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九》

1、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性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长期脱离世界经济而独自发展。各国的经济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在此基础上汇聚成一股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开放是指经济体系通过产品、服务、技术、要素等的流动与外界发生联系。从封闭走向开放既是建立在分工和交换基础上的现代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长期持续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一国国民财富积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因此,“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

分工可以通过如下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第一,在分工条件下,每个劳动者只从事某一种简单操作,这有助于操作经验的积累、劳动方法的完善、劳动熟练度的提高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 第二,分工有助于节省劳动时间
  • 第三,分工和专业化有助于机器的发明和采用,即生产工休原子化后,有助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
  • 第四,分工使得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特别是在分工基础上诞生的机器化大生产,使得生产规模急剧膨胀、生产链条不断延伸,由此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第五,分工有助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的源泉

 

为了解决分工和专业化的内生矛盾,交换成为一个必然选择。利用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换取他人生产的产品,解决专业化分工与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说,交换是解决专业化分工内生矛盾的必要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交换过程?

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实践来看,市场能够最有效地完成交换过程,成为解决专业化分工内生矛盾的有效手段。这也就是斯密所说的“分工的决定因素”。斯密认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到市场广狭的限制”。“劳动分工是受市场大小所限制的,如果市场非常小,就没有人可能有足够意愿全身心从事一个就业岗位。”这就是著名的斯密定理。

阿林杨格重新阐述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与市场规模的思想,并对斯密定理进行了扩展。杨格阐述了市场规模与迂回生产以及产业分工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我演进机制。他认为劳动分工依赖市场范围,只有当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足够大时,生产这种产品的中间环节才可能被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化分工。分工的深化又促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的范围取决于有效购买力,而购买力由生产率决定,生产率依赖分工水平,迂回生产使得分工不断深化,最终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收入提高,市场规模扩大。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了市场在规模和流动性上存在“阈值效应”。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流动性之后,市场才能存在下去,市场的效率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流动性过低、规模过小的市场,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冲击而消失,进而促使分工也无以为继。市场的本性及其与分工的互动关系,都决定了市场具有内在的开放冲动。这也就决定了建立在分工和市场交换基础上的现代经济具有内在的开放需求

 

2、贸易开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生产过程的直接影响上,突破生产过程在一国内面临的投入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约束,分工的深化和市场的扩张又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变投入-产出关系。

 

3、对外贸易如何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

0x1:对外贸易是突破国内增长约束的有效手段

外向型工业化战略是我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外向型工业化战略之下,贸易结构必须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要求,帮助工业化进程克服在生产投入和市场实现两方面的约束。

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的基于,从最末端的加工和组装环节融入全球价值链,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总供给能力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迅速提升,并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吸收能力,总产出的市场实现过程越来越依赖于国外市场,这推动我国出口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提高。

0x2: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和组装环节,大量进口中间投入,在国内完成加工和组装环节的增值活动后,向国际市场出口最终产品。这一分工地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贸易模式带动了我国贸易规模和国内生产规模的迅速膨胀。但是,这种分工地位和贸易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国内生产过程大量使用进口中间投入,国内收入和就业的增长滞后于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的增长。

近年来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综合总出口中的增加值出口指标、增加值回流指标和外国增加值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认为,我国虽然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在生产投入和最终市场两个方面对国外有很高的依赖性,但是近年来已经显示出较为积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我国开始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环节移动,提供中间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为全球价值链提供最终需求市场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4、我国出口对国内经济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5、结合当前国际分工的特征与调整趋势,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外部条件是否已经逆转

6、我国贸易失衡产生的原因

7、结合我国国内结构调整趋势,分析我国贸易收支的未来走势

posted @ 2021-07-08 07:48  郑瀚Andrew  阅读(4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