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笔记

一、引言:华尔街如何与美国崛起相互促进?

作者是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约翰·戈登。

他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华尔街如何与美国崛起相互促进?借鉴华尔街的曲折发展历史,应当如何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获得持续发展?

戈登的主要回答是:华尔街和美国一起成长,并且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华尔街曾有很多失误,但它从中不断吸取教训,建立新的制度,保证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最终华尔街屹立于世界舞台。这个重要结论,他是如何得到的呢?

首先,他追根溯源:从1653年开始,华尔街的起点不高,站位也不高级,甚至长期顶着污名,形象极为不堪。18世纪,在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眼里,纽约是“人性堕落的大阴沟”。另一位开国元勋汉密尔顿,也试图在华尔街找到“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次,他尊重历史:19世纪美国快速发展的大时代,如何让华尔街快速成长?金融市场的野蛮生长,为何一再被长期放纵?什么样的金融风险,最终激发了金融巨头们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第三,他分析典型:没什么金融风险,比1929年股灾更让华尔街和全世界深受冲击。这场大危机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难以迅速阻止?最终靠什么慢慢修复了危机?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规避金融风险的深刻教训和重要启示?

第四,他拷问灵魂:20世纪的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40年代以来的战争景气,如何刺激了人类的贪婪和恐惧?如何让美国经济和华尔街不断相互刺激,同步狂飙突进?科技产业化、金融全球化,究竟是华尔街持续繁荣的动力,还是陷入更大危机的根源?

最后,他留下疑虑:面向未来,曾经密集发生的金融危机和泡沫事件,会不会再次出现?华尔街,还有与它相关的监管者和投资者,能否在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世界,更有效地规避新的金融风险?

你看,这五个维度有历史有现实,既遥远复杂又紧迫清晰。所以这本《伟大的博弈》从1999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全球金融和经济界人士重视,被认为是讲述华尔街历史最生动、最全面的著作。

在中国,这本书同样广受欢迎。从2004年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了三个版本。最新的第三版修订于2019年,原作者和译者都补充了很多新内容,使得这本书的覆盖时间从1653年延展到2019年。

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者,名叫祁斌。在中国金融界,他鼎鼎大名。因为他是海归博士、华尔街精英,他还是证监会前官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更重要的是,他从2001开始,连续翻译了这本《伟大的博弈》。

他的翻译准确、专业,还补充了大量背景知识、名词解释和历史图片,实际上是和原作者重新创作了中译本。

所以,我强烈建议你花点时间,仔细阅读这本50万字的大书,特别是书中收录的,他和作者戈登的深度对话。

 

二、华尔街的金融风险从何而来?

无论你是否去过纽约,应该都听说过华尔街。它是美国,甚至是全球的金融心脏,聚集了无数金融人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大上”的代表。

但在早期,华尔街一直是声名狼藉的混乱之地。在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看来,纽约就是一条“人性堕落的大阴沟”;另一位元勋汉密尔顿,试图在华尔街找到“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可见其混乱。

这些让人吃惊的历史污名,究竟从何来?为什么从华尔街诞生之时起,各种金融风险就如影随行?

0x1:唯利是图成为华尔街的底色

中文里华尔街这个名字,是Wall Street的音译加意译,完整意思,就是“墙街”。因为在这条街旁边,是17世纪荷兰人修建的一道矮墙,用来抵挡英国人进攻。

17世纪,荷兰人占领了这里,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个新殖民地依靠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迅速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也正是荷兰人,把资本主义商业精神,赋予了这个北美殖民地。

在作者看来,荷兰人、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市民,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创造者。他们把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这些新事物、新制度,带到了新大陆。他们以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后来的纽约,尤其是华尔街为据点,形成新的金融商业体系。

有了商业制度,荷兰人也顺势给这里带来了投机文化。这种投机文化,源于17世纪初盛行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这是人类历史记载中最早的投机活动,包含了人类社会一切投机活动的关键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

  • 第一步,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引发公众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 第二步,资产价格被进一步推高,更多人疯狂投入其中
  • 第三步,全社会理性完全丧失,投机泡沫最终破灭,无数人破产。

过程并不复杂,但这样的投机泡沫,这种金融风险,从17世纪以来,却在世界各地一再上演,投机文化也因此构成了华尔街商业的基本特色,至今也没有改变。

所以作者感叹:一部金融史,也是一部投机史,一部金融危机史,风险成了主旋律。

从历史事实来看,到17世纪50年代,这个新阿姆斯特丹已经在商业贸易刺激下变得比较繁荣。类似荷兰郁金香泡沫那样的金融投机,也在荷兰人的推动下,在北美新大陆开始了。

他们最初的投机对象,是当时的原始货币,贝壳串珠。随后在证券交易兴起后,荷兰人也给华尔街带去了操纵股市的种种手法。

这就导致从华尔街到整个新阿姆斯特丹,大家都忙着做生意赚钱,有的正大光明,有的不择手段,但都唯利是图,利益至上。

比如在17世纪,华尔街的东端是商业区。这里定期举行的一项重要商业活动,就是当时极为重要的奴隶贸易。在1654年之后,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占领,改名为纽约。大量从非洲贩运到北美的奴隶,在纽约的华尔街集散,再运往南方的弗吉尼亚,还有北卡罗来纳。

