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思维:怎样在事实不全的情况下做出更聪明的决策》(Thinking in Bets: Making Smarter Decisions When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笔记

一、谁配得上说“不在乎输赢”

作者是安妮·杜克(Annie Duke)。

杜克的学术专业是认知心理学,但她有一个更显眼的身份,是职业扑克高手。她有20年的职业扑克比赛经验,在大赛中拿过好几个冠军,赢得的奖金超过400万美元。

但这不是一本教你怎么打扑克的书。近年以来,杜克从职业扑克圈淡出,转型给 CEO 之类的大人物做演讲和培训,她教的是科学决策。这也是这本书的内容。

你愿意听一个打扑克的教你怎么决策吗?我们寻常的看法,领导决策的都是大事,而扑克只是一个比较低端的游戏……但是请注意,职业扑克可一点都不低端。职业扑克大赛的奖金常常比职业足球和网球还高。职业扑克选手的重大决策涉及到的金额并不比一般公司的领导少。

早在冯·诺依曼创始博弈论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博弈就是扑克。一般人要操心的事儿很多,而职业扑克选手,是职业的决策者。

0x1:扑克与决策

一般人没有多少做决策的机会。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你不会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而正因为决策的次数少,人们不会对“决策”这件事做特别的训练,决策水平就很低,那么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局面就容易不知所措。

这表现在有时候你选对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对的,选错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比如你手里有一笔闲钱,你面临的一个最典型决策就买房还是炒股。而中国过去这20年给的标准答案是你显然应该买房。如果你当初的决策是炒股,现在你的朋友们会说你做出了可能是一生中最愚蠢的决策。

但真是如此吗?房价比股价长得快可不是经济学常识。美国的历史数据是股市的增值速度显著高于房产。但问题是你在中国,中国的情况没有参考先例,在每一个的当下,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变化,那么你该如何决策呢?

“德州扑克”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五张牌比大小,它本质上是个决策游戏。下多大的注、亮哪些牌、要不要来个虚张声势、是否假装自己的牌很弱、跟还是不跟,你的每个决策都是钱。

一场德扑通常要大家坐下来玩几个小时,平均每个小时要玩30把,也就是说一把只有两分钟,而你在这两分钟之内,有可能要做出20个决策。

根据规则,你每次决策最多只有70秒的思考时间。用杜克的话说,你一个决策涉及到的金额也许能买一套公寓,可是你做这个决策的时间比在餐馆里点菜还要短得多。职业扑克选手必须修炼科学决策水平。

我们以前讲过希思兄弟的《决断》这本书,说的也是科学决策,但杜克更强调决策所面对的不确定性。

打扑克和下象棋是两码事。

  • 象棋,所有的信息都摆在台面上,你一看就知道当前是什么形势。
  • 而扑克,桌面上亮出来的牌是不全面的,你得猜测对手手里有什么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扑克比赛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运气影响:水平低,牌好也能赢;水平再高,牌不好也得输。

所以扑克比象棋更像是真实世界中的决策,你的决策水平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决策结果的好坏。扑克的本质是赌博,但真实世界的很多决策也是赌博。

人的大脑非常不善于处理不确定的信息。职业扑克选手要提高水平,就必须战胜头脑中各种认知偏误。为此,一个高手必须能够区分以下这些东西,

  • 运气和技艺
  • 信号和噪音
  • 决策水平和决策带来的结果

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是,这种决策能力是人的一个修炼。决策高手和普通人有气质和境界上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炒股和打扑克能磨练你的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观。但是请注意,小打小闹地玩两把可不起作用,你得投入足以让你担心的钱才行。

0x2:什么叫“你相信”?

