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Week 6

前言:好晦涩难懂啊,为什么要搞这么麻烦的术语,讲半天不就是人性和兽性吗,讲个几分钟就行了,讲这么多干啥,举例子做论证吗?

伦理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伦生 理成 道化德:伦生理,理成道,道化德

区别

(1) 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道德绑架)
(2) 伦理是双向性的义务;道德是单向性的义务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信之。

(3) 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
伦理是群体性意识自觉,道德是个体性的意识自觉
(4) 伦理是对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行为应当的表达和实现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六花-1


伦理规范和道德难题

电车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和道德之间的争论。

伦理困局貌似难以决断,往往是因为我们只关注伦理规范之间的冲突状况,而没有进一步注意到在伦理规范后面还存在着道德语法。

也就是说,在伦理的“规范性”规则下面还存在深层结构的“语法性”规则,用来解释如何恰当使用伦理规范。
比如说,不许说谎、不许偷窃、不许杀人,等等,是伦理规范,可是这些规范本身无法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运用或者不可运用。而如何运用伦理规范显然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可以对杀人犯说谎以拯救无辜者的生命,可以偷窃杀人犯的枪使其无法杀人,可以打死杀人犯而阻止他的屠杀行为。
如果在这些情景下仍然坚持无条件地使用伦理规范,就反而是反道德的。

伦理规范不是善遍有效的,它是否有效取决于情境,而一条规范具体适用于什么情况,是由道德语法去确定的。 这意味着,道德语法必须是普遍有效的。

在道德语法中,也许最重要的是它的“构成性”规则,这种构成性规则可以判别任何一条道德元规则是否普遍有效。简单地说,如果一种行为被人们普遍模仿而获得正面回报那么意味着这是普遍有效的道德行为;如果一种行为被人们普遍模仿而获得负面报复,那么意味着这是反道德行为。


城市夜景-城市天际线

从自然选择到伦理选择

自然选择通过进化的方法解决了人的形式问题,这为人成为伦理的人、道德的人创造了条件。

古猿进化出人的形式之后,人这个新物种出现,古猿物种消失,自然选择逐渐减弱,伦理选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比如说,人选择做人还是做兽,这是伦理选择。

在伦理选择阶段,进化不再发挥作用。尽管有身高、外形及器官功能调节等类进化现象,但是这些属于身体机能的调节而不是进化。

在伦理选择阶段,人往往借助某种方法或科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改造,以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改造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性改变,它不是被动地等待改造的出现,而是人工主动干预的结果,是主观意志的体现。

人体改造的方法就是人工干预,例如为获得某种特殊技能而进行的某种人体训练。
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对人自身的干预,已经不是自然选择进程中的进化所能比拟了。人体改造为科学选择的出现积累了经验,也为科学选择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加快伦理选择的进程,迎接科学选择早日来临。


伦理选择:斯托芬斯

斯芬克斯的故事

斯芬克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形象,她最早出现在古埃及神话里,大约于公元前1600年传入希腊。她蹲守在前往忒拜的十字路口,要求过往的行人回答一个谜语,凡是破解不了她的谜语的人都会被杀死。斯芬克斯的谜语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人!但是忒拜人都猜不出来,后来俄狄浦斯说出了谜底。

斯芬克斯之谜

这个关于人的谜语,在当时难倒了许多人,因此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在今天看来,这个谜语的价值并非在于难解,而是在于它为我们理解人给出了重要启示。

斯芬克斯关于人的谜语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将人和兽区别开来的问题。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当人类经过自然选择而获得人的外形的时候!人类也同时发现自己身上仍然保留了许多兽的特性,如生存和繁殖的本能。
斯芬克斯因为有人的头脑而认识到自己不同于兽,但是由她的狮子身体和蛇尾所体现的原欲又让她感到自己无异于兽.她渴望知道,她究竟是人还是兽,她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人的困惑,斯芬克斯之谜也就这样产生了。

(就是小时候的脑筋急转弯哈哈)

类似的还有中国的《山海经》,也有好多人面兽身的形象。

斯芬克斯因子

伏羲和女娲用手执的矩和规,象征做人的伦理,而斯芬克斯则直接用关于人的谜语来追寻做人的答案。显然,东西方用不同的伦理表达,探索的都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人面兽身的伏羲女妈和斯芬克斯身上都保留着人性和兽性共存的特点,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为女娲因子(也可称为伏羲因子)或斯芬克斯因子,用以说明人身上保留的做人和做兽的两种力量是无法分离的。

在伦理选择理论体系中,女娲因子(Nuwafactor)是同伏羲因子(Fuxi factor)和斯芬克斯因子(Sphinxfactor)意义相同的术语,用来解释人身上善恶并存的特点。
斯芬克斯因子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两部分构成,因此它们也是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总称。由于人是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成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的选择是关于人性或兽性的选择。

人性因子

人性因子不同于人性,人性因子是人的伦理意识,因而是
人性的种子,而人性是人区别于兽的本质特征。
人性因子的作用是约束和控制兽性因子,是人类在从摩尔
根所说的野蛮阶段向文明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够导致
自身进化为人的决定性因素。
人性因子的作用是约束和控制兽性
因子。正是人性因子的出现,人才会产生伦理意识并获得人性,人才能从兽变为
人。