所以,荷兰人最初带来了商业精神,也带来了投机文化,更带来了金融崇拜,这些因素塑造了华尔街唯利是图的底色。随后,英国殖民者进一步把整个纽约都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金融城市。

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也就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极为憎恶纽约,公开说纽约是“人性堕落的大阴沟”。

0x2:华尔街发展背后的政治博弈

为什么杰弗逊对华尔街,对纽约,有如此低的评价呢,这单纯是因为道德吗?

也不尽然,我们可以知道,杰弗逊不喜欢华尔街,也不喜欢纽约,主要和他发展美国经济的政策主张有关。

杰弗逊,还有他的追随者,明确提出要以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主,把美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农业国,然后跟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出口棉花等农产品,再进口各种工业制成品。

但以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当时的北方联邦党人则希望大力发展工业、商业,加大贸易量,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确保美国经济运行。

  • 比如,当时汉密尔顿就主张建立完善的联邦税收体系,确保联邦收入
  • 用美国政府的信用担保,发行新债券,给政府筹资
  • 按照英格兰模式建立美国的中央银行,对货币金融进行统筹管理等。

现在看来,这些主张都很重要,对一个新生国家尤其如此。但在杰弗逊等人看来,这违背了他们的有限政府主张,以及个人自由,因此不予支持。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益兴旺的股票、债券、票据交易等行为,表现出各种投机泡沫,这也让杰弗逊本人,还有他的追随者非常憎恶。

最终,经过反复博弈,汉密尔顿的国债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但代价就是:纽约不再作为美国的首都候选城市,因为杰弗逊主义者坚持认为,华尔街是美国所有丑恶的标志,在这里建首都,只会让联邦政府彻底堕落。

果然,随着美国国债大规模发行,华尔街出现了阴暗面代表,那就是能够抢先获得信息、进而从事投机活动的内幕交易者。

0x3:政权操纵引发的金融风险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在华尔街最大的内幕交易者,正是掌控债券发行等核心信息的一名政府官员,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汉密尔顿的助手,也是他的亲戚,威廉·杜尔。

这家伙利用公权力,获取了很多内幕信息,同时大量筹集资金,不断针对银行股,进行买空卖空等投机活动。随着赚的钱越来越多,杜尔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把各种借贷融资,全部投入银行股炒作。

没想到,乐极生悲,杜尔碰到了更凶狠狡诈的交易对手。对方通过从银行大量提取黄金、白银,推高市场利率。这最终对大量借钱炒股的杜尔等人带来致命打击。

很快,杜尔彻底破产,因为无力还债而入狱,在狱中度过了余生。杜尔在华尔街的起起落落,简直就是后来无数内幕交易的鼻祖。他严重损害了财政部,还有汉密尔顿的声誉,也进一步让华尔街背负污名。

更麻烦的是,杜尔当时是财政部官员,他的破产,引发了一轮市场恐慌。金融市场几乎停摆,逼得汉密尔顿不得不采取临时干预行动,以免其他健康运行的金融机构受到牵连。

在今天看来,汉密尔顿的干预非常必要,这是在金融恐慌中应该做的事。所幸,通过周密计划,汉密尔顿有效地阻止了杜尔引发的这场恐慌的蔓延。

而在此之前,1792年3月2日,汉密尔顿就预感到华尔街会出事。他曾这样写道:应该有一条界线,用来区分好人和恶棍;用来区分那些受人尊敬的股票投资者,跟纯粹的毫无原则的赌徒。

之后,美国政府精英,一直在努力寻找这样的界线。可惜他们努力了200多年,仍然不尽如人意。而同时,杰弗逊主义所倡导的政府少作为或不作为,导致华尔街在权力真空中野蛮生长,导致金融风险屡屡失控,引发金融危机,一再冲击美国的经济。

总体来看,荷兰人和英国人让早期的华尔街快速发展,但这种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做法,让华尔街充满各种投机行为,也导致金融风险屡屡失控。这也证明,一个缺乏有效监管的自由市场,本质上是不稳定的,随时会因各种风险而崩溃。

0x4:总结

  • 1、华尔街继承了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投机文化,也继承了这种金钱崇拜,唯利是图成为华尔街的底色。
  • 2、杰弗逊因此认为纽约是人性堕落的大阴沟,这跟他对美国发展经济的政策主张有关。他希望发展南方种植园经济,对金融投机非常憎恶。
  • 3、政府官员利用公权力,获取华尔街的内幕信息,进行交易,导致华尔街金融风险加剧,他们的失败破产让市场更加恐慌。

 

三、大时代催生了哪些金融规范?