我们以前讲贝叶斯定理的时候说过,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把你对事物的判断给“概率化”。

  • 你不能说“你觉得要下雨了”,你得说“你认为下雨的可能性是65%”才行。
  • 你不能说“这个项目目前进展还算顺利,成功率应该蛮高的了”,你得说“这个项目进展顺利,但是参考以往同类项目的进程经验,到目前为止成功率大概在70%左右,出现意外的风险始终存在”。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是你很可能做不到。当一般人说自己“相信”什么事情的时候,他通常不会考虑概率。他要么全信、要么全不信。而且非常容易全信!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别人和你说一件事情,你决定信不信,应该按照下面这三步进行,

  • 1、你听说这件事
  • 2、你对这件事进行思考和判断、审视它到底对不对
  • 3、你选择信还是不信

对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的大脑不会对每一个信息进行审视,一般都是听了就信了。人实际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下面这三步,

  • 1、你听说这件事
  • 2、先相信
  • 3、将来有机会的话,可能会审视一下这个信息是对还是不对

心理学家有个非常漂亮的、经过重复验证的经典实验。给受试者们看一张纸,纸上写了各种论断,比如“肥胖主要是吃脂肪太多”这样的话。这些论断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而且已经用颜色标记出来了:真的都用蓝色字,假的用红色字。

受试者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论断的真假,然后参加测验。研究者会在他们阅读的时候给个小小的打扰,增加一点认知压力,这样让他们不会把论断全都记住。

好,接下来的测试非常简单,还是这些论断,受试者只需判断真假。结果是受试者有很多判断错误,但他们的错误是不对称的:他们特别容易把一些原本是假的论断当成是真的。

这个道理是人脑接收一个新信息的时候,总是先假设它是真的。这也是为什么谣言那么容易传播。那如果你连审视一下真假的动力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决策了。

那怎么克服这个心理呢?杜克说这就是赌博的好处。拿真金白银跟人打赌,有点 skin in the game,你自然就会好好地审视一番。从这个意义上讲赌徒是值得尊敬的。赌博,首先是严肃对待你的信念。

端正了态度,你就可以进入下一关了。

0x3:把决策和结果分开

科学决策的下一个境界是把决策水平和运气分开。

  • 假设摆在你面前有两个选项。选 A,成功率是65%;选 B,成功率只有35%。科学的决策是坚决选 A。那如果你选了A 之后发现结果却是 B 正确,你能说当初不该选 A 吗?
  • 假设在项目方案调研阶段有两个候选方案。综合考量技术难度、项目开发周期、运营可控性、场景适配空间等因素,选 A,成功率是65%;选 B,成功率是60%,两个方案之间差别不大。科学的决策是坚决选 A。那如果你选了A 之后发现结果却是 B 正确,你能说当初不该选 A 吗?

扑克选手能做的是选赢钱概率大的选项。至于结果没成功,那只是运气问题。头脑清醒的人必须能区分决策和运气。

杜克在给CEO们讲课的时候经常搞个小调查。她说你们所做过的所有决策中,最好的一个是什么,最坏的一个是什么?结果收到的答案高度一致:最好的决策其实都是最好的结果,最坏的决策其实都是最坏的结果。这些CEO,分不清决策水平和决策的结果之间的差别。

比如有一个CEO说,我们公司最差的一个决策是解雇了一位高级领导。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找他的替代者,结果换了两个人都不如他,我们非常后悔。

杜克就问他当初是如何做出这个决策的。CEO说那位领导虽然业务水平很高,但是领导力不行。我跟他多次沟通,还专门给他聘请了一位领导力教练。可是几个月之后他的领导力水平还是没有提高,而且还把教练给解雇了。最后我判断,以公司的实力完全可以吸引到更高水平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所以做出了解雇的决策。

杜克说你这个决策过程没有什么大毛病啊。很可能后来没找到好的替代者只是运气问题。

人们总是事后诸葛亮,认为如果结果不好,当初肯定可以有更好的决策,可是如果你经常打扑克,你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扑克选手把这种情况叫“结果论(resulting)”。扑克要打很多很多把,你在乎的是一个能够以大概率赢钱的科学决策系统,而不是某一把的输赢。这就好像开赌场一样,你想要的是长期积累下来赢钱。如果因为这把输了就随意改动决策系统,这就是结果论,你就等于没系统。

