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笔记 Prerequisite-Driven Deep Knowledge Tracing
摘要
这篇文章考虑了知识追踪任务中概念之间的先决条件关系,为了能够建模这种关系,将先决条件关系建模为有序对(ordering pairs),用作知识追踪模型中的约束,提出了PDKT-C(Prerequisite-driven Deep Knowledge Tracing with Constraint modeling)
方法
1 对习题序列的建模
这一部分主要是使用GRU来建模,学生在时间\(t\)的知识状态为\(\mathbf{h}_{i,t}\) ,那么学生\(i\)对于一个知识点\(k\)的掌握为
\(c_k\)是知识点的嵌入表示
2 对先决条件的建模
给定\(k_1\)是\(k_2\)的先决条件,那么存在如下两个要求:
\(R_1\):如果学生\(i\)在时间\(t_2\)掌握了\(k_2\),那么我们直觉上认为他从那以后也掌握了\(k_1\) ,形式化定义为\((m_{i,k_2,t_2}=1)\Rightarrow(m_{i,k_1,t_1}=1)\),其中\(t_1\ge t_2\)
\(R_2\):如果学生\(i\)没在时间\(t_1\)掌握了\(k_1\),那大概率也没掌握了\(k_2\) ,形式化定义为\((m_{i,k_1,t_1}=0)\Rightarrow(m_{i,k_2,t_2}=0)\),其中\(t_2\ge t_1\)
这两个条件并不容易建模,于是文章提出另一个版本:
\(\widetilde{R}_1\):如果\(P(m_{i,k_2,t_2}=1)\)很大,那么\(P(m_{i,k_1,t_1}=1)\)也会很大
\(\widetilde{R}_2\):如果\(P(m_{i,k_1,t_1}=1)\)很小,那么\(P(m_{i,k_2,t_2}=1)\)也会很小
进一步有:
它可以作为正则项出现在目标函数中: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