这里的大时代,特指19世纪,这是美国从弱到强,华尔街从小到大的关键100年。在这个世纪开始的时候,美国只是北美新生的一个农业国;但在这个世纪结束的时候,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作者戈登在书中总结说:华尔街和美国一起成长,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华尔街曾有很多失误,但它从中不断吸取教训,建立新的制度,最终华尔街屹立于世界舞台。

这个重要结论,他是如何得到的?今天约束华尔街的各种金融规范,究竟有哪些是在19世纪完成的,哪些又遗留给了20世纪?

0x1:华尔街如何助力美国发展?

我们先来说说华尔街与美国经济发展的互相成就,这就离不开当时运河、铁路、电报的发展。

19世纪初期,美国不断向南、向西扩张,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于是考虑修建伊利运河,连结纽约和五大湖。它可以把美国中西部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运往纽约,再把货物从纽约运回中西部。根据测算,相比当时的陆路运输,伊利运河的运输成本可以节省95%,耗时可以减少2/3,非常合算。

但是,修运河耗资巨大,根据估算,投资需要700万美元,而当时联邦政府一年的财政支出还不到2200万美元;而且,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需要8年才能完工,联邦政府根本无力支持。

这时候,华尔街的金融人士就登场了,说钱不成问题,我们来筹集,于是发行了伊利运河股票。运河未来显现出的巨大经济效益,直接引发了人们对运河股票的狂热追捧,也启动了华尔街历史上第一轮大牛市。

正是在这轮牛市的起伏波动中,现代华尔街投机者的原型,短期投机套利者出现了。他们不靠内幕消息,和政府也没有关系,就是利用短期波动赚钱。

眼看着华尔街投机活动盛行,美国西部开发中也出现严重的土地投机,律师出身的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一向憎恶投机活动,他签署一个行政命令,强制推行《铸币流通令》,要求除极个别情况外,以后购买土地都必须用金币或银币支付。这时,那些曾经投机购买大量银行券的持有者,开始要求用银行券兑换金银铸币。

1833年,杰克逊更狠了,把政府存款也从当时的央行,第二合众国银行全部取走。这让货币的流动性全面紧缩,抑制了金融投机和土地投机,但也终结了华尔街第一轮大牛市。1837年,华尔街进入第一轮大熊市。

更严重的是,第二合众国银行在1841年倒闭了,在之后长达70多年的时间,美国就没有统一的中央银行了。缺乏央行的监管,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进一步野蛮生长。

随着华尔街第一轮牛市和熊市交替演变,到19世纪中叶,全新的运输革命方式,铁路登场了。相比运河,修建铁路不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覆盖地域也更广。

为建设铁路融资的各种铁路债券和股票开始发行。华尔街又一次开始了投机,在各种铁路证券中,华尔街特别追捧一条名为伊利铁路的运输干线。还牵涉到当时的全球金融中心伦敦,引发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跨大西洋投机炒作案例。

在这个跨大西洋的投机案例里,另一项造就华尔街崛起的技术发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电报的应用。19世纪50年代,华尔街率先采用电报通信,把经纪人、交易所、场外市场、银行这几个主体连为一体。

正是电报的率先应用,使得华尔街所在的纽约,金融商贸更加规模化,也获得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性,确保纽约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在当时,电报线路铺设是和铁路公司合作的,既确保路线和信息通畅,也提高了火车的运行效率。

再加上1848年,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美国掀起空前的西进运动,出现一股淘金热,进一步带动铁路运输和电报应用,华尔街迎来新一轮大牛市,交易金额猛增,交易品种更多。

但金融市场终究是有规律的。随着证券炒作的盛行,金融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在1857年,华尔街经纪商大规模破产。这种恐慌情绪还跨过大西洋,扩散到伦敦和巴黎,导致第一次世界性的金融恐慌爆发。华尔街被迫冷静了一段时间。

之后,美国又爆发了南北战争。华尔街抓住机会,为北方政府发行战争债券,再次崛起。南北战争打了4年,华尔街规模扩大几十倍,地位仅次于伦敦。华尔街的兴衰起伏,真可谓是商场如战场的真实写照。

运河、铁路、电报技术的发展,战争的影响,让华尔街一步步壮大。正是在这样的规模扩张过程中,也让华尔街的市场操纵不断,投机风潮愈演愈烈。那么,华尔街在壮大之后,是如何逐步走向规范的?