普通人关注结果,高手关注系统。这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功。

杜克曾经担任过业余选手比赛的评论员。有一次她告诉现场观众,说当前这个局面,A选手赢的概率是76%,B选手赢的概率是24%。结果是最后B选手赢了。

当时就有个观众说你预测错了。杜克回答说这不是预测错了,她已经说了B选手有24%的可能性会赢。现在B选手赢了,也不过就是概率为24%的事件发生了而已。

你必须得能区分什么叫运气不好,什么叫决策错误。

0x4:小结

一个决策高手应该具备的两个特点。

  • 第一,他会审视自己的信念,而不是听风就是雨。
  • 第二,他不以成败论英雄,他注重的是决策水平的高低、是决策过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很多人爱说自己“不在乎输赢”。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在说大话,他们根本不知道“不在乎输赢”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只是想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只有当你具备了上面那两条决策素质,你才配得上说“不在乎输赢”。

 

二、真理追求者

真正的打牌高手,都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习惯:他们喜欢复盘。

不管打多少钱,这些人就好像输赢了重金一样认真。他们每打完一把都要互相检讨,也可以说是互相指责,刚才出牌有什么不当之处,有时候还面红耳赤。

0x1:怎样复盘

打牌需要运气,但世界上的确有“牌技”这种东西存在,扑克的胜负并不完全是随机的。上一章我们说了,你必须把运气和技艺分开。运气是不可控的,但是你可以提高技艺。而提高技艺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在比赛之后复盘。

杜克的哥哥是比杜克更厉害的一位职业扑克高手,杜克最初就是跟哥哥学的扑克。而杜克最佩服的一位职业高手叫菲尔·艾菲(Phil Ivey),他被认为是现役扑克玩家中的世界第一,赢得过超过千万美元奖金,但更厉害的是他的气质,艾菲,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

艾菲会在每次比赛之后找人跟自己复盘。有一次艾菲比赛正好赶上杜克的哥哥担任解说,那天晚上他赢了50万美元。艾菲的庆祝方式就是拉上杜克的哥哥到一个餐馆,边吃饭边复盘。艾菲赢了,但是他把自己当天所有可能的错误都摆出来,听取杜克哥哥的意见。

杜克没有讲扑克打法的技术细节,但是她打了一个比方。在承认有运气成分的前提下,你的复盘应该是这样的:你要假设各种替代可能性。

比如说你在大冬天开车,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因为路上有冰,你的车失控了,导致一起交通事故。这件事当然有运气成分,但是如果你想从中吸取教训、乃至于提高驾驶水平,你应该这么复盘,

  • 你事先是否想到了路上可能有冰?
  • 明知是这样的天气,你是不是开得太快了?
  • 发现车开始打滑的时候,你的操控是否有问题:你方向盘是不是打错了,你是不是不应该猛踩刹车?
  • 小路容易结冰,大路应该已经都撒上盐了,你为什么当初不选择走大路?
  • 你家里有辆更适合冬天路况的车,你为什么不开那辆车?

这些可能性有的有用有的没用,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然后非常严肃地面对所有这些可能性。

然后你会从中总结一两条经验教训。这些教训也不一定是对的,你这个总结本身也是赌,但既然是赌,那就是严肃的对待。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叫《赌博思维》,不赌,你这个思维就不够严肃认真。

所以提高技艺的具体操作原则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从经验中获得有效反馈,跟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是一样的道理。可是会这么做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0x2:经验 ≠ 教训

《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有句名言:“经验不是一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事儿;而是人对他身上所发生的事儿的作为。”

这个道理是如果你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那经验再多也没用。事实上大多数人打一辈子扑克水平都没有什么提高。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话好说,但是一旦有运气的因素,刻意练习就非常困难。

