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晚吹电风扇引发的思考

1、缘起

近日夏天炎热,晚上运动回家后洗完澡,打开客厅空调,然后在书房打开电风扇引发空气对流,这种方法比直接吹空调来的舒服。不得不说,在炎炎夏日的夜晚,这种组合带给身体上的舒适度真的是不错的。

昨晚偶发想法,盯着电风扇发了10分钟的呆,从古代人的消暑方法,到电风扇的起源,到幸福感的生物学机制,再到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一路瞎几把想了一通,并没有什么结论,只是纯粹的思考与资料收集,故有此文。

整篇文章都是闲扯淡,如有错误指出系笔者水平所致。

 

2、古人的消暑技术

0x1:物理冷藏

【西周】冰窖与藏冰官:《诗经· 国风·豳风》“七月”之中,诗云: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有“凌人”一职,专职管理“冰政”。

【春秋战国】曾候乙铜冰鉴。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 

【清代】木冰桶。共分三层,上两层放置食物,最下层却暗藏机关,其内部包裹着铁皮,底部开有小孔,原来这里是放置天然冰块的地方,铁皮防止冰块融化的水滴腐蚀冰箱外壳,小孔用来放掉融化的水。

【宋代】冰鲜鱼类,将鱼类、蔬果、肉类放置于冰桶之上。

0x2:环境建筑结构降温

【春秋】石虎铜龙(蒸发降温/机械结构),利用机械结构,将水源引至建筑物上方,通过铜质排水管流出,通过水流蒸发达到为建筑物降温效果。

【唐代】凉殿(通风降温/机械结构),凉殿里安装机械传动设备,冷水循环,轮扇摇转,借风力将 冷风传送到殿内,美其名曰“清风徐来”。

【唐代】凉棚(物理遮阳)

【唐代】自雨庭 (蒸发降温/机械结构),利用机械结构,将水源引至亭子屋顶,让水流从亭子八角流下, 通过水流蒸发达到降温效果。

【明代】天井(热压降温),利用热压让地面湿冷空气上升。

【明代】冷巷(热压降温),利用墙体隔绝热量,以及夜间吸收大量的冷气在日间放出,为建筑物降温。

【清代中叶】水上明瑟(机械结构),用水力作动力鼓风降温,其性能接近当今的电风扇。

0x3:衣服

 

 

3、电风扇的起源

电风扇简称电扇,也称为风扇、扇风机,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机械风扇起源于1830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结构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凉爽,但得爬上梯子去上发条,很麻烦。
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又研制出一种靠发条涡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发明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也方便一些。
1880年,美国人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电风扇工作时(假设房间与外界没有热传递)室内的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会升高。来分析一下温度升高的原因:电风扇工作时,由于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导线是有电阻的,所以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向外放热,温度自然会升高。但人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凉爽呢?因为人体的体表有大量的汗液,当电风扇工作起来以后,室内的空气会流动起来,所以就能够促进汗液的急速蒸发,结合“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4、幸福感的生物学机制

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是人类快乐最重要的三种物质。

其中,血清素,又名5-羟色胺 (5-HT),是一种可以产生愉悦情绪和幸福感的信使分子,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其在人体内含量的变化常常与情绪的变化有关,比如血清素的缺乏会导致抑郁的发生。

血清素是如何让人产生幸福感?洗完澡后打开电风扇后吹到凉风的那一瞬间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感,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换句话说,幸福感是如何被激活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简要了解血清素的原理。

血清素,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神经递质,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含量变化、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有关这方面的原理说明,可以从这个链接开始按图索骥。

 

5、现代人人都可以随时吹电风扇,那所有人都比皇帝幸福吗

唐 李洞《题竹溪禅院》诗:“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古人怎样度过暑热?

最先,宋朝就会有专业的冰淇淋店面了,四季储冰也是小儿科,懒人为了更好地少流汗,大家能够点个外卖,吃着冰淇淋,饱餐一顿。

曹操在修铜雀台的情况下,另外造冰井三座,便是用于储存冰块的,古人消暑,大能够嚼些冰块,碰到商贾,乃至能够在房间内放置冰鉴,里边多放些冰砖、冰块借此降温。那时的冰块不过是自身工费,并不偏贵,可是大批应用,不同寻常百姓是承受不住的。

对更有钱的人家来说,就是利用工程技术来实现降温目的。富人能够建造住房、深水井一体化工程项目,房间内留出井孔,有非常好的降温作用。有外盖,冬季能够盖上外盖。修建冰亭。实际上便是水帘洞,这一应用门槛高些,流水源源不绝的凉亭顶端留下,隔热保温又清凉。