0x2:华尔街如何逐步走向规范?

当时,在证券法规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投机商公开和立法官员勾结,利用公权力影响股价走势,各种混乱不堪。

典型的做法是,那些有能力在股市兴风作浪的投机商,豢养着忠实于自己的立法官员。而腐败的立法官员,则为投机商制订有利的股市规则。

结果就是,谁买通了更多公权力,谁就能在投机博弈中获胜。比如,从1867年开始,围绕伊利铁路股票,金融巨头范德比尔特和德鲁,各自指使豢养的立法官员颁布针锋相对的股票交易法令,最终在较量中两败俱伤。

在这场对决中,双方隐瞒股票数量,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当这场投机落幕,华尔街开始反思这种野蛮博弈,加强行业自律。

当时,一家名叫《商业和金融周刊》的媒体,率先提出5条证券法规建议,涉及新股发行、股东表决、股息发放等多个方面。这些条款,构成了后来美国《证券法》的基础。不过,直到1933年,这部《证券法》才正式出台,真正用来规范市场。

在19世纪60年代,能落实的市场规范其实非常有限。它主要来自于1868年,纽约两个交易所颁布的一些简单的规则,只对股票拍卖、新股发行做了具体规定。

结果,连这样的简单规则,伊利铁路公司也拒绝遵守。交易所没法子,只能将它的股票摘牌。直到伊利铁路公司妥协,接受交易所规则,股票才恢复交易。

后来纽约两家交易所合并,产生了更大的交易平台,也拥有更大的规则主导权,华尔街的股票自律监管,也慢慢有了模样。

但是,紧接着,1869年9月爆发了逼空黄金操纵案,这被认为是华尔街历史上最疯狂的杠杆投机炒作。这场炒作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混乱,最终是依靠总统格兰特的干预,才仓促收场,

正是这场杠杆投机炒作,促使美国下决心,放弃黄金和纸币共存的货币复本位制,最终回归黄金本位制,全面控制黄金流通,这才彻底遏制了黄金炒作。美国构筑的稳健美元黄金本位制,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间虽然主线有所断裂,但基本上主线没有变化。

我们回顾一下,在19世纪的大时代里,华尔街的金融业一边野蛮生长,一边助力美国经济增长。虽然华尔街开始加强行业自律、媒体开始发声,拟定证券法规建议,甚至是政府也做了一些政策规范,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在20世纪之后,针对华尔街的金融乱象,各方也在不断完善,继续补上新的规范。

0x3:总结

  • 1、19世纪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也是华尔街野蛮生长、并助力美国经济发展的大时代。其中,运河、铁路、电报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 2、围绕伊利铁路股票的投机,双方任意操纵立法,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华尔街开始反思这种野蛮博弈,加强行业自律。
  • 3、有关黄金的杠杆投机炒作,促使美国政府下决心出台政策规范。但华尔街在19世纪的金融规范还远远不够,到20世纪之后遇到新的麻烦,继续补上新的规范。

 

四、大股灾如何导致了全球性大萧条?

从1929年9月到11月,短短两个月时间,纽约股市下跌42%,230亿美元市值消失。之后纽约股市一直下跌了,到1932年3月,跌掉77%才触底。

所以,讨论华尔街的前世今生,分析如何与风险博弈,我们还要讨论1929年的大股灾,以及由此演变的经济大萧条。看看这场大的风险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难以迅速阻止?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规避金融风险的启示?

0x1:金融监管体系仍不完备

20世纪20年代,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但如果看它的制度,它的运行方式,你会发现跟1817年刚建立时没有太大差别。

比如当时交易所仍然不是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存在,而是主要为交易所的会员谋利益。也就是说,交易所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群体的私人俱乐部,他们想干什么,外人管不了。

再比如那时美国还没有专门监管证券市场的机构。今天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1934年才正式组建。所以在1929年大股灾发生前,交易所其实是在裸奔。

按理说,经过19世纪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华尔街上的聪明人不是不知道投机炒作的风险,他们确实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出台了一些金融规范,但为什么没有继续完善规范体系呢?