有个非常经典的、用老鼠做的实验。笼子里有个操作杆,如果每把这个操作杆拨动十下,就有食物奖励,老鼠很快就能学会这个操作。老鼠学会以后如果你决定取消奖励,老鼠发现拨动很多下也没有奖励,它也就放弃了。只要操作和奖励的关系是固定的,老鼠就能很快适应。

但是如果把操作跟奖励之间的关系变成随机的,改成“平均”每拨动十下操作杆有奖励,但是有时候拨动一两下就有、有时候拨动20下也没有,老鼠就会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决定不再给奖励了,老鼠可能会再继续拨动几千次!

面对随机性,老鼠无法在行动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其实人也是这样,老hu机是回报最低的赌博游戏,但是人们对老hu机乐此不疲。

一旦有运气成分,人们就很难想到还要吸取教训。不确定性会大大减慢你的学习速度。

同样的道理,你想,在股市、投资中是不是也同样存在?可能你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成熟的交易系统,胡乱交易,但是因为运气的存在,你还是获取了不错的收益,同时也偶尔会亏损。面对这种参杂了运气的情况,你很难理性客观地对自己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系统进行复盘和优化。

而如果决策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你的决策反馈还有更大的障碍。

0x3:自利性偏差

刚才说到交通事故,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麦考恩(Robert MacCoun)有个观察特别有意思。他发现在所有的交通事故记录中,75%的司机都指责是别人犯了错。如果事故至少涉及到两辆车,那么91%的司机都认为是对方犯错。而哪怕事故中只有一辆车,也有37%的司机能找到别人身上的原因。

出了事儿都怪别人,这真是人之常情。心理学家对此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自利性偏差包括

  • 第一,如果我做这件事没做好,那肯定是因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缘故
  • 第二,如果我做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

这种态度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可不能让你提高决策水平。有篇文章叫《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是不会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的,因为他总能找到理由把失败归于别人。

当然别人的失败有可能是你的成功之母,因为观察别人的失败,从中总结一个教训,完全不会伤害自己的自尊。不过这个方法对自利性偏差严重的患者来说也不容易,自利性偏差还包括,

  • 第三,认为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别人的失败则都是因为他这个人的水平本来就不行。

杜克说,自利性偏差,是职业扑克选手最大的魔障。

扑克是一种零和游戏,你赢就是我输,所以人们对自己和别人的输赢感觉都太强烈了。我记得韩寒好像说过一次,对赛车手来说,比赛中如果有对手的车失控冲出跑道,你的心理会有一个极大的冲击,你会非常非常高兴!所以赛车手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以免因为看到对手失控自己太高兴而导致自己也失控……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输赢涉及到很大的利益,你的感情可能会强烈到让你根本没法客观面对现实的程度。可是如果不涉及大的利益,你就不会真的严肃对待输赢的教训。

那怎么才能克服这个魔障呢?

0x4:怎样追求真理

按照杜克的说法,大概职业扑克圈把克服心理魔障,客观面对决策和结果的这个过程,称为“追求真理(truthseek)”。只有真正的真理追求者,而不是那些患得患失的人,才能掌握扑克的大道。

杜克列举了几个办法。

  • 一个办法是转换视角(perspective taking)。

你能不能把自己和别人的成败给换位想象一下。比如说你跟你的大学同学各自同时创业。现在突然传来他的公司上市的消息,而你的公司还在苦苦等到A轮投资。正常的你一定会想“他的成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那你能不能想象他是你呢?

