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信息学竞赛
多年后在绍兴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X 依然清楚地记得父亲第一次向他提到信息学竞赛的场景。那是 2019 年的暑假,一个燥热的夏夜,电动车引擎的震动声混杂着喧嚣的人群声,父亲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听过有一个c++编程的课程,你要去试一试吗。”
“嗯。”
散乱的霓虹灯光在 X 眼前晃动,或许是刚从补习班下课,X 心不在焉得答应了一声。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将引起北美大陆的龙卷风。那时的他不知道的是,当下不经意地一次决定,让他往后的日子驶入了一条充满漩涡与暗流的航道。
1
初次接触到 c++ 的 X 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各种单词符号的组合就能到处一个特殊的运行结果,或者是在网站上提交一份可以通过的代码带给他强烈的成就感,让他对信息学的兴趣不断增加。X 开始不满足于一周一节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2020 年初,疫情将所有人封在家中,但也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空余时间自学语法。
2020 年的暑假,X 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算法。补习机构的老师向他推荐了省组织单位主办的夏令营。那一年的初赛已经迫在眉睫,X 报名了 csp-s 和 csp-j 的初赛,遗憾的是,X 只通过了 csp-j 的初赛,并在复赛以 220 分获得了一等奖。
父亲为在朋友的推荐下,将他带到了附近一所中学的信息教练 S 老师家中学习。在那里,X 接触到了更多种类的算法与更加困难的题目。应接不暇的新知识让他学习日程更加忙碌起来。同时那所中学的学长为他带来了更加频繁的训练。X 逐渐感受到复杂算法中更加深刻的内涵与题目考点变化多端的形态,与此同时,解决这些更加困难题目带给他的成就感与日俱增。
时间在敲敲打打下从指尖下淌过,2021 年在眨眼之间已经到来。
2
S 老师将 X 推荐到当地前列的一所高中,在这里,X 遇到了日后指导他整个竞赛生涯的教练,以及日后关系匪浅的同学:N,Y,S,L。经历了 csp-s 的失利之后,X 在 noip2021 中获得一等奖,与那所高中签了中考考到普高线便能入学的约,虽然将将超出分数线,但是教练依旧建议 X 尝试学习更加复杂的算法。
次年,X 参加了最后一届福建省选。日常的训练当中,X 接触到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有些直到今日,X 仍旧没能完全地理解,他只得囫囵吞枣,尽量地理解他所能接受的东西。教练依旧鼓励他继续保持训练,并在 noip2022 到来前停课训练。
初三到来之际,X 正式开始了停课生活,每日在机房中参加线上的比赛。除去机房内水平高出他的 N 和 L,X 见识到了全国各处的高水平选手,这一切都给 X 带来了压力,或者是某种刺激。日复一日的训练-补题的生活中,noip2022 悄然到来。
那一年的 noip 不同寻常的题目顺序,强度不够的大样例,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让 X 本来似乎并不高的分数在最后的排名显得并不那么低。紧随之后的联合省选,day1 较高的题目难度与 day2 较多细节的第一题,使得 X 稳健地打暴力策略收获到了意料之外的成绩:省队线下的第一名。省选之后的 THUSC,X 拿到了一等约。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教练的建议下,X 报名了 NOI2023 的 D 类名额。
NOI2023 是 X 第一次参加官方组织的线下大型比赛。相比已经参加过一次 NOI 的 N,X 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与新奇。在成都七中的宿舍,X 认识了同省其他学校的竞赛选手。两天的机试中,X 拿到了 288 分。当他在 day2 考试的第四个半小时时通过 T1 的时候,X一度认为自己可以获得银牌了。388 的总分放在往年都足以银牌。
出乎意料的结果是,那年的金牌银牌分数线来到近几年的新高。X 与银牌失之交臂,这一结果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不断加剧内卷的环境与越来越高的选手水平,使得分数线不断上涨。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但是当时的 X 并未意识到这一切,而是以为这次考试只是一次意外。
3
2023 年 9 月,高一。
经过一个暑假的训练,X 重新开始准备 noip。或许是智力水平的发展,也可能是积累了更多题目,X 去年毫无思路的题目今年有时也可以做出。参加线上集训的模拟赛时,成绩也水涨船高。“既然去年的成绩已经达到了省队下的第一名,今年想必可以进入省队”。抱着这样的想法,X 走进了 noip 的考场。
延续一贯保守的策略,X 每写完一题就拍一题,在两个多小时之时过了前两个题。按照去年最后的情况,通过两个题基本上就已经在队线之上了。但剩余的时间并没有让 X 通过第三个题或者第四个题,最后 X 在拼了最后两个题的暴力之后结束了考试。
出乎 X 意料之外,省队线来到 335 分。第四题反而相较于第三题更简单。离队线的差距加剧了 X 省选时的心理压力,第一天考试再花一个小时通过第一题之后,X 没有对拍,而是直接做第二题,最后却以失败告终。第二天在 noip 与第一天的双重失利之下最终也没能打出翻盘的分数。第一天的第一题也由于没有对拍而挂分,惨淡收尾。
X 唯一值得一说的表现可能是那年的 WC。半个小时通过第一题之后,第二题稳扎稳打,最后成功通过,X 也依靠前两题的满分与第三题的暴力在那年压线拿到金牌。
省选与冬令营截然不同的表现使 X 陷入怀疑。“我真的还有机会进入省队吗?”,X 扪心自问。但是时间已经不容他继续怀疑与蹉跎,因为高二,他的最后一个赛季,已经来到。
4
