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维基拓荒者
#维基——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我们说过让群体达到协同生产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梯级,但是维基理念给了我们一种选择。维基出自夏威夷语,意思是“快”;
维基百科的创建者威尔士早在创建维基百科之前曾经创办了一个叫做Bomis的因特网公司,在运营Bomis的过程中,他对于
协同创造的结果有所体验。Bomi当时做的是帮助用户(主要是男性)建立和展示各类主题网站收藏,例如设计夸张的汽车,或
者衣不蔽体的小明星,它就像是一个由用户负责的Maxim杂志。他看到用户能够迅速的且不计成本的彼此分享信息,所以他认为
这种协同创造可以应用受到其他的领域中。因此有了创建一个由大众提供信息组成的百科全书的想法,开始时由于没有现在维基
的思想,所以开始做的并不成功,网站上的文章数量的增长速度非常的缓慢。
直到后来威尔士听说了维基的思想,从而真正的创建了维基百科,并大获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维基软件是由坎宁安在1995年
创造的。坎宁安的维基是一个用户可以参与编辑的网站,并成为后来维基的模型。在维基的每一页上某个地方都有一个按钮,上面
往往写着”编辑一下“,如需用户进行网页内容的删除、改写和添加。坎宁安获得了成功。

#维基百科成长如此之快,为什么它的成长没有被胡言乱语所充斥?#

有几个原因是不容忽略的:
一是,它的受众是广泛的,不仅如此,它所受到的关注度户用户的兴趣是非常的大的;
二是,一旦当它的关注度和用户的情趣提高之后,那么公众的自行的审阅和纠错能力会超出你的想象;
上面的两条原因都是不可缺少的,维基百科上持续的公众审阅创造了重大的价值。对于那些尚未充分体会到它的人,这种价值
是非常容易被低估的。但是如果能够真正的发挥公众的自行审阅力量,你必须得保证,维基百科的受关注度非常的高,只有大量的
参与者,纠错才能够最终达成,当足够多的人关心一篇文章,并既有意愿又有手段迅速的捍卫它,绝大多数的恶意破坏都会因此而
泄气!否则,如果喜爱维基百科的人们都同时失去兴趣,那么它几乎会瞬间消失!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说,那就是引导。你会发现维基百科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基本上都相同,非常的规范,这一点单凭着用
户的完全自由的发挥是非常难达到这一点的;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引导形成一种“大家都默认”的社区工作方式;尽管维基百科被用
于各类写作,但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维基百科是提供了一些参考版本的网页内容,虽然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轻之规定,但是早期用
户主要受到现有百科全书修此模式的引导,并根据此同步他们的工作:大家对于维基百科中项目的写作要求具有一种共识。这一点
帮助了协调用户,但是它与软件无关,而是使用软件社区的一种特质!正是维基百科先做好了一个示范或者说是一个“窄版本”,为
后来的实验性应用提供了一个高可见度的模型,种种进化才能够成为可能!
最后,维基百科还有一些手段能够进行防御,其中最极端的一个防御能力就是锁定一个页面,除极少数的最精诚的用户外,阻止
所有的人编辑网页,直到相关的狂热情绪平息下来。还有一种手段就是,限制未注册用户创建一篇全新的文章的权限!早在维基的初
创时期,坎宁安就已经提出一个观点:让社区尽可能多的自己做事情,而当社区不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加上软件或者技术的解决
方法!记住,在任何的行动中,在开始的时候,你总不可能将所有的意外情况考虑到,在路上,你会发现总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解决那
些突发问题得!

#维基百科中公众是如何进行劳动分工的?#
非常明显的是,维基百科的劳动分工是自发的分工,没有任何的管理,这是维基百科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创造这些
个体行为的关键在于给予普通用户尽可能多的自由!
我们发现在有时候在维基百科中的某些文章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仅仅就有一句话,有关力沥青的第一篇文章全文是:“沥青是用来
盖马路的一种材料”。这篇文章著名这是由一个名为西达尼的用户在2001年3月份在维基百科诞生之际创建的,其作用仅仅相当于一
个“树桩”,告诉公众这里有一篇关于沥青的文章;但是正是没有限制用户的贡献率的最低界限,反倒提升了公众的参与度,因为这就
形成了一种氛围——”不论你是谁,只要你懂得如何编辑,那么你做多少,做的好坏,我们都非常的感谢“!而像树桩这种抛砖引玉的
作用是非常大的,只用这种氛围让所有的公众的看到,那么以后的修改、撤销、添加、甚至是修改语法错误的工作才会源源不断的发
生。
这种氛围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能够让”高手“和”普通人“能够开心的共处!不论是什么形式的维基,如果这一点做的
不好,那么失败就是在所难免的。随着时间的增长,一定有某些在行的用户的贡献率非常的高(而这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其他的
绝大部分用户的贡献非常的少,这时候一定不能够让那些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感到自己和极少数的在行人的差距太大,至少不要打击他
们的积极性,否则最终维基的实际参与用户就只会剩下这些极少数的人,这无疑是一种悲剧;群体的增大和长时间相处会导致”名人“
的诞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在维基理念中,有时候是一种致命的东西,如何在做到”去名人化“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参与者,是
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