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1.FHS规范及目录结构


约定俗称的目录规范可分享(可以分享给网络上其他主机挂载使用的)
不可分享(配置文件)
不可变(函数库/说明文件/配置文件)
可变(日志)根目录
usr二级目录
可分享不可变动(unixt software resourse)
默认软件的目录,相当于programfiles/windows,下面一般会有bin、local下安装不是由发行版提供的一些软件,比如mysql
bin可执行的文件/单位维护模式下/必要命令
home家目录/系统默认的一个家目录/新增一个账号
etc配置文件/账号密码/启动文件/可查阅/root用户更改
var动态数据,缓存,登录日志,软件运行产生的文件lib、log
2.VFS
Linux哲学:“一切皆文件”!!!


VFS特性:
全称(虚拟文件系统)
内核层抽象出通用的文件系统接口
支持文件、网络、特殊文件系统
Linux文件系统特点:
树形分层结构
一切皆文件(文件、设备统一管理)
Centos8默认文件系统
Linux文件系统(XFS)
高性能64位日志文件系统
带有日志功能防止宕机丢数据
原生提供备份工具(xfsdump/xfsrestore)
3.linux格式化磁盘及挂载
创建一块磁盘步骤:设置 - 存储 - 控制器 - 新增 - 启动虚拟机
df -Th 看一下文件系统的分区
fdisk -l 查看磁盘分区表
fdisk /dev/sdb 分区命令
m 看帮助
d 删除已有分区
n 添加新的分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l 查看所有支持的类型
p 显示现有分区信息
w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并退出
mkfs.xfs /dev/sdb 格式化磁盘分区
df -h 验证是否挂载成功
mkdir u1 根目录创建文件夹
mount /dev/sdb01 /u1 挂载到某个目录下面
4.目录存储结构


inode:存储数据的元数据(权限/时间/字节数)
数据块:存储数据本身
8个扇区一个块,4kb,数据区、inode区,占硬盘的12.8%
df -i 查看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
通过inode来识别文件,系统通过文件名找到inode号码,根据inode号码找见文件的信息,根据信息找见系统的block,读出ls -i a.txt 可以看到文件的inode的号码
ll
ls -li/tmp 显示该目录下包含inode信息的所有文件信息
ls -i tmp/ 查看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stat file_name 查看单文件元数据
df -i 查看磁盘inode使用情况
df -h 磁盘使用情况
ls -li 查看每个文件的inode
mv a.txt c.txt 改变文件名,inode是不变的
硬链接命令: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可以替代cp命令)
1.同一个inode号指定多个文件名
2.不占用新的磁盘空间
ln a.txt b.txt #硬连接,同一个inode,并复制数据
软链接命令: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可以理解成一种访问的快捷方式)
1.创建新的inode
2.占用新的磁盘空间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