这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全面繁荣有关。一战结束了,电气化时代也来临了,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亨利·福特开创了汽车消费时代,带动汽车等工业股票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随着股市持续上涨,大量杠杆投机涌现华尔街。如果你想炒股,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其他90%的钱,经纪公司可以按年息20%贷款给你。

从1919年到1929年,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了443%,也就是说,在那十年里,你只要进股市,基本上都能躺着赚钱。

当时的产业发展,带动了消费趋势,也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很多工业公司都极具成长性,大家生怕错过了发财机会。

但也不是没有清醒的人。当时纽约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逐渐意识到股市疯狂背后的风险,试图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股票市场的灾难性崩溃。但不幸的是,1928年10月他就因病去世了。

后来,包括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曾经分析认为,如果斯特朗没有在1928年去世,而是继续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或许就不会有1929年大股灾。但结合历史事实来看,这种假设未必能成立。

在斯特朗去世后,美联储仍然进行了一些努力。比如,保持贴现率在5%的水平,不再放松资金供应;再比如,从道义上劝告大家警惕风险,银行不要放贷给经纪人,经纪人也不要再放贷给投机者。

但没有人听得进去这样的劝告。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并没有真的管住信贷资金继续进入股市。美联储体系下的成员银行先以5%的利率,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出资金;转手就把这些钱,以12%的利率借给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然后,经纪人再把这些钱,以20%的利率借给投机者进行杠杆炒作。

当时美联储的成员银行认为,他们放贷给经纪人,经纪人是要用账上证券做全额担保的。只要股价继续上涨,他们的放贷风险就是零。

一直到1929年9月3日,这种逻辑都是成立的。这一天,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指数创新高,达到381.17点。但这也是这个巨大金融泡沫的最后时光。之后股市暴跌,然后用了整整25年,也就是直到1954年,道琼斯指数才恢复到1929年9月3日的水平。

可以说,监管缺失,加上利益诱惑和杠杆放大,让华尔街的这场金融泡沫迅速变成股市灾难。

0x2:民众被舆论的乐观预测误导

在这场大股灾开始之后,很多人仍然不相信金融风险集中爆发了,更不相信他们会遭遇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这其中甚至还有财经媒体、经济学家。

比如《华尔街日报》,当时预测认为,1929年秋季将会是牛市,然后勉强做了点平衡说:“不可避免地,有些股票会上涨,有些股票会下跌”。结果在随后两个月里,这个乐观预测被严重打脸。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29年8月还公开表达对股市上涨的长期看好,并且继续投入资金,结果几乎倾家荡产。

当时,只要舆论继续看好股市,公众的风险意识就不可能被唤醒。大多数人继续停留在股市里,直到1929年10月18日、10月24日,纽约股市连续两次大幅下跌,大股灾全面爆发。

不过,再大的金融灾难发生,也会有人成功避免受损。他们通常是那些天生谨慎,又嗅觉灵敏的投资者。

比如,有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合伙人,罗兰·斯特宾斯,逐渐对华尔街充满厌倦,因为股市让他索然寡味。于是在1929年8月,他以64万美元高价,把交易所的会员交易席位卖掉。然后,他去了离华尔街不远的纽约百老汇,转行做音乐演出的制作人。

但更多人没有这样幸运,大部分投资者,在这场大股灾中损失惨重。到1929年11月13日,纽约股市终于止跌,但此时道琼斯指数已经跌回到7年前,也就是1922年的水平,无数人破产。

从股市涨跌规律来看,既然已经跌无可跌,接下来就会有恢复性反弹。所以在1929年底,一些买家入场抄底,一轮温和的小牛市出现。随着股市反弹势头持续到1930年春季,各方态度也开始转向乐观。

0x3:政府做出错误的趋势判断

但现实马上再一次打脸。这次短期的反弹,并不表明股灾已经结束。相反,由于美国政府,加上市场各方,错过了股灾后的紧急调整时机,结果不仅股灾没有被挽救,经济紧缩随后演变为经济大萧条。

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对股灾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过于乐观,没有认识到风险刚刚开始爆发。

他不合时宜地兑现竞选承诺,不顾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试图救助美国农业,结果引发其他国家关税报复。

而且,他还错误推行财政紧缩政策,打算以此平衡政府预算。甚至到了1932年,美国经济已经像自由落体一样直线下跌时,胡佛政府还在推动国会通过法案,试图提高税率。

连续推出的各种错误政策,不仅没有挽救股灾,反而加速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到来。

所以,胡佛不得不为严重决策失误负责。到1932年再次竞选总统时,惨败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

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新政全面启动,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以需求带供给,迅速刺激了美国经济全面复苏,股市也进入恢复期。

经过这场大股灾演变的大萧条后,美国政府针对银行体系、货币政策、证券交易体系,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

迅速出台了《银行紧急救助法》《1933年银行法》,罗斯福还在1933年5月27日签署了《联邦证券法》。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规范证券交易的法律,它要求所有的新股发行,都必须在美国联邦贸易贸易委员会注册,并且必须披露特定的信息。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就是SEC正式成立,全面负责监管资本市场,包括新股发行注册制、强行信息披露等等。一个有更加完善监管体系的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

