,没有就不显示,别的不支持

                   原则2  新的功能点或者模块的具体内容和逻辑定义要十分清楚,并且把示例写好,要保证交互知道怎么画,下面这些都不行

                            资料就是富文本就好,信息流里面有课程提醒,有晨间计划,但是晨间计划的具有的时间属性,是否是资料,这些放到这个架构里面是否合适,都要想清楚

 

              ⑥  完成架构的重新设计

                   注意这只是网站主要的功能架构,还有许多的其他新的功能,旧的功能,要不断的想想架构、不同模块之间是如何作用的,如果你是一个纠结于前端页面展示的人,那么告诉你,你起码要想到

                   一种能够说服自己的展示方法,在逻辑上能够讲得通的展现方式,否则你会停滞不前,因为这距离最后还有很远

        【2】 准确清晰的描述每一个功能点

                 因为已经有了上面第⑤点,所以这一步顺理成章

                 原则1  功能点越固定越好,越松散就越差   

                 原则2  新的功能点或者模块的具体内容和逻辑定义要十分清楚,并且把示例写好,标准就是保证交互设计师知道怎么画

                 

posted @ 2018-02-28 20:31  RoperLee  阅读(17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