这样有利于你帮他总结成功的经验,然后你才能学习他的经验。然后下一次你失败了,你也可以想象这其实是别人的失败,你就更容易总结失败的教训。我们多次说过跳出自我、从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这个方法……但是用在这里似乎有点太残忍了。你要是觉得这你实在做不到,我们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

杜克的哥哥经常帮助杜克复盘。但是杜克实在受不了失败,她无法心平气和地讨论自己失败的牌局。杜克认为失败的痛苦是成功的喜悦的强度的两倍。最后杜克的哥哥受不了她,干脆想了这么一个办法:他们只对杜克赢了的牌局复盘。

哥哥会指出杜克在什么地方犯了错误、哪里还可以打得更好,而既然最后结果是杜克赢了,她就能忍受哥哥的批评。

但杜克也知道这不是真正高手的作风,所以她还有一个高级建议。

  • 这个办法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追求真理小组。

小组人数不用太多,三个就够,这样当其中两人发生观点对立的时候,第三人可以当裁判。这个小组必须有下面这样的品质,

  • 第一,克服自利性偏差,尽可能提供客观准确的观点。
  • 第二,说话得“算话”。这就是说你不能给人瞎提意见,你提出的意见你自己也要执行才行。你要非说一个什么事儿对,你敢不敢拿这件事打个赌?
  • 第三,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态度。

我对此想说的是这绝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违反了社会习俗。社会习俗是当别人向你寻求意见的时候,你应该给他提供证明他做得好的意见。

 

三、决策者的气质

这本书的篇幅不长,没有什么关于科学决策的细节技术分析,几乎整本书都在讲主观的态度。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想到一个跟决策没什么关系的东西:玻璃栈道。现在中国有很多风景区修了高空中的玻璃栈道,其实非常结实,但是人走在上面会有一种在空中踏步的感觉,可能会感到害怕。我看网上有很多玻璃栈道的视频,有些人吓得趴在栈道上不敢站起来、被人拖着走,有的挺大个人在栈道上吱哇乱叫。

你可能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作为读书人,就得有点超越常情的觉悟。那些人不可能是好的决策者。他们明知道栈道是安全的,但是他们的理性控制不了感情。他们连一个栈道都无法战胜。

从客观角度来说,所谓决策,无非就是从若干个选项中选择最有利的一个,只要你能看清楚所有的选项,决策动作本身非常简单。当然扑克的计算很复杂,但生活中绝大多数局面没有那么复杂。真正的难点并不在于决策系统,而在于我们自己。

前面两章我们说了不确定性和输赢得失心理会扭曲我们的判断,这章咱们还是说情绪对判断的影响。

决策是一项个人修炼。好的决策者应该有一点不俗的气质。最起码,你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情绪失控。

0x1:当下的情绪

我们经常说人不能被自己的感情挟持,要多讲理性。可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会说,为什么非得压抑感情呢?人难道不是感情的动物吗?感情有啥不好呢?这些问题是合法的,人的确需要感情,你完全有权利把自己沉浸在某种感情之中,但是,感情会扭曲你对事物的判断。

杜克说的例子是这样的。比如有一天你开车到野外游玩,突然有个轮胎爆了。你自己想换备用轮胎可是没工具,你打电话叫了人,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时间慢慢过去,你自己一个人在荒郊野外又冷又饿,本来计划的好好的一次郊游全都毁了,你感到这简直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可是设想一下,这件事过去一年以后,你还会认为它有那么严重吗?它最多只是一个小插曲,也许你连提都不想提。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身处当时的你会觉得这件事简直太严重了,心中仿佛有一口恶气必须得出才行,可是事后一想就好像是个笑话一样。

那种强烈情绪的问题就在于,明明是个很小的事儿,它会让你觉得那个事儿特别大。

炒股的人对此肯定会深有体会。你买了一只股票,如果你每天都盯着它的股价看,你会觉得每一个波动都惊心动魄。可是如果每个月查看一次股价,你会觉得中间没看到的那些波动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体育比赛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只看一个最终比分,你不会觉得比赛有什么异常。可是如果看直播,你会觉得双方每一次争夺都无比严重。