纵观华尔街在这次大股灾的兴衰起伏,大萧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金融风险演变而成。越是高速发展的金融市场,越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更加谨慎地入市,毕竟经济学家也不可能完全搞懂股市规律。

0x4:总结

  • 1、一战后,美国经济全面繁荣,电气化时代让工业股票成为华尔街股市新宠。但是由于监管缺失,加上利益诱惑和杠杆放大,华尔街出现了空前的金融泡沫。
  • 2、大股灾拉开下跌序幕时,舆论仍然乐观预测,在这种氛围下,民众完全不相信金融风险已经到来。
  • 3、胡佛政府的错误预判,导致大股灾演变为大萧条。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改革,刺激经济复苏,也完善了华尔街的监管体系。

 

五、投资和投机如何在华尔街博弈?

0x1:证券经纪业务创新,投资回归理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实体经济,也就是农业、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重化工业,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金融业当时还是实体经济的配角。

按照欧美国家的说法,实体经济就像城市的主街和干道,而金融行业,不过是围绕主街的附属建筑或后街小巷,没有呢不成,但肯定不如主街和干道那么重要。

所以,从1939年二战开始,美国利用战争实现了一波战争景气。尤其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获得了空前的战后重建繁荣。但是,华尔街仍然没有走出1929年的大股灾阴影,投资者仍然笼罩在恐惧的阴影之中。

借用后来巴菲特对股市的总结:1929年的大股灾,加上之后持续多年的大萧条,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他们被惨重的损失吓破了胆,恐惧笼罩了一切,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华尔街的运气真是好。就在这样一片低迷的市场氛围里,有两位高人出现了。

  • 第一位高人,名叫查尔斯·美里尔

你可能没听说过他。但美林证券你肯定知道,他就是美林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美林公司就是在此时脱颖而出的,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1928年底,面对股市一路上涨,以查尔斯·美里尔为代表的美林公司管理层认为,这时候的股市行情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不可持续。他们明确建议客户,还有经纪人撤离股市,他们也真的做到了安全撤离,逃过了1929年的大股灾。

紧接着,美林公司率先发现了新客户群。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但从来没想过拿这些钱去投资或买股票。因此他们成了美林公司重点关注的新的客户。

这还没完,美林率先引入证券经纪业务的连锁店模式,把分支机构开遍全美。这个新模式除了客户群更大,和传统业务模式也有很大区别:不靠鼓动客户频繁交易赚取佣金。因为美林的客户经理不靠交易佣金提成,而是有固定工资。他们经过更加专业的培训,为数量众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提供可靠的投资咨询服务。

就这样,美林在不到十年时间里,成为华尔街最大的经纪公司;到1960年,美林的收入规模已经是行业第二名的4倍;美林拥有54万个客户的经纪账户,被称为“气势汹汹的牛群”。 可以说,创始人美里尔功不可没。

  • 另一位高人,是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贡献,是他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年报这些公开信息,建立了一套价值投资分析方法,开创了延续至今的投资专业服务,也就是证券分析。

他先后出版了两本书,1934年的《证券分析》,和1949年的《聪明的投资者》,几十年来始终是经典的投资教科书。格雷厄姆改变了华尔街过度投机炒作的风气,他让投资回归理性,更注重长期价值。

伴随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华尔街在经纪业务上进行创新,在投资理念上进行转变,华尔街从1954年开始,再次进入一轮长达十年的新牛市,也开始引领新一轮的金融产业创新。

0x2:机构投资者崛起,投机再次占据上风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牛市行情结束,华尔街进入大变革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其中以共同基金为代表,它们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这带来了哪些具体改变呢?

首先就是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机构投资者管理,虽然个人投资者的数量还在增加,但他们的交易量占比,却在逐年下降。比如从1961年到1965年,机构投资者从原来的占比25%,上升到40%以上。

除了规模的上升,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也日益多样化,交易换手率大幅上升,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压力明显,投资风险并没有缩小。

按理说,机构投资者应当更加理性,更有耐心,更遵循格雷厄姆所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个人投资者的投机风潮再度兴起,他们根据基金短期业绩,决定是否认购基金,所以基金经理的交易操作其实非常频繁。这就导致了华尔街新增交易量明显上升,也引发交易所后台处理陷入混乱,不得不大幅缩短交易时间。

你都想象不到,从1968年到1969年,交易所每周三竟然闭市,用来处理大量交易文书。

不过这反而带来一个特别大的好处,一家中央证券存管机构被逼出来了。而且基于技术变革,中央证券存管机构还进行了关键的制度创新。比如它利用计算机技术,上马了自动报价系统,也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纳斯达克以及各种场外交易市场。随后,华尔街的体系更完整了,交易也更便捷了,华尔街也迎来了80年代全新的市场繁荣。