在伦理选择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人如何用人性因子约束兽性因子选择做人而不是做兽。因此,做人是伦理选择的最终目的。

兽性因子

兽性因子与人性因子相对,其表现形式为自由意志和自然意志。鲁性因子是人的动物性本能的体现,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兽性残留,也是人身上存在的非理性因素。

1761015558593


伦理选择的本质:做人还是做兽

伦理选择在本质上是做人还是做兽的身份的选择,做人的动力来自人性因子,做兽的动力来自兽性因子。人性因子通过人头体现理性力量,兽性因子通过兽体体现原始本能。由于人身上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始终存在,因此人始终都处于做人和做兽的自我选择中。

兽性因子是古猿进化成人之后的动物性残留,是人身上本能的一部分,因此做兽既是人的本能反应,也是人的自然倾向。鲁性因子转化成自然意志在人身上发生作用,是推动人做兽的力量。自然意志从人的本能转换而来,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意志。如果兽性因子得不到约束,人就就会在兽性因子引导下选择做兽。

尽管兽性因子是人身上的原始动力,但它只是从属因子,而人性因子是主导因子能够抑制和约束兽性因子,引导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兽性因子得不到约束,人就会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人就会因为兽性泛滥而失去人性的光彩。

亚当和夏娃也是这样的例子。


伦理选择:道德文明

先来看两个故事。

一、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针对人类文明是怎样发展的问题“人类是怎样度过已往这些一摩尔根首先提出一系列疑问:个又一个的时代的?蒙昧人是怎样以慢得几乎觉察不到的步伐前进,而达到野蛮社会的高级状态的?野蛮人又是怎样经过类似的渐进而最后达到文明社会的?”

考古学界以人类普遍使用的工具为标准,将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摩尔根认为,从某些目的来看这种划分非常有用,但是却不能解决不同时期工具使用的重叠问题,于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大时期。

二、恩格斯还强调:“非常清楚,这样就在原始历史的研究方面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母权制民族成了整个这门科学所围着旋转的轴心;自从它被发现以后,人们才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研究和研究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整理所得的”结果。

恩格斯同样从氏族婚姻的分析中发现了从群婚向专偶婚演变过程中伦理所发挥的作用。他说:“个体婚制对希腊人说来就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必须履行的对神、对国家和对自己祖先的义务。在雅典,法律不仅规定必须结婚,而”且规定丈夫必须履行一定的最低限度的所谓婚姻义务。

从摩尔根和恩格斯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文明:

  1. 由生产力推动的社会文明
  2. 由伦理推动的道德文明
  • 社会文明是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实现的,它致力于社会文明水准的提高
  • 而道德文明是在伦理选择活动中实现的,它致力于个人道德水准的提高。

无论是在摩尔根还是在恩格斯或者其他人类学家的著述中都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但是却缺少对人的道德文明进步的解释,缺少对人怎样做人的关注。

动漫-城市夜景-白发


伦理选择:教海

进化是自然选择的方法,教海是伦理选择的方法。

教诲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和学习。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结果。通过教导和学习从中获得教诲,学会做人,这是教诲的目的,也是伦理选择的过程。

文学
文学的主要功能是教诲。
为了解释文本、正确理解文本和从文本中得到教诲文学批评是为文学作为工具使用服务的,有批评出现了。文学作品的导读、评论、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都是用.于解释文学文本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文学工具的使用说明书
解释文学文本需要批评方法,不同的方法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众多文学批评方法中的一种。它在伦理选择理论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批评话语,利用自己的批评术语对文学进行解读、分析、阐释和批评,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读者阅读、欣赏和理解文学,从文学中获得道德启示而做好人生的伦理选择。

儿童文学的教海功能:伦理混沌与启蒙

  • 婴儿出生后在进入伦理选择过程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伦理混沌中,同兽无异。伦理混沌的这段时间属于人所经历的后自然选择(post-natural selection)过程,即人所经历的婴儿阶段。
  • 幼儿阶段指的是儿童的年龄处于1-6岁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伦理意识开始出现。6岁至12岁是儿童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儿童的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等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主动地进行伦理选择。

伦理选择(Ethical Selection)过程是自然选择完成之后人类道德文明的新阶段,是人必须经历的通过具体的自我伦理选择(EthicalChoice)活动获取人的道德本质的过程。通过伦理选择,人才能走出蒙昧,脱离野蛮,进入道德文明。伦理选择不是所有物种的选择而只是人类的选择。人的一生是一个EthicalSelection(伦理选择)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到死的做人过程。但是,人一生的伦理选择过程却是由具体的伦理选择(EthicalChoice)构成的。

Ethical Selection(伦理选择)从达尔文的NaturalSelection(自然选择)发展而来,它是同自然选择相对应的术语,指的是人完成自然选择之后所必须经历的获取人的本质的伦理选择过程。Ethical Selection同Ethical Choice的区别在于,前者指人获取本质的整个伦理选择过程,后者指整个过程中的一个个选择。EthicalSelection是单数,是整个过程,而EthicalChoice是复数,是Ethical Selection整个过程的具体构成。因此,Ethical Selection是由具体的Ethical Choice推动的,是由一个个Ethical Choices构成的。

二次元-侧脸

posted @ 2025-10-22 19:01  慕迟离  阅读(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