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笔记
网络时延
- 发送时延 \(\frac{分组长度(b)}{发送速率(b/s)}\)
-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m)}{电磁波传播速率(m/s)}\)
- 处理时延不计算
OSI体系结构(从下往上):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运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解决通信双方交换信息的表示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文本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等。)
- 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 (从下往上)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层 IP协议 (IP协议互连不同的网络接口,IP协议可以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服务)
- 运输层 TCP UDP协议
-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HTTP,SMTP,DNS等)
原理体系结构 (从下往上)
- 物理层 (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问题)
- 数据链路层 (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 网络层 (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的问题)
- 运输层 (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 应用层 (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语法 (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 (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
- 物理层:比特流
- 数据链路层:帧
- 网络层:IP数据报或分组
- 运输层:TCP报文段或UDP报文段
- 应用层:报文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交换的数据包)
- 多个SDU可以组成一个PDU,一个SDU也可划分为多个PDU。
- 数据链路层的访问服务点为帧的类型字段
- 网络层的访问服务点为IP数据报首部的“协议字段”
- 运输层的访问服务点为“端口号”
posted @
2021-11-12 20:04
Lumennn
阅读(
77)
评论()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