0x3:美联储出手救市,平息科技股投机泡沫

今天,很多人都会怀念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来说,那是开始改革开放的黄金岁月;对美国来说,那个年代充满技术革新、商业创新,是科技化、全球化的梦幻岁月。

一大批科技公司,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陆续上市,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活跃。比如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等,它们一直是华尔街股市的重中之重,也同时引领了美国经济产业的变化,开始淡化重化工业、制造业,转向科技,转向服务。华尔街的投资热点也在不断转换,开始兴起一股科技股的投机风潮。

但股市规律再次发挥作用,风险再次来临。1987年8月25日,持续上涨多年的道琼斯指数达到2722.42点的历史新高,市场开始恐慌,因为很多人对1929年的大股灾仍然记忆犹新,这个数据太高了。果然,随后就开始持续下滑。

一切就像1929年大股灾再现一样,1987年10月16日和19日,纽约股市连续两个交易日暴跌,短期下跌幅度、牵涉交易规模以及全球蔓延速度,都远超过1929年的大股灾,引发了新的金融恐慌。

但和1929年不一样的是,1987年的这次股灾,美联储及时出手,在新任主席格林斯潘的领导下,对市场投机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关键救助。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像1928年去世的斯特朗曾建议的那样:“对付任何此类危机,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融充斥市场即可。”

就这样,在市场获得足够流动性之后,1987年股市暴跌引发的大恐慌被及时止住,美国没有被拖垮。格林斯潘也一战成名,从此执掌美联储长达19年,他也经历了华尔街的空前繁荣。

于是我们看到,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华尔街简直是一日千里。科技股,全球化,宽松货币,冷战结束,各种因素不断交织推动,华尔街在1999年可以说是空前发展。道琼斯指数比1990年上涨了4倍,比1980年上涨了13倍!纽约股票交易所一天的交易量,比20世纪40年代任何一年的交易量都多。

此时,互联网热潮也还在上升中,雅虎、亚马逊等互联网股也还在受追捧,新一轮的投资与投机,也即将在新世纪到来后全面爆发。

纵观华尔街从20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的发展,你会发现,每一次新的投资模式创新,都会带来新一轮的投资与投机的博弈。尤其是在政府产业转型的加持下,这种博弈也更加明显。但是,这种博弈也催生着华尔街的监管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0x4:总结

  • 1、华尔街在二战后,实现了证券经纪业务模式创新,也让投资回归理性,更注重长期价值。
  • 2、20世纪60年代,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崛起,规模超越个人投资者,而且投资种类多。但是,各类投资者注重短期利益,导致投机再次占据上风。
  • 3、20世纪最后20年,在技术革新、商业创新以及全球化推动下,华尔街空前繁荣,科技股投机明显。随着互联网热潮开始兴起,新一轮的投资与投机,也在酝酿之中。

 

六、新的金融危机将会如何演变爆发?

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到2008年次贷危机,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一直不得安宁。而华尔街的每次风吹草动,对全球经济都有很深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你所在的公司能否规避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真正要看的,就是华尔街的脸色。比如说股市,只要美国股市头一天暴跌,第二天港股开盘大概率会跟着跌,甚至跌得更狠,这就是主次关系。

那你还觉得华尔街是遥不可及的吗?那里的风险暴露和你没有直接关系吗?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你一定是在具有全球性风险的环境里生存。你不关心风险,风险也不会放过你。

0x1:新世纪华尔街的四次风险

我们先看新世纪以来的这20年,华尔街先后经历四次重大的风险考验: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2020年至今还在蔓延的新冠疫情冲击。

对比历史,如果应对不当,这四次风险的任何一次,都足以毁掉华尔街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但到2021年底,华尔街仍然稳坐全球金融中心头号交椅,可能未来一段时间也难以撼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任何一个城市,要想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门槛非常高。

你听听这些指标:

  • 城市所在国家的货币,能不能完全自由兑换?
  • 在全球贸易结算总额里,占的比重大不大?
  • 在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里占比高不高?
  • 股市里上市公司多不多,总市值能不能在全球名列前茅等等。

如果用这些指标衡量,不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城市,都还达不到标准。也就是说,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将继续在较长时间里引领全球金融业,进而拥有影响全球金融的强大能力。它好,全球也会分享红利;它不好,全球也跟着遭殃。

正是从这个角度,作者2019年在修订这本书时提醒:互联网泡沫、911事件、次贷危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它们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因此还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真的已经结束。

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作者过于悲观。现在来看,这个判断都还保守了。因为作者当时还预计不到,让全世界胆寒的新冠疫情,会持续两年还不结束。所以说,华尔街面临的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0x2:未来华尔街面临哪些关键风险?

