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 找到最终的安全状态(DFS)

802. 找到最终的安全状态

有一个有 n 个节点的有向图,节点按 0 到 n - 1 编号。图由一个 索引从 0 开始 的 2D 整数数组 graph表示, graph[i]是与节点 i 相邻的节点的整数数组,这意味着从节点 i 到 graph[i]中的每个节点都有一条边。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连出的有向边,则它是 终端节点 。如果没有出边,则节点为终端节点。如果从该节点开始的所有可能路径都通向一个 终端节点 ,则该节点为 安全节点 。

返回一个由图中所有 安全节点 组成的数组作为答案。答案数组中的元素应当按 升序 排列。

 

示例 1:

Illustration of graph

输入:graph = [[1,2],[2,3],[5],[0],[5],[],[]]
输出:[2,4,5,6]
解释:示意图如上。
节点5和节点6是终端节点,因为它们都没有出边。
从节点2、4、5和6开始的所有路径都指向节点5或6。

示例 2:

输入:graph = [[1,2,3,4],[1,2],[3,4],[0,4],[]]
输出:[4]
解释:
只有节点4是终端节点,从节点4开始的所有路径都通向节点4。

 

提示:

  • n == graph.length
  • 1 <= n <= 104
  • 0 <= graph[i].length <= n
  • graph[i] 按严格递增顺序排列。
  • 图中可能包含自环。
  • 图中边的数目在范围 [1, 4 * 104] 内。
 1 class Solution {
 2 public:
 3     bool IsExistSafeNode(int x, const vector<vector<int>> &graph, vector<int> &visited) {
 4         // 如果访问过.返回是否存在安全节点:visited[x]值为1表示访问过,值为2表示存在安全节点
 5         if (visited[x]) {
 6             return (visited[x] == 2);
 7         }
 8         visited[x] = 1;
 9         for (auto &val : graph[x]) {
10             if (!IsExistSafeNode(val, graph, visited)) {
11                 return false;
12             }
13         }
14         visited[x] = 2;
15         return true;
16     }
17     vector<int> eventualSafeNodes(vector<vector<int>>& graph) {
18         int n = graph.size();
19         vector<int> visited(n, 0); // 存储节点的访问标记: 0——未访问, 1——已访问, 2——存在安全节点
20         vector<int> ans;
21         for (int i = 0; i < n; i++) {
22             if (IsExistSafeNode(i, graph, visited)) {
23                 ans.push_back(i);
24             }
25         }
26         return ans;
27     }
28 };

 

posted @ 2022-04-07 15:13  跳动的休止符  阅读(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