情绪不知道大小。

情绪对人的误导还体现在相同的结果会带来很不同的情绪。比如你晚上参加了一场牌局。一开始你打得非常顺手一直赢,最多的时候赢到了1000元。你从来没赢过这么多钱,特别有成就感,还打算了一下这钱该怎么花。然后你突然手气没了,一直输,连续输了900元,等于是一晚上下来净挣了100元。牌局结束的时候,你感到很沮丧。

再想象另一个情况。一开始你一直输钱,总共输了1000元。你从来没输过这么多钱,心想这下回家没法交代啊,你的心很慌。但是接下来你开始赢了,一直赢回来了900元,等于一晚上净输了100元。牌局结束的时候,你心有余悸,但是情绪良好。

明明是赢了100元,你却很难受;明明是输了100元,你却很庆幸。所以情绪这种东西,能靠得住吗?

职业扑克选手对这个受到情绪影响的精神状态,有个专有名词,叫做“tilt”,也就是倾斜。如果你是处在倾斜的状态,千万别做决策。因为这时候的你根本不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0x2:时间的朋友

我以前听说有个道理是这样的。你要擅长给各种值得注意的状态命名。一旦这个东西有了名字,它下次出现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识别它,你就能提醒自己注意。

所以我建议你记住“tilt”这个名词。杜克说,她隔着好几张牌桌都能感觉到谁处在 tilt 状态。他们会胡言乱语,说什么“那我还打什么牌,我直接把钱发给你们得了……”他们的面颊会变红。他们的心跳和呼吸会加速。他们,完了。

而你最需要判断的,是你自己是不是处于 tilt 状态。你要善于观察自己的状态。特别是与人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在愤怒状态下做任何决定。

那怎么克服这种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呢?

  • 传统的方法是先来十个深呼吸再说。
  • 你还可以使用我们以前讨论《决断》的时候说过的 10-10-10 方法:考虑十分钟、十个月和十年之后你会对此作何感想。

这些方法的本质都是让你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下考虑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清楚它真实的重要程度。

  • 杜克提出的原则,是让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一起做决策。

比如说,明天要早起,现在已经很晚了,可是你不想睡。那你就应该考虑,明天早上那个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什么呢?再比如说,你现在已经感到有点累了,可你想继续打牌。那你就应该考虑,上次疲惫状态下输了钱的那个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什么呢?

为了约束未来的你,现在的你可以预先把路径设计好。比如你有个晚上爱吃零食的毛病,那你就应该干脆别买零食。比如你花钱大手大脚,那你就设定一个自动把一部分工资存起来的机制。

为了战胜当前的感情,我们要设想自己可以时间旅行。

中国有句话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杜克特别提到了这句话,但是她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因为从决策角度来说,先考虑未来的结果,然后从结果反推现在,是比从现在出发展望未来更有效的办法。

一个办法是假设任务已经完成了,推断它是怎么完成的。这就比直接想我们第一步要做什么才能走向任务的完成要好得多,有研究表明,这个方法能让判断准确率提高30%。

  • 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假设任务失败了,推断它是怎么失败的。

比如你们公司有关雄心勃勃的计划,打算在三年之内大幅度提高自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你觉得这个计划应该能成功。但是你对员工说,咱们假设现在就是三年后,而我们这个计划失败了,那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它是怎么失败的呢?

这种分析的好处是让人能够畅所欲言。毕竟现在一切都是假设!那么如果有人感觉到这个计划有问题,他这时候完全可以在不刺激情绪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担忧。

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在换位思考。听起来都非常简单,可是很难做到。最后咱们讲个杜克本人参与的实战。

0x3:一次实战

我不知道你们公司愿不愿意请职业扑克选手来做管理咨询,但是美国有个非营利机构聘请了杜克。这还是阿诺·施瓦辛格创立的机构,叫“课外全明星(After-School All-Stars,ASAS)”,它的业务是给困难家庭的孩子办课外活动班。它的经费来源是向个人和慈善组织申请的基金。

