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无印良品

  

  到此,整个参与感的内容基本就告一段落了,最后将ALee对无印良品的介绍写于此,希望能够作为

  激励自己在设计的领域里有所建树

 

  最近这一次变革分水岭在上世纪末。在此之前的大众消费产品设计语言中,激光、故意复杂的人机

  界面、命令行等夸张的科技元素和符号广泛的出现;而苹果在上世纪末崛起"消费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从iPod击败工程机械化的MD和Zenith硬盘播放器的那一刻起,这一大潮已经开始不可阻挡——消费

  行为彻底的发生了改变,年轻、时尚、自由 、美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了

 

  在可见的将来,科技产品市场,就和女生们逛街、购物、浏览时尚杂志或者追情感剧一样,这个时代

  不少人的"恋物癖"的潜质正在不断的觉醒,而将来这种潜质将会成为主流

 

  讲科技生活化,必须要提一下:无印良品。美好的设计传递的情绪能够如此慰藉人心

 

  无印良品是来自日本的一个生活杂牌。字如其意,没有品牌,但是质量很好。一开始它主要做生活与

  日用品,到今天已经覆盖了方方面面,包括科技电子产品。无印良品的品牌的成功等于是挑战了传统

  品牌的一些理论。可怕的有两点:第一,传统品牌恨不得将品牌标志都贴上去,特别是某些奢侈品,

  但是无印良品的产品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标识,非常的诡异,却又自成品牌,不可替代;第二,我们都

  在提专注,你的品牌覆盖是有限的,很多品牌只能够做电器,做不了衣服,做衣服则做不了电器。但

  是它基本上全品类覆盖,所以它背后的魔力是什么?

 

  

 

  无印良品诞生于1980年,战后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危机,无印良品提出的设计主张是刚好够用的产

  品。"这样就好"是为需求设计,而不是为欲望设计,它用了世界上做好的设计师、最好的生产工艺、

  用最合理的价格出售,产品都非常的便宜。

 

  无印良品刚刚创立的时候,第一任设计师叫田中一光,是当今很伟大的平面设计师,他一开始在定义

  无印良品的时候,说了三个核心的词,认为要做好这个品牌,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推广,好的展示环

  境。

 

  他一开始就定义了这样的基调,一定要有最好的产品,在传播的时候一定要有最顶尖的传播,所以你

  看到他们的有超出你想象的产品和产品海报,包括他们的卖场设计。他们很重视卖场这种家的感觉,

  很多细节,比如说,他会将天花板去掉,让管道直露,摆放的容器和牌子都尽可能是手工天然的。当

  时,他们为了找一个篮子,经常会到民间寻找传统的工艺品,来凸显这种家的感觉

 

  

  

  

 

  你会发现,这些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出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

  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品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未来属于能够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属于精品化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

  设计师和艺术家,生活即艺术

posted @ 2015-08-16 21:29  RoperLee  阅读(25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