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的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陷阱

一、单一化思维的陷阱是如何困住人的?

先来看第一个,单一化思维的陷阱。我们可以从一个笑话讲起。说悬崖上建了一个养鸡场,有一天养鸡场里的鸡看到山崖下竖起了一块巨大的招牌,上面写道:“如果你不飞,怎么知道你是不是一只雄鹰?”看到这块牌子,很多鸡觉得讲得有道理:“对啊,如果不试一试,我怎么知道我会不会是一只雄鹰呢?”于是它们走到悬崖边,一跃而下,想要展翅翱翔。但结果你大概也猜到了,这些“试飞”的鸡最后落到了悬崖下面,成为了一头狼的美餐。不错,悬崖下那块招牌,就是这只狼竖起来的。有人开玩笑讲,这个笑话说明,大部分鸡汤都是狼炖的。

笑话归笑话,当这种事情发生在生活中,就不那么好笑了。类似的情况其实有很多,

  • 比如有人讲,你不去试试炒股,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股神?
  • 或者你不试试创业,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下一个马云?

这个句式听上去非常鼓舞人心,其实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逻辑漏洞。这个句式讲“你不做A就不知道B”,在逻辑上等价于“你必须做A才能知道B”,也就是说,狼竖起来的这块招牌其实是构造了一个假逻辑:“必须通过飞才能检验自己是不是鹰。”然而要检验鸡是不是鹰,其实有很多种安全的方法。狼的狡猾之处在于,它把两件不同的事情——“能不能飞”和“是不是鹰”,简单地等同起来了。

当然,如果山上的鸡懂得认知开放的重要性,懂得独立思考,在做出危险的决定之前,先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就不会被狼的陷阱绕进去。最危险的就是接受了狼的逻辑之后,一头扎进单一化思维的怪圈里出不来,认定只有这样才是对的。

一个人要想避免陷入单一化思维的误区,就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如果你看过一些新闻中报导的传销组织给人洗脑的方式,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点:不论哪里的传销组织,都会把受害人关到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这种封闭既是物理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在这种环境中,人非常容易陷入单一化的思维里出不来。

在美国,家庭医生、牙医和眼科诊所的候诊室通常是一个小房间,桌子上经常放着一大堆杂志让大家在等候时翻看。这些杂志大部分是发行方赠送的。发行方很清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人更容易接受眼前的信息:杂志上那些平时你根本不会看的广告,在等候医生的时候,会一字不落地读完。同样的道理在飞机上也经常出现,一般来说在长途航班中,会有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读完了座位前面的杂志,而杂志中90%其实都是广告。

物理上的封闭环境容易避免,但对于精神上的封闭环境,很多人不但不警惕,甚至会主动走进去,自己把自己的大脑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这种现象就叫做“自我认知封锁”。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相信一些东西是绝对的真理,即使那是一些假逻辑。这和学历的高低、知识的多少都没有关系,即使是学历很高的人也可能会如此。认知封锁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相信阴谋论。

阴谋论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怎么样都可以把自己说圆,你如果讲事实不是如此,对方就会说,因为真正的事实你不知道。这也是单一思维陷阱的表现之一。如果你接受了这个逻辑,就等于承认了只有他讲的才是事实,也就无法从单一思维陷阱里走出去了。

我们受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培养一个开放的头脑,然后才是往里面装有用的知识。如果前一条没有做好,那后面装的知识再多意义也不大;以后走到社会上,也很容易成为各种陷阱的目标。这类人缺乏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逻辑的素养。

 

二、沉没成本的陷阱是如何影响人的?

你见识得多了之后,要识破开头笑话中狼的那种把戏并不难,但下面这个逻辑陷阱就更有迷惑性了。

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一样东西获取难度非常高,那它的价值是不是就更大?