ASAS 的经费非常不稳定。有时候申请到一笔大的经费就觉得自己很有钱能干很多事儿,有时候申请不到钱计划就无法执行,他们请杜克来,就是帮着管理这个不确定性。

杜克马上就发现了问题:ASAS 缺乏概率思维。比如说现在有个20万美元的基金申请和一个5万美元的基金申请,ASAS 自然地认为20万美元那个更多,可是杜克说,你得考虑申请成功的概率才行。事实上20万美元基金申请成功的概率只有10%,所以它其实只值2万美元,而那个5万美元的基因申请成功的概率是70%,它值3万5千美元。

这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数学期望。你考虑各个选项必须使用数学期望。你只要你能坚持这么一点,你的决策就会有显著的变化。

以前 ASAS 主攻那些表面上钱多的基金申请。现在有了概率思维,改用数学期望评估哪个选项更值钱,所以现在主攻那些实际上更值钱的基金申请。

有了数学期望,ASAS 现在能合理评估下一年的预算了。

ASAS 不再以结果论英雄,不计较某个基金是否申请成功,改为追求更合理的申请策略。

ASAS 学会了复盘。以前他们申请一个重大基金失败了,也会跟基金方接触一下,询问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而现在,ASAS 会对申请成功的基金也做个回访,询问自己到底因为做对了什么,而赢得了基金。

这些有效反馈让 ASAS 能够把技艺和运气分开,他们一方面提高了申请基金的水平,一方面也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申请成功的概率。

而杜克多次强调,根据打扑克的经验,你的技艺具有复利效应:哪怕你能提高一点点决策水平,长期积累下来你也能赢很多钱。

科学决策并不神秘。道理就是那么简单的几条,可是就拿 ASAS 这个案例来说,我敢说真能做到这些的组织非常少。杜克说的都是最基本的常识,可是她却把 ASAS 变成了一台申请基金的高效机器。

这不是想法问题,这是气质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样的人才可以指望他做决策。

 

四、如何成为一个决策高手

0x1:态度

决策高手必须能够区分以下这些东西,

  • 运气和技艺
  • 信号和噪音
  • 决策水平和决策带来的结果

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把你对事物的判断给“概率化”。要做到审视信息的真假,严肃对待你的信念,你必须投入真金白银跟人打赌,有点 skin in the game,你自然就会好好地审视一番。

严肃而且投入的态度,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0x2:基本功

把决策水平和运气分开。头脑清醒的人必须能区分决策和运气。

人们总是事后诸葛亮,认为如果结果不好,当初肯定可以有更好的决策,可是如果你经常打扑克,你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扑克选手把这种情况叫“结果论(resulting)”。扑克要打很多很多把,你在乎的是一个能够以大概率赢钱的科学决策系统,而不是某一把的输赢。如果因为这把输了就随意改动决策系统,这就是结果论,你就等于没系统。

普通人关注结果,高手关注系统。这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功。

高手不以成败论英雄,他注重的是决策水平的高低、是决策过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技术之一:增加选项

如果只能选择yes或no,长期看有52%的决定是错的,增加一两个选项,选错的比率下降到32%。

最简单的增加选项的办法,是“借鉴”。借鉴的思路,是“寻找亮点”,在大多数人都失败的局面下,看那几个成功的是怎么做的。有了各种选项之后,要把多个选项摆在桌子上,把所有方案都摆出来,统一选择,就像古代谋士一次性給主公三个主意:上策、中策、下策。

老江湖和女高中生做决策的最大区别在于老江湖总是考虑多个选项。如果你没有选项,你那不叫决策,只能叫决心。

技术之二:及时复盘

提高技艺的具体操作原则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从经验中获得有效反馈,跟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是一样的道理。

复盘应该是这样的:你要假设各种替代可能性。比如说你在大冬天开车,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因为路上有冰,你的车失控了,导致一起交通事故。这件事当然有运气成分,但是如果你想从中吸取教训、乃至于提高驾驶水平,你应该这么复盘,

  • 你事先是否想到了路上可能有冰?
  • 明知是这样的天气,你是不是开得太快了?
  • 发现车开始打滑的时候,你的操控是否有问题:你方向盘是不是打错了,你是不是不应该猛踩刹车?
  • 小路容易结冰,大路应该已经都撒上盐了,你为什么当初不选择走大路?
  • 你家里有辆更适合冬天路况的车,你为什么不开那辆车?