暂时忘却年初省选的阴霾,重新准备 noip 的 X 感觉在模拟赛中的发挥与去年相比再次有了进步。这无疑向他注入些许信心。但是以一切在 noip 的考场上再次发生了变化。刚刚开考之时,X 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手在颤抖,读完第一题之后,X 脑海中有一个难以实现的想法,X 尝试寻找更加简便的做法,但是混乱的头脑难以支撑他继续思考了。
“不能再浪费时间了”,X 下定决心,开始实现自己复杂的做法,终于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完成,紧接完成第二题。时间早已过半,此时第三题第四题都还没有看。去年相同的情况历历在目,失败的阴云再次笼罩在 X 的头顶。现在只有拼第三题和第四题暴力才有机会挽救局势。最后的成绩刚好位于 noip 的省队线。
“过了一年似乎没有任何长进”,离开考场的 X 如此想着,L和N,包括学弟都 ak 了比赛,再次回想起年初省选的惨痛经历,X 不确定明年的省选是否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年初的省选第一天的省队线并不需要通过第二题,甚至不需要高分的暴力。当时自己的夸大了进入省队的难度。“并且今年需要逆转的分数也比去年更少”,X 的前路明暗交叠,湍急的浪潮将他带入了未知的漩涡当中。
X 依旧保持着训练,他已经不知道当时的情绪,只记得时间不断向前奔涌,转眼之间来到 2025。年初的 WC,X 也没能打出想要的成绩,第一题无谓的看错题目浪费了他太多时间,对题目难度估计错误让他没能获得更高的分数。但是此时的他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已没有太多的考虑,省选已经近在眼前。
省队选拔的第一天,X 快速的通过的第一题,似乎剩余的两个题有了充足的做题时间。但是意外的是,X 没有算清楚第二题的时间复杂度,花费两三个小时写的代码拿不到除去最低一档分以外更多的分,第三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更多的分数。大部分人的第三题都比 X 高出 50 分,进入省队的希望再次变得渺茫起来。
回想起去年的经历,那时的 X 错误地估计了省队线,导致策略激进,心态出现了裂痕。“或许并没有那么多人比我高出那么多分。明天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场考试了,无论如何,不留遗憾就可以了”。第二天的考试,X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通过第一题,接着开了第二题。令人惊奇的是,这道题与去年的第二试的第二题极为相似,一个月前,X还重新复习了遍。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不同的是,X 清楚地知道他该如何入手,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X 成功调出自己所能获得的最高分数。172 分,是第二天的标准分。X 走出考场,这个分数进入省队已经绰绰有余。
接下来的几个月,X 和 N,还有学弟组队参加了 THUPC。5 月份,X 参加 apio,但是不同寻常的题目风格让他没能拿到奖牌。来不及难过,X 的最后一场考试 NOI 近在咫尺——
5
重新回到绍兴一中,一切似乎都那么熟悉,也那么陌生。不同于 1 月份 X 参加冬令营,此时他为省队成员参加他的最后一场考试。时间走得很慢,却又在不经意之间掠过。考前的晚上,X 躺在床上尝试入睡。半梦半醒当中,他仿佛望见五年前的自己,在机构当中学习着基本的语法,现在的自己却已经迎来最后的考试。
第一天的第一题,X 花了半个小时成功通过,接下来是第二题,简单分析性质之后,X 发现已经有了 70 多分。时间在实现与调试当中流逝,中途的 X 还发现自己结论错误。不过修改之后的结论更为简洁,3.5 小时时,X 通过第二题。此时的他觉得自己就要 ak 了!但是面对第三题,X 陷入了困境,苦苦思考一个多小时之后依旧只会 8 分。最后的五分钟,X 突然福至心灵,但是时间已经不够了!
离开考场的 X 发现同行的人分数奇高,N 和 L 都获得了 280,学弟也拿到 256。X 被意想不到的结果打了个措不及手,但他依旧相信第一题的银牌线不能上 200。考试日的第二天,X 用一个小时过了第一题,再用两个半小时拿到第二题的 60 分。此时的 X 精疲力竭,他读完第三题的题面,开始拼暴力,但是如何调试都无法通过样例。时间所剩无几,突然之间 X 发现自己读错题了,修修改改之后依旧无法通过样例。原来还有一处读错了!获得最后一题的 35 分之后,赛程已经来到尾声,没有时间再优化第二题了。
考试结束时候,X 发现 N 马失前蹄,他在做第三题的时候也读错题了!只在最后10秒中草草写完编译,没有时间进行更多的检查,第三题只有 10 分。但是 L 和学弟都拿到了 240 分以上的分数,顺利拿到了金牌。去年进入集训队的 N 最后拿到50多名,不胜唏嘘。
6
颁奖典礼上的 X 仿佛回到了 NOI2023,那一年的他看着学长 J 进入集训队,X 坐在 J 的边上,对未来的生涯充满信心。过去的画面与现在的场景交错融合,X 最终以 503 的分数获得银牌。领奖台上的探照灯与过去场场比赛的光影重叠,已经难以辨别自己身处何处,或许的 2024 年的重庆,2024 年的杭州,抑或是2025年的绍兴。X 的最后一场比赛已经结束,他真的意识到自己竞赛生涯已经结束了吗?贯穿他 6 年生活的竞赛之路,恍惚中他又回到了 2019 年的那个盛夏,在父亲电动车的后座上,他应下去参加编程课。从此踏上一条艰难但又迷人的路。
长江后浪推前浪,选手的水平每年都在上升,NOI 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X 并没能成为耀眼的后浪,像 N 和 L 一样进入集训队。他只能作为被拍在岸边的前浪,在时间之海中泛起小小的波纹。纵观他的竞赛生涯,高光的时候屈指可数,但是这依旧是他的故事,或许并没有那么精彩绝伦,没有那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他学生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部分福建参赛选手与教练合照)
谨以此文,献给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家人,老师,同学
谨以此文,献给贯穿于我目前近三分之一生命的信息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