那到底有哪些风险呢?我认为,未来华尔街有三个关键风险,值得你引起重视。

第一个风险,科技股引发的新投机风险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如果你浏览当时的财经新闻,在网络泡沫没有破裂前,雅虎、网景、思科、易趣等等公司的名号,远比今天剩下的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特斯拉等风口公司更响亮。

从积极的一面看,华尔街抛开传统的公司估值模型,更看重公司的创新能力,未来的增长势头,确实给了很多创新创业企业成长机会。

但从消极的一面看,对网络股、科技股的过高估值,实际上是无限放纵了新时代过度投机的行为,助长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这就违反了市场规律,泡沫容易破裂。

第二个风险:放货币引发的新估值风险

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以来,形成的政策惯性就是,面对市场风险,不是严厉监管,而是不断放松货币,提供充足流动性,继续抬高美元资产的价格。

  • 你看,针对2000年网络泡沫,2001年911事件,格林斯潘在任时放水救助
  • 针对2008年次贷危机,伯南克继任美联储主席后放水救助
  • 针对2020年以来的严重新冠疫情冲击,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通过空前大放水,提供极为充足的流动性。

通过降息还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充足流动性的做法,确实有利于稳定市场。比如这次新冠疫情后,纽约股市暴跌,但随着货币不断放松,结果仅用了几个月,就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后持续创新高,整个市场的估值比疫情之前还高。这显然是巨大的风险。

再说得透一点,就是过度放纵的货币政策,让华尔街更加脱离实体经济,股市上涨完全变成了钱的游戏,风险也蕴含其中。所以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冷静的分析师已经对泡沫破裂忧心忡忡。

第三个风险:脱离实体引发的新产业风险

华尔街股市上的公司结构在发生严重偏离,既没有完全反映美国经济,产业情况,更没有反映全球经济的真实图景。

这一点有很多争议。赞赏华尔街的人往往强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从苹果到谷歌,基本上是硅谷高科技公司,表明美国科技实力强大。相比之下,中国A股公司排名,主要是金融、能源和白酒股。 

其实,这种对比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不要忘了,中国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腾讯,也因为在美国和香港上市,估值进入了全球上市公司排名前列。但回到中国现实,究竟是互联网公司构成中国经济的基础,成为增长主力,还是广大制造业、服务业公司?

对美国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低附加值制造业可以外移到发展中国家,但像波音这样的高精尖制造业,美国要不要发展?星巴克、麦当劳、沃尔玛这样的日常生活服务业,美国要不要继续发展?

而在美国以外,全球经济产业的真实情况,显然就更加复杂。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实体经济对全球仍然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得到金融市场的更大助力。对此,华尔街股市的对应体现严重不足。

所以,科技股引发的新投机风险、放货币引发的新估值风险,以及脱离实体引发的新产业风险,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华尔街都非常严重。

0x3:如何预防金融风险?

当然,回顾华尔街350年的曲折发展历史,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总体贡献,远大于伤害。同时,从历史演变来看,所有的金融风险,都是可以防范的。

具体办法也不复杂,那就是回到两个基本常识。

  • 一是金融市场既需要自由,也需要规范化、透明化。作者在书中总结,2008年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衰退,这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乃至全球新一轮超长周期的高速增长基本结束。它同时还表明,过度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必须因危机而做出重要修正。这就是在充分尊重金融市场自由创新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尤其是用于新技术,更强制性的透明化监管。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合规经营上,对公众不能有秘密。
  • 二是投机终究会暴雷。2008年的严重股灾,在华尔街揭露出一个维系多年的惊天金融骗局:曾经担任纳斯达克主席的麦道夫,一手导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给他的公司注资,再用新资金支付旧资金的投资红利。

但让人吃惊的是,这竟然在华尔街维系了几十年没有被戳破。要不是次贷危机导致股灾,投资人被迫要求从麦道夫的公司赎回资金,这个骗局可能还会继续下去。这样一个骗局,发生在有着严密监管的华尔街,真是莫大的讽刺。

所以,自由、监管、透明化、区分投资与投机,这些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常识,即使在华尔街,也没有足够好地坚持,未来任重道远。对于你来说,华尔街的风吹草动,仍然有多重影响,你不得不持续关注啊。

0x4:总结

  • 1、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金融业,将继续在较长时间里引领全球金融业。它好,全球也会分享红利;它不好,全球也跟着遭殃。
  • 2、未来华尔街至少面临三个关键风险:科技股引发的新投机风险、放货币引发的新估值风险,脱离实体引发的新产业风险。
  • 3、防范金融风险,要回到两个基本常识:金融市场既需要自由,也需要规范和透明化;投机终究会暴雷。

 

 

七、思维脑图

 

posted @ 2022-02-04 08:41  郑瀚Andrew  阅读(4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