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07-BJT特性曲线共射
【模拟电子技术】07-BJT特性曲线共射
我们要用三极管,那么就必须考虑输入和输出,即考虑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UCE固定,考虑UBE和IB的关系,就相当于一个PN结了!考虑多个变量的关系时,我们往往固定其他变量,然后看其中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两两拿出来观察。


三极管有三种基本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这些状态由两个PN结的偏置条件决定:
- 放大状态: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此时,Ib(基极电流)控制Ic(集电极电流),Ic与Ib近似于线性关系。
Ic max(集电极电流的最大值)始终大于βIb。 - 饱和状态:发射极正偏,集电极也正偏(分成两个PN结来看,都是降低了电子通过的门槛)。此时,Ic达到最大值,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内阻最小,三极管没有放大作用,相当于开关被接通。
βIb的值达到或超过Ic max - 截止状态:发射极反偏,集电极反偏。此时,三极管相当于关断。

输入特性即二极管正向特性,温度每升高一度,UBE降低2-2.5mV

关于饱和区的问题,饱和是指即使基极电流继续增加,集电极电流也不会再显著增加。那么我们如何从输出特性曲线中读出这一点呢,我很有疑惑,翻阅书籍后我目前的理解是。在饱和区域(低 VCE 部分),所有曲线趋于变平。这表示无论基极电流 IB如何变化,集电极电流 IC都接近一个固定值。
或者这样理解更好,因为直接从图中读上述信息似乎对我有些困难,因此我认为饱和区是指IC不仅和IB有关并且随着UCE增大而明显增大,受到IB影响极小,不是主要因素了。所以认为饱和。

Multisim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器件的特性,比如三极管,我们可以从立创商城找到某个器件的数据手册,然后我们查阅找到参数,比如放大倍数β(手册中为hFE)

下面是将手册发给GPT后的解读:
在这份参数手册中,可以通过查看 "Forward-Current Transfer Ratio (hFE)" 来确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也称电流放大倍数或增益)。具体内容如下:
- 放大倍数范围:
- hFE(静态电流增益)的值范围在手册中列出:
- IC = 10 µA, VCE = 10 V:hFE 最小值为 20。
- IC = 150 mA, VCE = 10 V:hFE 最小值为 50,最大值为 300。
- IC = 500 mA, VCE = 10 V:hFE 最大值为 100。
- 这表明放大倍数因工作条件(集电极电流 IC 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CE)而变化。
- hFE(静态电流增益)的值范围在手册中列出:
- 动态特性放大倍数:
- hfe(小信号短路正向电流传输比)也给出了动态特性的放大倍数:
- IC = 1 mA, VCE = 5 V:hfe 在 80 到 200 之间。
- IC = 5 mA, VCE = 10 V:hfe 在 90 到 270 之间。
- hfe 通常用于交流信号分析,与静态放大倍数 hFE 区别在于测试条件动态变化。
- hfe(小信号短路正向电流传输比)也给出了动态特性的放大倍数:
然后我们通过Multisim的IV分析仪可以观察到三极管2N1711的输出特性曲线确实如此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