这些可能性有的有用有的没用,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得非常全面,然后非常严肃地面对所有这些可能性。

障碍之一:自利性偏差

出了事儿都怪别人,这真是人之常情。心理学家对此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自利性偏差包括第一,如果我做这件事没做好,那肯定是因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缘故;第二,如果我做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

这种态度会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可不能让你提高决策水平。

克服自利性偏差,有两个办法:

  • 转换视角:把自己和别人的成败给换位想象一下。
  • 成立小组:这个小组必须有下面这样的品质,
    • 第一,尽可能提供客观准确的观点。
    • 第二,说话得“算话”。这就是说你不能给人瞎提意见,你提出的意见你自己也要执行才行。你要非说一个什么事儿对,你敢不敢拿这件事打个赌?
    • 第三,对不同的观点保持开放态度。 

障碍之二:情绪

情绪会扭曲你对事物的判断。

情绪的问题就在于,明明是个很小的事儿,它会让你觉得那个事儿特别大。

情绪对人的误导还体现在相同的结果会带来很不同的情绪。这个受到情绪影响的精神状态,有个专有名词,叫做“tilt”,也就是倾斜。如果你是处在倾斜的状态,千万别做决策。因为这时候的你根本不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你最需要判断的,是你自己是不是处于 tilt 状态。你要善于观察自己的状态。特别是与人相处的时候,千万不要在愤怒状态下做任何决定。

克服情绪的办法:(结合希思兄弟不纠结决策法)

  • 1、设立反对派:把兼听则明给程序化,并且要求给出具体的反对理由;决策过程没有反对派,就好像庭审只有法官没有辩护律师。办法是制定一支“蓝军”部队,专门唱反调。因为是奉命反对,所以对事不对人。个人决策时,也应该找几个朋友提反对意见,帮你用理智战胜情感。
  • 2、从远处旁观:克服短期情绪,尽量从一个远距离考虑问题;要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 考虑十分钟、十个月和十年之后你会对此作何感想。10/10/10法则 是一个特别好的旁观技术,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让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一起做决策。
  • 3、考虑价值观:如果利益计算已经无法让你判断优劣,那就想想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是你设定的“优先级”,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它可以指导我们决策。

0x3:决策者的气质

卡尼曼简单决策法

一个事实特别有意思:简单规则得到的结果并不比大数据复杂模型的结果差。

  • 1、选择几个你认为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要超过六个。
  • 2、按照比如说满分十分的统一标准,对每个因素打分。
  • 3、把分数简单相加获得总分。

希思兄弟决策指导思想

希思兄弟把这决策过程的指导思想,总结成四句话:

  • 1、扩充你的选项;
  • 2、用现实检验你的观点;
  • 3、从长远考虑;
  • 4、为一旦决策错误做好准备

用中国话来说,这四步就是

  • 第一奇计百出
  • 第二实事求是
  • 第三从长计议
  • 第四未料胜先料败

保金斯基试水三原则

也许科学决策的一个高级用法,就是“不科学”决策。

对实干家来说,并没有什么“谋定而后动”的决策。实干家的决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先动起来,看看情况再调整。

保金斯基特别主张试水!保金斯基提出,用试水的方法创新,有三个原则:

  • 1、尽可能地尝试新事物;
  • 2、尝试要可控,要确保试验不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3、获得反馈,从结果中学习,随时调整做法。

咱们想想这三条,这不就是中国人爱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吗?保金斯基,是实干者的先驱。

 

posted @ 2022-01-15 07:47  郑瀚Andrew  阅读(6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