先不用急着回答,看看你在生活是否遇到过下面这类现象。比如张三找工作,拿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 第一家公司他过五关斩六将,先后面了四五轮才拿到录用机会
  • 第二家公司很轻松就通过了

两家公司开出的条件可能差不多,张三会去哪一家呢?大概率张三会去第一家,而且还会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因为觉得来之不易。

实际上,这两份工作对于张三的真正价值,和他是如何进入公司的,很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在心理上总会把“获取难度”和“事物的价值”挂钩。而很多公司又会刻意利用这种心理,有意把招聘过程复杂化,搞马拉松式的笔试、口试和面试,来彰显那份工作的价值。

在个人的角度上,很多人会因为觉得“当初进这家公司不容易”,即使后来发现岗位不适合,工作不喜欢,也舍不得放弃。实际上外面更好的工作有得是,而很多人就这样在纠结中荒废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有些人在一家公司辛苦工作了多年,已经取了一些成绩,也拿到了公司的一些期权,因此就变得“畏手畏脚”,生怕失去眼前这个“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在做事和个人成长上就逐渐就不敢放开手脚,而是处处小心,这就是掉入了沉没成本陷阱。实际上,每一天,每一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去的成绩或好或差都已经过去了,未来如何获得更好的成绩只和你当下做的决定和当下的努力方向有关系,和过去已经沉没的成本其实没有关系。

再比如申请大学的时候,有的大学会吸引一些其实根本不可能录取的人来申请,这样降低了录取率,彰显它录取通知书的含金量。

如果你知道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就知道上面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提高你的沉没成本;而在理性的决策中,是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的。如果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容易被这种陷阱绕住了。

 

三、承诺升级的陷阱是如何诱导人的?

接下来的第三个陷阱就更隐蔽了,它叫承诺升级陷阱。很多人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除了觉得来之不易之外,还有一大类原因就是得到了一些未来升级的承诺。

  • 比如张三可能得到过领导的鼓励,说“小张,好好干,将来就看你了”
  • 同事被提拔之后领导可能也会讲,“你们看小李,刚来三年就被提拔了,大家好好干,将来都有机会”

接下来,张三每前进一步,都会得到一些肯定和鼓励,他很容易把这些当成是对于未来的承诺,而这里面就藏着陷阱。

这种不断前进、得到肯定、憧憬未来的过程中,除了沉没成本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有些情况下,离目标越近其实阻力越大。假设未来承诺给你的那个目标是100%,当你达到90%的时候,多半会觉得只差一点点了,再坚持努力一下就好,但实际情况却可能不是这样。

谷歌有一道面试题,原理是概率论上很经典的“优惠券收集问题”,在这个问题就藏着承诺升级陷阱的真相。题目是这样讲的:

一家餐厅搞了一个收集十二生肖卡的活动,每天随机派发一种生肖的卡片,只要在餐厅吃饭,结账后就能得到当天的卡片。如果凑齐了全部12种生肖卡片,就能获得一次免单。问要获得一次免单机会要花多少天,这个数学期望是多少?

这里就不展开讲计算的过程了,直接告诉你答案,大约要37天。之所以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要获得1张新卡片很容易,比如第一天你是100%获得1张新卡片;但越往后你获得新卡片的概率就会越低,比如当你收集到11张卡片之后,来餐厅吃一次饭,获得新卡片的概率只有1/12,需要很多天才能拿到最后一张,甚至比你前面获得六七张新卡片的天数总和还要长。

可是人的心理却正好相反,手上的卡越多,他越觉得自己集齐所有的卡片是很快的事情了。这就是承诺升级陷阱误导人的地方,手握8张卡的人觉得自己比当初手握3张卡的时候获得了更多的承诺,离目标已经很近了。结果,很多人一辈子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了。

有些事情,是该坚持的,有些则未必。重要的是,不论是过去的沉没成本,还是不断得到的对未来的承诺,和那个目标本身的价值都没有关系,也不应该影响你要做出的判断。不要在同一家餐厅吃了37顿饭之后,才发现所获得的不过是一顿免费午餐,才觉得那么多的付出其实并不值得。

 

四、小节

在现实中,这三种陷阱常常是联袂出现的,而要破解这些陷阱,需要理性思考的能力,更需要开放的思维和认知。对于一个自我认知封锁的人,可能会觉得别人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唯一的路,而很多时候,那只狼就等在这条路的尽头呢。

希望你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及时识别出这些“狼”。

 

posted @ 2022-02-25 06:59  郑瀚Andrew  阅读(33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