再富有该怎么办?再富有的家庭可以用水流给房子降温,那类循环系统工程预算就极高了。

再大的功能性建筑那便是避暑山庄喽,皇上的最喜欢,北京颐和园,颐和园还可以消夏避暑,西湖的柳浪闻莺还可以走走,眼下翠绿色满满的,看见就消暑,雍正皇帝以外。

贫苦普通百姓该怎么办?树底下轻摇扇,心静自然凉。

古时候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老百姓,想到了过多的消暑之物和消暑方式,尽管如今而言算不得什么,但古时候,为了更好地消暑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博采众长,留有了成千上万消暑类老古董,祠堂,自然也有相对的消暑文化艺术,古人挑选消暑的具体方法许多 ,并不像当代人,誓与中央空调共存亡。

到了当代社会,经过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几百年的生产和经济大发展后,我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电风扇这种工业产品已经成为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日用零售品。按照中国2020年人均年均收入3.2w元左右计算,购买一个电风扇只占0.2%的比例,同时一款电扇基本可以使用2-3年,所以换算一下大概只占个人收入的不到0.1%。所以,我们基本上已经实现了“风扇自由”。

其实不光是风扇,推广开来去,当代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比古代皇帝基本上是全方面领先的。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 现代人比古代皇帝都要幸福吗?
  • 现代社会很多人普通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建立一个“相对历史观”,即评价任何事物都必须放到对应的具体历史阶段里进行讨论,不能脱离历史单独讨论事物本身。从来也没有脱离历史的单独的事物。

所谓的强,本来就不应该跨时代的去比,就像拿祖冲之和现在随便一个称职的中学数学老师比数学,祖冲之比不了,所以不配当古代数学家?当然不是那样,因为那个时代的高才放在百千年后可能就是平庸,宇宙中有创造星际舰队的外星人,也不等于现在地球上宇航专家都是不称职的

因此,用古代皇帝连个游戏机也没得玩,来比较现在的人玩LOL,就说古代皇帝吃喝玩乐不行,是荒谬的,古代的价值观和生产力局限,本来就不是能够和千百年后的现在相比,所谓繁华大唐开元盛世,也不能和现在相比,都是和同时代以及前朝比较的

也同理,你用现在的民主人权价值观,去衡量君臣父子的古代价值观,也是荒谬的,就像你不能用后来的国家统一理论,去说战国时代抵抗秦国的六国军队和臣子,都是国家分裂的罪人一样,这种说法都是莫名其妙的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全中国是祖国的概念,人家的祖国是赵国燕国齐国。

 

另外一点,要分清“需求(need)”和“欲望(wants)”概念的不同。

举个例子,笔者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种叫“四驱车”的东西,就是那种装2节5号电池就可以跑,然后外壳比较酷炫的一种玩具。对于小孩来说,他并不懂,也不十分关心自己手里的玩具具体性能如何,但是他们能直观地评价谁手里的“四驱车”更酷炫,谁的四驱车跑的更快。

本质上说,小孩对“四驱车”是没有需求(need)的,但是出于虚荣心的驱动,当时的我们对“四驱车”存在很强烈的欲望(wants),每个小孩都想获得最厉害的四驱车,然后在每晚大院里举行的“竞速赛”中取得冠军,这个所谓的冠军并没有带来什么显式的报酬,但是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就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回到我们对电风扇问题的讨论上来,古代的皇帝要费老大劲才能吹到凉风,你花几乎可以忽略的钱就可以吹到凉风,而且效果还比皇帝好。因此就说现代人的幸福感比皇帝更高?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人们对优越感的感受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主要来源于和社会和周围人的比较。

  • 你考了81分,班上其他人都考60分,你就会很开心
  • 你考了81分,班上其他人都考60分,但你听说另一个班平均分都是95分,你又不开心了
  • 你花2亿买了一辆全球限量版的车子,你知道全球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将这辆车开到大街上,而且你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这件事,你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 你花钱雇佣别人给你扇扇子,而别人只能买200块的工业品(一种叫电风扇的东西),你同样可以产生优越感
  • 别人只能一夫一妻,花大量时间和一位异性交往、结婚、生子。吴签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在一个晚上完成全过程,体会到这种欲望满足后的人,自然是会不断重复这个享受的过程

 

凯恩斯观察到人类的需要分成两类:

  • 一类是绝对的,意思是说,不管与我们同处的别人的情况怎样,这样需求总是存在的;
  • 还有一类是相对的,意思是说,只有当这种需求的满足,会使我们感到凌驾于同处的别人之上的一种优越感时,我们才会感到何种需求。

 

想到这里,笔者想起之前有一位美国学者说过的话:

我们如果能清楚的分清什么是自己的“需求”,什么是自己的“欲望”,幸福感就能大幅提升。这和佛家常说的“内观”和“自省”也有类似的意思。通过满足自己身体和心里的“基本需要”,并且摒弃除此之外的”无妄欲求“,我们就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和喜悦。

 

posted @ 2021-08-02 21:50  郑瀚Andrew  阅读(34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