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化的本质来看IT部门的职责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本质?
有人说它提高了办公效率,也有人说它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运营水平。
从哲学的角度,这些都是“现象”却不是“本质”。
“现象”时常是多样的,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企业与组织,对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路径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信息化建设”不同的现象认知。而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这就是我们要去追本溯源的原因,因为了解事物本质后,预示着你了解它的内在逻辑和趋向,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思考体系”,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式”。
中兴通讯CEO陈虎老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书中描述了上述的流程,其实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逻辑。 药康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具体地去说,通过信息系统地链接,更好地打通三个循环体系:业务循环、管理循环及信息循环。对内的循环改造,体现在对外的”能力输出“,即更高效地实现客户价值。
东方雨虹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质量奖“荣誉,而获得此荣誉的企业,像华为、三一重工,在中国也不过是寥寥而已。它花了10年的时间,建了1套“卓越绩效”地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内,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定位并最终被抽象化成“汽车的某个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职责。
那么,在雨虹,IT部门是这辆车子的什么部位呢?
车辆在改装的时候,需要动仪表盘,需要知道怎么把车辆的状况展示出来;在设计车辆的时候,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知道车辆的倒后镜、仪表盘,还得知道怎么跟外界进行通讯,怎么帮车辆进行导航、进行资源的调度。而这些资源都体现在车辆的中控信息平台上。雨虹的IT部承担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职能,通过各类数据和信息面板的按钮控制,更好地完成车辆各个模块协同调度,实现了车辆与人的交互,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驾驶人员。
所以,不管你是系统应用部门、网络运维部门,还是软件开发部门,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而提升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或者说是思想,应该在我们的脑袋里时刻紧绷着。
更有效、更创新、更高效去打通上述的3个循环体系,完成内部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并将它执行到每次项目开发、系统功能设计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提升企业客户化业务处理能力,并实现客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